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网络教学日志(18)

    作者:随语行
    3月4日
    最近听了不少在线直播课堂和慕课,很多课堂都值得我学习。尤其关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提问,因为平时在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很在意这个给学生的提问。听了这么多的课,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感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给学生留空间,问题的涵盖面要大。否则就会是:一个问题一个答案,一个学生回答完了,别的学生没话可说了。因为只有给学生提供了空间,才能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重要。
    例如: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大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可能都会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呢?这个问题提的好啊,不仅能统领全文,学生还必须要把课文内容读通读透,对课文进行综合性的归纳。在多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自认为这个这个问题涵盖面比较大,有价值,有意义。
    无独有偶,今天阅读《支玉恒老师教语文》这本书中,支老师也提到了他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整节课只提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就像支老师自己说的,这是一个极具生活化的问题,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学生说“甜”,那么哪里甜?为什么甜?课文的哪一段使你感到甜?怎么甜?读出来,让同学们听听是不是很甜?那一句读的甜?哪一句读的不甜?谁来帮他读一读?就这样在朗读中领悟。有的说“酸”,并且通过读文中一个段落表达了自认为的“酸”,支老师顺势启发:这美丽的……多美啊,你为什么感到它酸呢?学生说:正因为她美丽可今天却遭到了人类这样的破坏,所以我感到心酸。支老师说:这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如果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哪来的这独特的体验!支老师在他的课堂教学中就很注重对学生的提问涵盖面(和我们自认为还很好的那个问题比较,是不是支老师的这个问题的确具有涵盖面?),只有这样,学生的才有自主的、充分的空间,学生才会个性化的学习和体验,才会有个性化的表达。就像支老师说的:问题的本身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在课堂上所关注的不是自己的教学计划,而是学生的思维。我在想,从很小的一个层面来看,这个思维是不是就应该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呢?看来,从我自己做起,在以后的备课和上课中,真的要很重视自己所要提出的问题的涵盖面,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