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当教材 开发“疫防网学德育”课程

  4月19日
 
  2020年春,这个“停课不停学”的特殊开学季,让我们奔跑在网络教育教学的路上已经是第10个星期。2020年春,我们真把疫情当教材,开发“疫防网学德育”课程,美丽了网络教学,美丽了“以德育人”。
 
  一、转换视觉找准角色定位
 
  习近平主席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时事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国际形势,关心国家大事,认清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工作,书本知识重要,疫情防控知识教育更重要。所以,借助此次疫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报效祖国的热情,引导学生肩负历史使命,不负时代重托,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是我们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仅凭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资料、微型讲座、口头教育是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性和灾难带给学生的思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等等这是学生终身必修课题。由此,我们应该思考: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教学中我们应该转换视觉,找准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作为教师的角色定位,解读疫情防控这本生动的教科书……那么,在这个疫情防控网络教学期间,除学科教学课程以外,老师们更应该依据当前疫情防控实情,结合本班或本年级或本校学生现状,以教师个人对疫情防控的认知和感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家长在德育课程中育人作用,多途径多方法收集丰富资源,寻找一个切入点如:疫情下的逆行者、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等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德育课程主题来开发我校“疫情网络教学期间的德育课程”(以下简称为“疫防网学德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敬畏等德育教育,从而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和谐统一。
 
  二、把疫情当教材开发德育课程
 
  如何做到把疫情当教材开发德育课程?我们组织部分有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教师自由组合,选择符合当前实情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主题,收集大量疫情相关资源,捕捉身边鲜活实例,积极撰写“疫防网学德育课程”蓝本,真把疫情当教科书,把灾难当成长的宝贵财富,借助本次疫情防控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挖掘防疫背后的人生意义、生命价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学校“疫防网学”德育校本课程。
 
  经过一个星期的酝酿,2月16日,田君老师开发的第一个“疫防网学”德育课程蓝本——《致最敬爱的人》初稿出炉。该课程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从武汉到襄阳到保康到我们学校我们班级我们学生自己,在疫情面前,最敬爱的人在怎么做,我们在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从文字解说到图片呈现,从视频在线到师生现场对话,无不再现2020年这个春天充满灾难却又充满温暖,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从小要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要坚韧勇敢,要有责任担当!这节疫情课,在提醒我们,在灾难面前,老师、学生、家长必须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2月22日、2月29日、3月7日、3月12日、3月22日,周燕、秦艳、程晓芳、汪群、乔兆清等老师开发的“疫防网学德育课程”相继出炉。
 
  第二期德育课程蓝本《疫情下的逆行者》通过播报新闻,了解疫情,了解病毒;播放众志成城的感人视频,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讲述张继先和钟南山的事迹,引出读书的重要性;作为小学生如何逆行?通过学生制作防控疫情板报、学做《不放弃》《谢谢你》的手语操、收集自己在防疫期间的“逆行”资料等让学生认识新型冠状病毒,了解疫情危害,懂得如何应对抗击疫情,体验国家的众志成城,向英雄致敬,培养自己的公民责任感。
 
  第三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疫防网学德育课程”捕捉的几个亮点非常独特:播报新闻,了解疫情——查找疫情“真凶”——人类破坏大自然——大自然报复人类——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一步一曲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稳步深化!每一个步骤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每一个环节都采取疑问句、反问句等这样的句式呈现,引起学生的思考,勾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敬畏”!如:对于这位“不速之客”大家了解多少呢?我们又能透过这次疫情得到什么教训呢?在如此残酷的疫情面前,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次疫情为什么会爆发?你们还知道关于人类伤害野生动物的事例吗?如果大自然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这些反问和疑问定会让学生陷入深深地思考,感受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第四期《疫情当前,责任在肩》“疫防网学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抗疫战场上的温暖故事,引导孩子们感知“什么是责任”,通过三个层面的“责任”,启发孩子们思考自己肩上的责任,用思维导图、网络家书、疫情播报、好习惯集子等形式,将自己身上肩负责任汇聚为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以宅家认真“线上学习”作为对逆行者的最大致敬。实施过程中,通过抗疫战场上的温暖故事,通过三个层面的“责任”(即国家政府的责任、坚守武汉市民的责任、骨肉同胞的责任),启发孩子们思考自己肩上的责任,并将沉甸甸的责任化为自发自觉地用心学习的动力。在“拓展活动,内化责任”这个环节。设计:在这特殊时期,我们少年儿童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责任呢?引导学生以“争做防疫小卫士”“争当战疫宣传员”“争创学习小表率”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展示,这样深化了课程的重心下移,让“疫防网学”德育课程落到实处。
 
