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网络教学日志(19)

    作者:随语行
    3月5日
    今天很耐心的听了两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我今天听课的关注点是课堂的生成。三节课都比较成功。好课是一定要提倡课堂生成的。江苏著名特级教师王益民教授说:生成的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一种——“还权于生”。
    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几位老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生成点把握的比较好,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均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解决生成点,让知识在生成的过程中增值。这一点值得我学习。但是,也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课堂遇到生成性问题有时候总是容易让课堂节奏卡壳,甚至可能来一个让老师措手不及。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那么,课堂生成性问题该如何处置呢?特级教师王益民教授在他的《相遇语文好课》一书中这样写到:处置课堂遇到生成性问题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追问;二是踢球;三是冷藏。
    此处的追问,我个人拙见理所当然是师生对话中处理好生成性问题。不禁想起了前不久我本人在上《掌声》一课中,课堂上,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后,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英子”?不少学生说到了英子的“忧郁、自卑”,正在我准备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时,突然一个男生的手高高举起,说“文静”。这显然是个偏差的生成,怎样点拨引导?的确考验着老师的教学机智。我稍稍愣了一下,走到他面前不慌不忙地和他对话:“哦,她看起来是文静的。下课后,当同学们都蹦蹦跳跳地去玩耍时,她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当同学们三五成群,开心地聊天时,(学生补充)她也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当同学们欢声笑语,去参加室外文体活动的时候,(学生补充)她还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是呀,你再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英子?”通过这样一连串的追问,层层深入的情景点拨,那个男生马上明白过来,感受到了英子表面文静,内心痛苦、自卑。
    王益民教授说的“踢球”,当然不是指我们诸多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教学生成后老师不管不顾,不了了之,而是指的是解放学生的思想,扩散学生的思维。比如,布丰的《松鼠》是一篇说明文,写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文章的结尾说肉可以吃,尾巴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学生对文章的结尾有质疑,感觉太残忍。那么,把孩子们分成两派,开始辩论,这种踢球的方式处理生成性问题就很好,辩论的目的不在于达成共识,而在于解放思想。
    至于第三种“冷藏”,主要是指课堂生成性问题有时候不适合追问或踢球,需要冷下来,慢下来,然后再慢慢升温,直到沸腾。不禁想起支玉恒老师的一节课堂实录——《西门豹》。支老师问: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心里痛快吗?有没有同情的?有什么愤恨的?有没有佩服的?同学们就这样边读课文边说出了许多的痛快、许多的同情、许多的愤恨、许多的佩服。
    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西门豹有点太残忍了,并且说了自己的想法。这当然是出乎老师以外的生成。支老师微笑着说:你是女孩子,你富有同情心,我很理解你。这样吧,你可以保留你的想法,但是我建议你再好好读一读这两段课文,一段是巫婆领着官绅挨家挨户去选新娘,另一段是把新娘放在苇席上漂在河里。下边我和同学们继续学习,你不参加我们的活动,独立进行学习。停了一会,这个孩子举手了:老师,现在我不同情他了。为什么?老师,我读了这一句话: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被他们拉走……老师,我也是一个女孩,我家也不富裕,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我的爸爸妈妈也只能看着我被拉走……我恨那个巫婆……
    支老师面对课堂的生成,站在学生立场选择了这样的“冷藏”,不仅巧妙机智的处理了生成性问题,对学生的价值观及时给予了引导。
    在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仍要遇到不可计数的生成性问题,如何追问?何时踢球?怎样冷藏?那就看我们的教学智慧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