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盲道真正帮“盲”
刘琤瑶
日前,一位妈妈教育视障孩子走盲道,盲道被一辆轿车所占用的视频引发热议。不少人因此义愤填膺,在我看来,失去视力的人需要更多关心,缺少方向的人需要更多指引,我们要从心出发,真正帮“盲”。
盲道,是城市人行道上的一条窄窄的淡黄色纹线,黑暗中,盲人要靠它来指路,是盲人接触外界的通道。它不仅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更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但在生活中,盲道被占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各种各样的车肆无忌惮的停在盲道上。走在障碍重重的“忙”道上,普通人都得小心翼翼绕行,更何况视障人士本就出行不便,走在上面更是磕磕碰碰、难上加难。面对他人的困难视而不见,心盲的人才是真正的盲。心盲的人,需要用社会公德洗涤尘垢。比如让他们去体验黑暗中行走的艰难,将心比心,从而懂得对残疾人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尊重。
城市的盲道被肆意侵占,致使盲道不“帮盲”,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些人对盲人权利的漠视,还有城市管理的不到位。事实上,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是难事。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避让盲道的意识,为盲人留下出行空间。同时,还应出台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更大力度做好管理维护的工作。视频中红色占道车被交警处罚,不能曝光后迫于舆论才有行动,要把疏通盲道作为常态。从规划的角度上来说,城市设计者们也应该努力将盲道设置的更加科学合理,尽可能减少弯道,为盲人提供更为方便的行走路线,将对盲人关爱体现在细节当中。
轿车占用视障孩子盲道这样的事只是诸多社会公德缺失问题中的冰山一角。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社会文明递进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把为盲人的服务落到实处:志愿者口述电影情节,帮助盲人看电影;试卷设置盲文版,让盲人有求学的机会;公共交通设施上,不影响导盲犬工作;不动声色向盲人传达善意,又不伤害自尊心。等等。关心盲人状况,不吝啬付出爱,提供帮助走心,共同清除“盲道”上种种障碍。
一个公民的道德水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强者对弱者的态度。让盲道成为真正的“盲”道,让暖流在心与心之间循环流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