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灯,那个人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某个人、某件事,触动你的内心,唤醒你的梦想,激发你的斗志。
 
  我是一名90年代初的师范生,那年以高出市重点高中20分的成绩进了师范。当年报考志愿时,父亲说姊妹三个中,我的脾气温顺、有爱心,适合当老师。其实我何尝不想读高中,将来考大学;但是我更理解家里的困难,姐姐比我长两岁,先考取了市重点高中,弟弟比我小两岁,男孩子承担着家族的重任,更需要考个好大学。所以,家里需要一个能够快点儿拿皇粮的孩子,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是我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
 
  那年还不满18岁,我就走上了工作的岗位,教了一群比我小几岁的学生。
 
  同去的还有我们那一届的10来个同学,据说,校长就等我们这一批师范生,否则学校就开不了张。从此,校园里因为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到来,变得沸腾起来,歌声、笑声交杂着学生的读书声,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闭塞的乡村,落后的教研,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原生态的,仅仅靠师范学的一些知识和回忆曾经自己老师的教法,在教学的道路上踽踽前行。在那个只看中分数的年代,我凭借自己的勤奋工作,每次教学成绩还不错,颇受校长的赏识。可惜,没有高人的指点,没有名师的引路,在一潭死水的教学环境里,我就这样呆了五年。直到有一天,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从外面带回来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的光碟,我才发现教书原来不只是靠汗水,它更需要智慧。
 
  更让我震撼的是,和我那年一起到学校任教的一位师专毕业的英语老师,每天早起晚归地在办公室里自学日语,听别人说,她要考研。当时很多人认为她疯了,没有一点日语基础,居然想考在校研究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是,她好似没有时间听别人的闲言碎语。记得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路过办公室,发现最里面的灯还亮着,好奇心促使我想去看个究竟。隔着玻璃,我看到了四角透风,寒气逼人的角落里,她正在忘我地跟着录音机的磁带诵读日语。呼啸的北风,昏黄的灯光,消瘦的背影,那一幕到现在还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她考取了湖南大学的研究生,再后来她带着她的一家人去了广州。
 
  她走以后,我才发现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你不甘心碌碌无为,终其一生坚守在小山村,那就再从读书开始。于是,我就开始四处找书,从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开始,后来又接触到任小艾的班级管理。自己也开始从邮局订阅《中学语文阅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散文》等等。开启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的教学生活。正是,自己不断地阅读,2009年的一次机会,我通过竞聘,从几十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走进了随州市外国语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优秀的师资力量,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让随外成为全市教育界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我为自己能成为随外人而感到骄傲。
 
  在随外的日子,我的视野更开阔了,因为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到教育名家。我知道了语文界的泰斗人物钱梦龙先生、于漪先生、于永正先生,也知道了“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教学理念。我积极地向身边的优秀同事学习,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向书中的大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在随外的日子里,也是在我人生黄金的十年里,通过阅读,我认识了更多的教育名家:余映潮、李镇西、程红兵、王崧舟、窦桂梅、黄厚江……这些语文界大师。而且,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出外学习考察,南下苏杭,北上首都,省内的兄弟学校宜昌天问、天门华泰、清江外国语,我们是多次光顾。学校每年购买大量的教育教学类书籍,直接摆放在各个年级办公室的书柜里,供大家随时借阅。从此我的办公桌上,床头边,都摆满了各种书籍。从进随外的那天起,我就再也没有在电视机前待过,没有认真地看过一部电视剧。我在书籍的海洋里,贪婪地汲取营养,阅读笔记、教学反思、读书心得一写就是三本。因为,我知道自己曾经浪费了美好的青春年华,不能再让时间从手边白白地溜走。我也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里主动承担公开课,到区里讲课,再到市里讲课,虽然有过成功的喜悦,但也有过失败的辛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成长。
 
  2018年,已到不惑之年的我,偶然从同学的朋友圈中,看到了光谷招聘教师的公告。多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那个夜灯下读书的身影,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尘封已久的那颗心又动了。我鼓励自己“人生能有几回搏”,趁着自己现在还有机会试试,试错了又不亏本。由于要进行笔试,白天,学校工作非常繁忙,几乎没有成片的休息时间,我就利用夜晚时间,安顿好了孩子,就开始挑灯夜战。人年纪大了,记忆力也急剧衰退,考的还是教育公共知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难于记忆,真是前面刚刚看的,一转眼就又忘了。于是,夜间自学时,我就用一个小笔记本把知识点记录下来;白天,在学校的间隙时间,我就掏出来看看。就这样循环往复,最终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武汉市光谷九峰中学(现在的光谷第一初级中学),后来的面试也没有时间准备,我就靠自己在随外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迎战。幸运的是,我被录取了。从此,我又开启自己新的征程,走进了光谷的教育。
 
  回望来时路,如果不是那一夜的明灯点亮我心中读书的欲望,我可能还在那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茕茕孑立,孑孓而行。感谢那盏明灯,感谢那位点灯的人!
 
  作者简介
 
  肖海艳
 
  武汉市光谷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市优秀班主任,区骨干教师
 
  曾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市第五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教育论文国家级一等奖,第十九届“语文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