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渗透“教育性"
李晓红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中国大地,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共抗疫情。在打好防疫阻击战的同时,蒲城中学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号召,“停课不停学",学生居家防疫不停学。因学生居家学习,老师不能直接管教家长直接督促,再加上学生家长居家防疫时间较长,难免有焦虑恐慌等情绪。有些同学长时间看手机,甚或玩游戏等,作息不规律,对学习没有了紧迫感,对自身的要求更是松懈,自由散漫,故而我认为利用实际的疫情经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科学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懂得感恩,积极向上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渗透教育性激发学生主动作为?
一、从眼下实际出发
上好开学“第一课"
朱永新说:“面对灾难之中冲锋在疫情最前线,奋斗于施工建设现场,忙碌于物资补给,奔波在社区街道的英雄们和种种不端表现甚至丑陋行径、违法行为,我们能不能把这次灾难看成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实践课堂?”
他的话很有见地,足可作为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社会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等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开学战“疫"的重要内容,融合了鲜活的各类学科知识,对生活的反思与学习,让学生乐学好学,就是最好的功课。更是真实的开学第一课。基于此,我召开班级视频会议,上好开学第一课。会议前在钉钉班级群中发送通知,发送钟南山,李兰娟,逆行者的图片,武汉方舱医院高三确诊学生砺志复习的图片,还有那个爬上楼顶坐在小凳上蹭网听课的图片,结合学生居家实际,做好如何防疫的提醒工作、上报工作,会中提示学生以行动学习抗疫英雄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人敢于挑战困难,直面磨难,绝不退缩的奋斗精神。我们能做的是:居家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做宣传,不给防疫添难,不给国家添乱。随后解析当前宅家线上学习的要求,让同学们严格自律,按时作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班会期间,我特别强调非智力因素即理想、信念,意志,习惯,感情等对学生成长的作用。靠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才能时时自我砥砺,保持蓬勃奋发的动力,靠坚强的意志,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视坎坷为通途。靠良好的习惯,持久的兴趣,学生才能把学业搞好,事半功倍,不断进取。
二、从家校共育出发
上好人生“习惯课"
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老师是父母。学校教育要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开展爱国守纪、惜时团结、互助友善、敬畏自然等方面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真善美,鞭斥假丑恶。灾难当前,大局为重,国家至上,诚信友善,乐于助人,无私无畏,以绵薄之力为祖国繁盛添砖加瓦。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在此次疫情中,同学们居家线上学习。我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块阵地的特殊作用,和家长携手,共同筹划,因生而异,制定适合学生自身的个性计划,开展家风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改变晚上熬夜,白天不起的坏习惯。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预习、及时纠错的好习惯,不用家长每天催促,不用老师不厌其烦地提醒,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尽责和担当。学生在家中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和睦邻里,节俭不浪费,卫生不拖拉,参加公益志愿者,亲子阅读等活动。家长把学生在家所做的好事,作业等及时拍照发于班级群,发于各科老师,以便老师评改。同时家长要表扬激励,使之不断实践坚持,持之以恒学习,以知识武装自己,自立自强。家长要鼓励学生从身边好事做起传承好家风,传播正能量。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榜样就是孩子的力量。莫言说过:“你的长辈亲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以自觉自律自省的行为教化孩子,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内驱力,给他们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决心和信心。
三、从核心素养出发
上好线上“课中课”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运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当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达到情感共鸣。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网下自学研究所需的品质能力,在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家国情怀。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网络信号时而不佳,这就要求科任教师提前制作好课件教案图片等,发到钉钉群,让学生提前预习,随后课堂讲析,然后老师又收集学生的问题,继而在“家校本”中一一解答,需要无比的爱心和耐心。师者仁心,传道授业,寻找突破,借用外力,纸张是黑板,油笔如同电子笔,人机互动,师生互动,断网又重播,再让学生开回放,想方设法搞好“空中教学”,借此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激发学生智慧的创造火花。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母语的同时,要做好文化普及、伦理教育等工作。要体现文以载道,与时俱进的精神。
“诗意的教学”,增强文学魅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收集文字、图片、音响资料,制作成课件,以特定的音乐,朗读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借助课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搭建语文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行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比如线上开展书法比赛,征文比赛,名句鉴赏,演讲比赛,手抄报等活动。为了锻炼学生写作思维,我还动员学生积极写作向学校“蒲城中学微信平台"“唐风园"投稿。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写随笔,尽量贴近现实生活校园生活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实践下来,效果甚佳。同学们在作文真情流露,以我手写我心,礼赞逆行者的勇毅,捐献者的仁爱,志愿者的高尚。王选同学结合当前疫情“写给抗疫勇士们的一封信"发表在蒲中微信平台上,李晨曦同学的手抄表“种植希望"构思新颖,画风清新,得到校团委的好评。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可教可学可书的内容很丰富,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教研处推荐)
作者简介:李晓红,蒲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