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亲子阅读的意义
文/海棠老师
最近跟朋友聊到孩子们疫情期间的宅家生活,当她得知我家孩子每天坚持看书,甚至能一动不动坐在角落看上几个小时之后,她极其羡慕,问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我思来想去,发觉自己似乎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朋友坚持,我只好细细回忆,在亲子阅读中,我究竟做了什么?
一
前期坚持,后期省心
我想,无非就是日复一日地坚持亲子阅读,并且不带任何功利心,把阅读当成跟呼吸一样自然的习惯,把亲子阅读的时间当成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刻。每晚睡前,轻柔的橙光,舒缓的音乐,绘声绘色的讲述,天底下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亲近这样的美好。如此一来,孩子便随着识字量的不断累积,自然而然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事实上,有了独立阅读能力后,孩子的识字量以及理解能力是成倍增长的,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就可以独立完成所有作业,虽然还不能写好很多字,但是读题,理解题意基本不用大人操心。他上小学后才接触拼音,并没有提前学过,但却能通过平时阅读认识的汉字来倒推拼音的读音,学起来也算轻松顺利……因为前期的坚持,我如愿以偿地成了相对省心的家长。
二
阅读需要升级,以孩子兴趣为主,
挑选合适的桥梁书籍
但是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升,即便是文字内容较多的绘本也不能满足他了。也因为家里的书荒,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幼儿园时期的奥特曼玩具以及班上流行的动画片里。有一段时间几乎没有碰过课本以外的任何书籍。我意识到要阅读升级,开始给他看文字书,为他打开更大、更有趣的世界了。
但提升孩子的阅读口味是一个很难迈过的坎儿,孩子的成长路径往往不会那么顺利就随着家长的意志而转移。在决定让他看文字书后,我便像个尽职尽责的售货员似的,把儿子拉到书柜前,拿出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告诉他这本书有多么神奇,里面有各种他喜欢的巧克力……他自然也会被吸引,抱着书就一屁股坐下开始看起来,但是看了还不到三分钟,他就把书扔到一边,似乎完全没有被内容所吸引。作为“售货员”没有把“商品”推销出去,自然有些失落,但是我又太能理解并接受这个结果,早已有了心理准备,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后来又尝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
直到一次带他去书店,他竟然捧着一本文字书看得津津有味,一口气连续看了好几本,在书店一呆就是一下午。我翻到封面一看——《米小圈上学记》,这是那个时候特别流行的书,仔细看了看内容,是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一个个关于校园和家庭的小故事,故事里有几个跟儿子一样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看他一幅入迷的样子,我知道这本书肯定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虽然我在课堂上向来不太推荐学生看这一类文字过于浅白的书籍,但是作为儿子从绘本转变成文字书籍的桥梁,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一直认为孩子的阅读一定是从兴趣出发,先让孩子做到能捧着一本书安静地读就行。如果孩子喜欢汽车,那本书可以是汽车杂志;如果孩子喜欢玩枪,那本书也可以是《枪械之王》;如果孩子对恐龙感兴趣,那本书还可以是《恐龙大百科》;甚至孩子如果对食物有兴趣,那本书换成食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也许不久的将来,他极有可能从阅读食谱,变成细品汪曾祺的《食事》,顺利地亲近最纯粹的文学……
于是,米小圈的全套便进入了家里的书柜,成了儿子的“新宠”,也让他把阅读的习惯延续了下去。
三
坚持亲子阅读,让书本触手可及
很快,儿子就把《米小圈上学记》各个年级的书都看完了,其中一些还被他反反复复翻看多遍,我感觉一直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又开始想办法帮助他把阅读品味提升一个台阶,尝试让他阅读文学书籍。