  比如:争做防疫小卫士,陈老师这样设计:疫情发生后,我们学校的第二期德育课程向同学们推送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知识介绍,让同学们全面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产生原因,病毒传播途径、入侵过程、严重危害等有关知识,帮助孩子们了解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同学们做到了自觉了解疫情,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出门戴口罩等,掌握了一些日常防护居家消毒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复学做准备,我们每位同学还应该从哪些方面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呢?请你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强化自我防护意识与正确的防护措施。
 
  “争当战疫宣传员”这个环节这样设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警察、志愿者们就是伟大的英雄,我们的亲人也许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耳闻目睹他们在“战疫”中的感动瞬间,真切感受危难面前焕发的人性光辉与人情温暖,思考勇气与责任、忠诚与坚守的意义与价值,体味人性的善良与宽容,感恩与回报,请你们好好观察、思考、想象,以“一封家书”的形式,写一篇具有真实情感与思考的网络作文。
 
  ……
 
  三、利用班队会落实德育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实践运用。“要在实践活动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能触及青少年内心深处、引起他们的共鸣、确实起到教育引导作用。”为让“疫防网学德育课程”落到实处,我们将此德育课程进课表、进教室、进课堂。根据教导室安排,一周一内容,每个周一上午第一节的疫情防控班队会课就是上好我们自己开发的一期期“疫防网学德育课程”,学生受益无穷,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可喜的是,在实践中运用中,有的老师并没有原版讨教,很睿智的借助学校下发的这一期期德育课程,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德育课程的再拓展再开发,让“疫防网学德育课程”的“以德育人”更有价值。
 
  如,六(1)班杨先英老师借助《致敬最可爱的人》这个德育课程蓝本,删掉原视频录音,自己配音解读,结合自己班级学生家长抗疫在一线的实际现状设计成一节生动的班会课,最后呼吁各位同学:以这些“可爱的人”为榜样,在疫情期间,保护自己,关爱他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努力学习,孝敬长辈!主动为父母、家人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向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家长朋友们致敬!表达我们最诚挚的问候与感谢……课程结束,家长纷纷留言深受感动,该班家长王紫璇的爸爸说:这堂特殊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在《疫情下的逆行者》德育课程疫情防控班队会课上,六(4)班班会结束时,该班学生姜祥恺当即和老师连麦读了自己写的一封信:
 
  给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的一封信——尊敬的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小学生,特地写一封信感谢你们。你们是这次疫情的逆行者,你们是伟大的,无私的,勇敢的。感谢你们舍小家顾大家,感谢你们不顾个人安危冲在一线。加油!我的妈妈也是你们当中的一员,每天都在医院走廊中来回穿梭,治疗病人。原本平淡的生活却被一个小小的病毒打破了……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我们不出门,多通风,勤洗手,这将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最后希望新冠肺炎的战役快点结束,你们早日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摘下口罩,盼着你们平安归来与家人团聚。
 
  班主任戴老师说:姜祥恺同学的父母都是奋斗在防疫一线的白衣战士,正因为这个特殊性,他更知道父母工作的重要性。他们那样的人就是我们身边平凡的英雄!希望在这场疫情中,我们能真正理解爱国、担当、责任、使命的含义……
 
  该班家长刘佳淇妈妈在班级群里这样留言:上完这节班会课,我的心中无比的沉重。感动与自豪在我心中燃起。是医护人员们的无私奉献与不怕牺牲,他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沉重的护目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在此我向抗击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致敬。5000年的沧桑,华夏民族遭遇过无数次的天灾人祸,但国家和人民始终没有放弃,灾难总会过去,只要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再大的困难都可以挺过去。中国加油,湖北加油,保康加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这个疫情特殊时期,我们把疫情当教科书,把灾难当成长的历劫,尝试开发7期“疫防网学德育课程”,“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美丽了以德育人,美丽了立德树人!
 
  (注:嘿嘿,写下此文,是为给网络教学期间我们成功开发的6期“疫防网学”德育课程的一个交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