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志

  讲授“三进教改班”《翻译鉴赏》课是一场全新的体验。课程内容是新的,网上授课的方式也是新的,我作为一名教授翻译鉴赏课的教师也是新的。在学习如何做一名教师,学习做一名幕后主播的过程中,我“摸着石头过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突如其来的疫情为知识的传播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我对科技始终保持着应有的警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是传统教学中最温馨也是令教育事业与众不同的特质。如何在新媒介教学中延续传统教学中这一独特的品质成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作为稍晚加入“主播”队伍的我来说,在平台的选择上就有了可以借鉴的参考。在充分咨询和比较的基础上,我选择了QQ群课堂。它在使用上性能稳定,功能集中,操作简便,能够完成基本的课堂功能的管理。在建立好群组以后,一枚小小的按钮就能创建直播课堂。作业的布置、提交和批改管理也能够一键解决。
 
  调试设备——发起签到——点开QQ群课堂,一切准备就绪,静等同学们的到来。看到一个个名字在屏幕上跳出的时候,渐渐有了站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们鱼贯而入的感觉。当同学们悉数到齐的时候,在虚拟的空间里也感觉到了教室里沸腾的热闹。
 
  因为这是三年级的“三进教改班”,同时课程是一门鉴赏课,我秉持着“自由、开放、民主”的理念组织教学,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这门课程的共同建设中来。网络直播教学从形式上为这一理念提供了一些便利。从最初的彼此陌生到逐渐和同学们建立起联系和信任,我从开始有些担忧由于不能及时地从同学们的表情和反应中得到反馈到可以通过课堂的对话框以及QQ群聊天窗口得到同学们的及时提醒与交流(QQ群的匿名发言功能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交流缓冲,保留了学生的天真)。
 
  “家国情怀与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是这门课的另一个主题。网络课程因其虚拟的性质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一些客观的干扰,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较高。再加上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正是晚上的黄金时间,对学生的毅力也是一种考验。自由和开放的课堂不是无序的课堂。老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起一种责任与互信。我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同学们明晰学习目标,去感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履行责任与担当从对自己负责开始。
 
  同学们能够坚持全勤,认真踊跃完成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每一次上课都能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进步,并且每一次作业都能看到同学们修正提到过的问题,认真积累知识和经验,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坚持的动力。
 
  孟子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事,而我能得SISU英才而教之也实属我之幸事。期待疫情过后,与同学们能够“奔现”,相聚校园,我们再郑重地重新做一次自我介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