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与时间。也有人说读书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觉得在书海中畅游,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智慧和真理。读书会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
01
为什么要读书
第一、一段痛苦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明白智慧是在不断的阅读、思考、实践中沉淀的。记得刚刚生完小孩,学校让我中途接了一个重点班。重点班的孩子高傲,个性重。我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班级管理,回报我的却是学生的逆反,考试成绩各科倒数第一。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我感到很失落,很无奈,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热情,甚至想过要辞职。
为了拯救自己,我开始了读书。在书里,我找到了当班主任的技巧,方法、智慧,我发现自己的工作不那么痛苦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认识了李镇西、郑学志、闫学、于永正、窦桂梅……他们的成长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对现实的逃避是弱者的象征,真正的强者是不逃避的。命运把他仍到天空,他就做鹰;命运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也让我深刻懂得一个教师要从合格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必须读书。
第二、三次送课经历让我深刻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记得第一次准备送课的情景,在刚刚接受任务时候,我既兴奋有紧张。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同时又深怕我无法完成任务。带着这样的心理,我提早一个月进入了艰苦的“磨课”期。一次次试教的不成功,让我体会到了自己的知识是那样的浅薄,语言是那样的生涩,理论基础是那样的薄弱。为了自己课堂教学能上一个台阶,我觉得自己需要多读与数学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记得去年到茶陵送课——《勾股定理》,这是一堂含有丰富数学文化的课。为了了解勾股定理的有关证明和历史故事,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作为数学老师,我感到很羞愧,因为自己对数学史真的了解的不多!为了做一个真正的有文化底蕴的数学老师,我在网上买了《世界数学通史》,准备好好读读。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讲台就是你肆意挥洒,尽享幸福的舞台;如果你的知识捉襟见肘,讲台几乎就是一个备受煎熬的刑场。”为了自己的教书生涯更加有愉快而有意义,我想我们需要读书。
第三、为了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我们需要读书。
人口虽仅有1600万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概率远高于其他各个民族,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爱因斯坦,马克思,冯诺依曼等闪耀历史的天才都出自这个民族。请问这个民族是什么民族呢?对,犹太民族。犹太民族为什么会这么聪明呢?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小孩稍微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些举动用意是不言而喻的:书甜如蜜。
海外媒体曾经发布过一个读书报告,“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64本。”我想犹太民族之所以这么智慧,这么成功,应该与他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作为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呢?爱读书的老师才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为了学生,我们需要读书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贾容韬老师在《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阅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如何把我们的孩子夺走,我们就如何用书本把孩子夺回来。阅读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智慧的需要。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引导孩子亲近阅读,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的习惯和自觉,就像我们有义务教会孩子吃饭、走路一样!”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我想,这应该是就不读书的家庭而言的。对于真正的书香门第,富可以超三代、传十代。一旦“爱读书”成为了一个家庭的“DNA”,那么,这个家庭就拥有了不会轻易断流的智慧之泉。
02
读什么书
特级教师闫学老师认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我觉得自己读书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头,还有很多的书没有读!我想把自己最近读的几本书推荐给大家。
第一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李镇西的成名作,他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他的教育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当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后,嬉笑怒骂皆成教育。”我一直很奇怪,李镇西老师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后,才知道李老师读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很多作品。
第二本书是钟杰老师的《治班有道》。钟杰老师全国知名班主任,班级自主化管理实验领军人物。该书是从她当一个班主任的亲身经历,将一个个活生生的师生故事,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中倾注了她对学生的所有爱。看该书后,感觉钟老师的生活是精彩的,她的教学是精彩的,她的每一段精彩,每一段经历打动着我。在她的书中与这样一段话:“现在想来,学生爱好什么,老师也没有必要去反对,更不能语相向。或许,这些爱好就是孩子们的天空,或者是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唯一,一旦坍塌或者被毁,那么,他们的整个世界也就毁了。因此,我得想办法帮他们培修,维护,帮他们建好心灵的家园,把他们的心藏进他们的爱好里。”
第三本书张万祥主编《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和这些知名班主任一起“享受做班主任的幸福”,领会“轻轻松松做班主任”的秘诀,也可以感受到这些功成名就的知名班主任当年败走麦城的尴尬,看到他们从重重错误中怎样跌跌撞撞走出低谷……
第四本书是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早就铭记在心了,不论是在教育学理论的书籍,还是在普通教育杂志上,都能看到他充满哲理的教育理念。常常佩服于他对教育专注与用心,但我却从未像闫学老师那样深入系统地思考过。闫学老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乎全部著作,提炼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研究分析了他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家校沟通、组织活动等方面的经验与价值,并结合当下中国教师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行了系统反思。