这一次,我不再当“售货员”,而是重操旧业,当起了“故事机”,重新开启了亲子阅读的时光。读文字书比想象中要困难一些,没有了绘本里彩色的图画,我必须费更大的力气把这白纸黑字读成一幅幅鲜亮生动的画面,才能尽量吸引小家伙的注意力。有时候周末上完课,嗓子已经疲惫不堪,也仍然坚持着这件事。好在儿子一天比一天有兴趣听,我便抓住时机,跟以前讲绘本时一样,故技重施,讲到精彩的地方便把书放在他的床边借故离开,当我再回去时,他已经自己捧起书看了起来。后面连续几本书都是如此,他也识破了我的“诡计”,抱怨我每次讲到精彩的地方就不再继续,我赶紧鼓励他自己看也挺好,然后就打着哈哈赶紧逃离。
紧接着的一段时间,为了让他可以自己主动翻开书看,我开始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他可能会喜欢看的书:沙发旁的小圆桌、他的床头柜、电视柜、书桌、甚至他的玩具箱……让书的影子无所不在,也让孩子有哪怕一点点想看书的念头时,都能将书本触手可及。
记得有一次,我特别心机地放了一本书在他坐着泡脚的小凳子上,他拿起书顺势坐下,一边翻看,一边泡脚,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至此,提升阅读口味的这个坎儿,儿子就这样不着痕迹地迈了过去。
四
把看书当成奖励
忘了从哪天起,他每天看书的时间都要被我严格控制,否则他根本不愿意放下手中的书。不仅这样,还要防止他把书偷偷拿到厕所里,因为他可以捧着书在马桶上呆一两个小时也没有问题。放学回到家,还要防止他先去碰书,有好几次就是因为看书入迷,忘记写作业,一直到该睡觉了才想起,只得在原本该睡觉的时间里匆忙补写。
后来,我便把看书当成了奖励,告诉他认真完成作业后,才能看课外书,完成作业的质量越高,看书的时间可以越长。在这里,我想特别提醒一点:如果我们把看课外书当成孩子要完成的任务,告诉孩子看完书后可以奖励他看电视或者玩游戏,估计孩子很难真正地爱上阅读这件事情。因为阅读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奖励,但如果把它变成了任务,这其中的差距恐怕不止十万八千里。
五
深入的拓展+多方位刺激,
让阅读立体化
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建议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适当地“火上浇油”,在阅读之外,让孩子看一些跟书中内容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甚至可以买一些相关的玩具,无形中让孩子学会把抽象的文字跟具体的图像和物体进行一次连接,固化孩子的阅读兴趣。
另外,每一本书都是一个装满宝藏的大山,要带领孩子一点点将这些宝藏挖掘出来。比如儿子迷上了曹文轩的书,我就给他讲曹文轩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奖”,告诉他这个奖项的来历,以及还有哪些作家获得过这个奖……他幼儿园时期迷上了《不一样的卡梅拉》,我就给他讲卡梅拉遇到的那些航海家、科学家、音乐家的故事。记得第一集讲到卡梅拉想去看大海,遇到了哥伦布,辗转去到了美洲的故事,我便跟孩子拓展了大航海时代是怎么回事,还拿出家里的地球仪,跟孩子一起认识大洲大洋,后来他被小小的又神秘的地球仪迷住,开始热衷于认识地球上的各个国家……
此时的阅读就像一根根纽带一样,将孩子的视野拓展到各个领域,这些信息孩子不一定能完全记住,但是他们会像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以立体的方式在孩子的思维中留下印记,长此以往,孩子的阅读便是立体化的,最终的阅读效能自然更大。只是这件事情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更多,需要家长们舍得下功夫。
我想,孩子就这么一点点被文字浸润着,虽说目前看不出他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但是忽然有一天,我从孩子强烈的表达欲望,越来越丰富的语言之中;以及热衷于思考,跟大人辩论时清晰的逻辑里;还有那颗虽然看不见,但能够明显感受到的柔软又坚定的内心里,看到了当初坚持亲子阅读的所有意义。
以下是我儿子最近爱不释手的书,推荐给大家(适合四年级及以下年级阅读):
新美南吉童话故事全集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罗尔德·达尔作品典藏系列
明天出版社
曹文轩《我的儿子皮卡》系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钱德勒·华娜《棚车少年》系列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