关于描写课间活动场景的作文片段集锦

  精彩片段集锦
 
  金方法教育夷陵分校
 
  1、“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下课铃一响,几个同学就心急如焚地冲出了教室,奔向操场。静寂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了,像煮沸的水一样。操场上,人声鼎沸。有的同学排起长龙,渴望在自动贩卖机里取一瓶香甜可口的酸奶;低年级的小朋友笑呵呵地聚在一起,你追我赶地玩着“老鹰捉小鸡””游戏。我们班的男同学正在篮球比赛来。只见蓝队的小刘带着篮球,像只猴子似的绕来绕起,灵活地躲开了红队小李的攻击,转身起跳。说时迟那时快,小李一个飞扑,老鹰捉小鸡一般拦住了球。正当小刘起身准备夺回篮球之时,“叮铃铃……叮铃铃……”悦耳的铃声又一次响起,小刘和小李只好飞奔回教室,相约下回再“战”。我也恋恋不舍地望着操场,期待着下一个美妙的课间。(作者:邓霁菲)
 
  肖远新老师点评: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作品先总体写课间校园的热闹场景,这是“面”的描写;再分别写“取酸奶的同学”“玩游戏的同学”“打篮球的同学”,这是“点”的特写。“取酸奶的同学”“玩游戏的同学”是次要“镜头”,一句话带过,这是略写;“打篮球的同学”是重点“镜头”,进行了详细描绘,这是详写。
 
  2、每个队员都精神抖擞,跃跃欲试。老师挑一个会甩长绳的同学和他一起甩绳,他们高高挥动自己的手臂,用力地在空中划圈,眼睛一眨不眨地、随着绳子一上一下来回转动。队员们排好队,全神贯注地盯着长绳子,一见绳子甩过来,瞅着一个空档迅速地窜进长绳中央,趁绳子又一次甩过来,赶紧奋力一跳,绳子就顺利甩过去了。队员们如同一只只灵活的小松鼠轻易就窜出了长绳,一个接一个,从不间断,引来旁边许多人观看,都连连称赞“跳得真好!”有的人说:“你们跳得真多真快真好,这次比赛肯定能拿第一名!”有的说:“可真厉害呀!真想加入和他们班切磋切磋。”还有的人说:“大家配合可真不错,每个人都走同一条曲线,怪不得不间断呢。”队员们听到了像吃了蜜一样可高兴了。(作者:邹宇菲)
 
  肖远新老师点评: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正面描写以动作取胜”“侧面描写以语言见彩”。动作描写,人物不同,角色各异;用一个“盯”字写出了甩绳队员的“全神贯注”,以一个“窜”字描绘了跳绳队员的“迅速灵活”。作者没有正面评价跳绳活动是如何精彩纷呈,扣人心弦,而是通过观众的语言,从侧面进行渲染;人物语言,各具特色,堪称点睛之笔。
 
  3、“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飞一般地跑出来教室。我和好闺蜜菲菲一起来到了大操场。“哇!人可真多啊!”我们不禁叫起来。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同学在打篮球,有的同学在踢足球,还有的同学在做游戏……很快,我和菲菲也加入了做游戏的“大部队”之中。我们玩的热火朝天,非常开心,衣裳被豆大般的汗珠浸湿,脸颊上也有了一些汗水。玩儿累了,便坐下来休息。向右边望去,看见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想:他们在看什么呢?于是,我立刻拉起菲菲,跑向那边。待我们到了那边的时候,突然,上课铃响了!我们念念不舍的回到了教室。啊!这二十分钟的大课间可真短。(作者:张选晴)
 
  肖远新老师点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千个角度,万般变化。作者另辟蹊径,从情感角度入笔,写大课间的场景,别具风采。写“我”的“开心”与“汗水”,突出大课间活动之“热烈”,同学们投入之“热情”;“许多人围在一起”一情节,因为上课铃的响起,成为一个谜,终不得解,让读者欲犹未尽,悬念无限。万变不离其中——操场是“活泼”的,充满快乐与欢笑。
 
  4、“叮铃铃,叮铃铃!”伴随着欢快的下课铃声,同学们一阵风似的冲出了教室。广阔的操场仿佛在对同学们说:“快来和我一起玩呀!”眨眼间,操场上已热闹非凡。瞧,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跳绳。一个小男孩边跳边数着,不知不觉,长长的绳子已经把他缠成了一个“粽子”,他急得哇哇大哭;最后,老师帮他解开了绳子。再看那边,同学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呢!瞧,那只老鹰屏气凝神,似乎不捉到小鸡决不罢休。可是,一个个小鸡时刻准备着老鹰的“突然攻击”,十分灵活,老鹰只好悻悻的离开了。和谐长廊上,有几位高年级同学正拿着书,坐在凳子上看呢!一会面带微笑,开心无比;一会儿眉头紧皱,似乎在思考这什么。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念念不舍的离开了操场。(作者:李俊希)
 
  肖远新老师点评:风趣幽默的语言,让人会心一笑;诙谐顽皮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游戏的成功”固然让人倍受鼓舞,“游戏的失败”也别有风味。“一年级小朋友被缠成了‘粽子’”“老鹰的悻悻离开”,从另一种角度写出了大课堂活动的丰富多彩;“高年级在长廊上阅读”的场景,让人感悟到:大课间不仅仅是“热闹”的,也可以是“安静”的。
 
  5、“叮铃铃……”随着清脆的铃声,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美好的大课间开始了!我很喜欢去操场看他们打篮球比赛。看!比赛开始了,发球的同学把篮球一抛,一个红衣男孩子眼疾手快,把球一下子抢下来,飞快地向对方篮筐跑去。对方感到危险已至,挡在了他的前面。那是个五年级的学生,比红衣小男孩高一年级,因此轻松把球抢到了手。只见他往前跑了几步,投了个三分球。“唉!”红衣男孩叹了口气,仿佛挨了当头的一棒。旁边是观众鼓励他,队友也安慰他,让他恢复了自信心。后半场,他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在队友的帮助下,补了落下的3分球。最后,对方在投球的那一刻,上课铃响了。平局,一旁的同学们个个都意犹未尽,想看他们打完这场……(作者:余郡桠)
 
  肖远新老师点评:情节的跌宕起伏,曲折多变,让读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红衣男孩”首先抢到了球,胜利在望,“高年级队员”半路杀出,夺人之爱,功亏一篑,让人无限惋惜。阳光总在风雨后,“红衣男孩”以一个三分球弥补了遗憾。最后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平局”收场。上课铃声,让紧张激烈的比赛戛然而止。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大课间来得“轰轰烈烈”,去得“潇潇洒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