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网络教学日志(25)

    作者:随语行
    3月11日
    看王益民教授课堂实录《乡愁》,感受最深之二:文本拓展阅读丰厚语文课堂。
    镜头一:《乡愁》课堂实录片段截取:
    老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第一小节诗歌后,王老师说:同学们,用邮票这个意向来表达乡愁,余光中在另一首诗歌里也有体现,这首诗叫《乡愁四韵》,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这里的乡愁是什么?
    生:信
    ……
    师:用信表达乡愁,我们学过的,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生:“归雁洛阳边”
    师:有杜甫的“烽火连三月”——
    生:“家书抵万金”
    ……
    镜头二:片段截取二:
    第四节诗歌结束之时,老师引导学生:我们的诗人站在海峡的“这头”会想些什么?大家交流下,发挥下你们的想象。
    生:期盼
    师:期盼什么?
    生:祖国统一
    师:诗人不是政治家,没有那么高的政治立场
    生:回家
    师:有诗为证——“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在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叶落要归根,能实现吗?
    生:不能。能实现是乡愁,不能实现是更深的乡愁。况且母亲的灵柩也要回家。
    师:同样是台湾诗人的洛夫说:“1949年,我们都成了孤儿。”他也曾站在海峡的这头:“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乡愁是整整一代人的记忆,是整整一代人的国殇。
    师:来,我们再来读一遍第四小节。
    ……
    就这样,在第一节诗歌的教学中,王老师在学生找出“邮票”这个意象,老师又以余光中的另一首《乡愁四韵》、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进行拓展,让学生更深入明白“信”是表达乡愁的常用意象。
    第四小节理解“浅浅的”海峡,王老师随口朗诵余光中的另一首诗《当我死时》和洛夫的诗歌《边界望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悟乡愁的味道!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乡愁、母爱、对大陆的思念,教学过程中,每学一节诗歌,王老师总是这样适时适情及时补充一些课外资料,对文本内涵进行升华,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心迹,让学生就更容易走进作品,贴近诗心,走进诗人,贴近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
    王益民教授的课堂教学正是如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只局限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
    看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文本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