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英雄——《飞向太空港》航天人物传

    蒙古英雄
    ——《飞向太空港》航天人物传
    文|芦艺
 
    乌可力,蒙古族人,1954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兵器专业。他参加了第一次卫星发射成功,1974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高温无机防火涂料。
    “乌可力”在蒙古语中是“牛”的意思。乌可力的确像头牛。高大的个子,粗壮的腰板,宽阔的胸脯如同一堵厚实的墙。尤其是嘴唇上方那撮贺龙式的小胡子,既潇洒漂亮,又显出几分刚毅与傲气。
    乌可力的爱国情怀是根深蒂固的。
    有一次,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代表团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报告会。乌可力作为代表进行演讲,在短短的三十分钟演讲中,乌可力既讲了三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走过的艰难历程,也讲了中国航天发展的美好前景。讲着讲着,这位蒙古汉子眼中竟涌出了泪花。
    他相信中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讲祖国与自身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以国事为己任,一心为国。
    乌可力为祖国牺牲太多太多了。
    五年来,从亚洲到美洲,从美洲到欧洲,他跑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光乘飞机时间就多达四千两百多小时,共计行程九十多万千里。1988年,为了卫星谈判之事,他从中国飞到洛杉矶,再从洛杉矶飞到巴西;从巴西飞到联邦德国,再从联邦德国飞到伊拉克;从伊拉克飞到巴西,再从巴西飞回中国。连续一个星期,几乎全是在上万米高空上度过的。
    为了中外合作成功,乌可力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殚精竭虑、奋力拼搏、呕心沥血报效祖国。正因为这些航天工作者们无私奉献,才让中国火箭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世界瞩目的明星。
    乌可力也是坚持捍卫国家尊严的。
    舒尔兹曾交给乌可力一张漫画:四个啤酒组成一个“发射架”,“发射架”上挂着一个又粗又长的鞭炮,鞭炮上写着“长征三号”。乌可力将此画报带回祖国,让中国同胞们好好看看,然后放于博物馆作为永久的“纪念”。
    乌可力,堂堂正正的蒙古英雄—中国英雄,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他是中国航天航空的领头军,领着中国—火箭之乡的炎黄子孙,将中国火箭发扬光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