第五本书是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于永正通过《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书,告诉了我们让学生喜欢的诀窍是:自己先变成孩子;遵循教育的规律;要时刻以身示范。
第六本书是张勇贵老师的《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这本书介绍了于永正、窦桂梅、李镇西、程红兵、王崧舟、闫学、华应龙等12位名师,他们的成长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范围广泛的阅读。
第七本书是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很久以前就听人推荐过这本书,但一直没有沉下心来读。因为儿子一直热衷于《一年级的的小豆豆》、《二年级的小豆豆》,所以对小豆豆情有独钟。每天晚上吵着我给他讲小豆豆的故事,为了应付儿子我就拿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作者用朴实的文风讲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学校——巴学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老师——小林校长,还有一个曾让普通学校的老师无比头疼的孩子——小豆豆。也许我不能成为小林校长那样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但我想,读了此书后,对于身边的“小豆豆”我一定会更加用心好好地给予引导。
第八本书是易南轩的《数学美拾趣》。这本书是张景中教授主编的《好玩的数学》丛书中的一本。用封面的一段话来介绍就是:“数学中有美,美中有数学。本书将带您到一个‘好玩’的数学世界中去漫游:那里有美丽的黄金分割,奇妙的分形世界,迷人的平面镶嵌,离奇的等宽曲线,神秘的无穷多,出人意料的悖论。还可以看到数学与文学、数学与艺术的汇合与交融,欣赏卓越而完美的公式……”可以作为教师参考资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
第九本是雷玲老师主编的《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介绍了七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以及他们先进的教学、育人理念等,有用“学习方法”开启学生智慧的任勇老师,融德育与数学文化于课堂的夏炎老师,为学生学习数学搭桥的童嘉森老师,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丁益祥老师,从书中领略了这些名师的教学风采,通过他们的经典课例及其分析,很好的诠释课堂教学艺术,他们的高瞻远瞩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是让人受益匪浅。
第十本是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这是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著的一本关于数学解题方法的书籍,虽然这本书编写的年代距今已非常久远了,但书中所讲述的数学思维的新方法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03
怎么读
第一、书的来源。首先,“以书会书”——通过读一本书,认识其他好书。如闫学的《教育的爱与怕》,刘波的《教师阅读力》,高万祥、徐飞的《优秀教师的30本案头书》,常生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他们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其他的好书。其次我们还可关注源创图书、大夏书系、大视野的网站,了解一些好书新书。
第二、读书的时间。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指出:“有的人总说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我认为关键是想不想读。请想一想,你的晚上呢?双休日呢?节假日呢?”特级教师李镇西则认为这是习惯问题,他说:“关于太忙,没时间,我告诉他们,我们无论多忙,每天都不会不洗脸、不刷牙、不吃饭,因为这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只要把读书当成生活必需,养成习惯,那么无论怎么忙,我们都会有时间读书。”窦桂梅老师说“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看来教师有无阅读时间,关键不在于时间,而在于我们自身。首先,要善于激发自己的阅读动机。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制定有针对性的读书计划。二是要严格规定阅读完成期限。时间管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巴金森法则”,即: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所以,不妨给自己下一道通牒,读一本书必须要在一周、一个月或一年看完,要设定一个阅读时限,以便于自己认真执行。三是善于利用零星时间。如上下班时间、会前会后、入睡前、课间休息时,把零星的时间用好了,效率也是不容小觑的。四是善于利用手机阅读。手机小巧方便,下载一个读书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手机微信中有一些公众号的文章也是不错的,如教育思想网、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数学好教师等。眼睛疲劳时,还可以下载一个听书软件,闭眼凝神,享受另一种阅读的味道。
第三、读写结合。朱永新认为专业成长是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的“三专”实现的。在他看来,“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而“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读书,如果没有反思,你的脑袋最多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读完书最好是有自己的反思,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把自己的身边教育故事,通过教育叙事的形式写下来;把自己读过的书,通过读后感的形式积累下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与孩子、学生、家长、朋友一起读书。现在每天给孩子念故事已经成了我的必修课,我很享受这种我轻轻的朗读,孩子依偎在我身旁的幸福时光。在学校里,孩子们月考进步了我也会给他们奖励书。奖励的书单由孩子们自己确定,通过孩子们选书,我也会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知道更多的好书。
“盲人是不能给盲人带路的,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老师不能不读书,老师如灯,无论对于学生还是社会。因为读书,所以会有思想;因为有思想,所以能批判;因为能批判,所以能够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观念。
摩西奶奶说:“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什么事情只要开始了都不晚,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后记
这篇文章是2016年4月在南雅初中数学教研组内和同事们进行阅读分享的稿子。本月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将稿子稍微修改,和各位同仁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个人简介
范韵,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曾获“长沙市团队工作最佳支持班主任”、“长沙市优秀班主任”、“长沙市九芝优秀班主任”、“感动南雅·十大魅力教师”、“彰任优秀班主任”、“彰任优秀教师”、“杨谭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从2013、2014、2015、2016、2018年五年送课下乡,圆满完成湖南省“送培到县”教学任务。多篇论文发表于《湖南教育》。2017年8月15参加“湖南省初中精英教师高端研修班”学习。2017年12月担任长沙市南雅中学德育工作室首席名师,主讲讲座十余场。2018年8月被评为长沙市卓越教师。
教育理念: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人生追求: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辈子学做老师,学当班主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