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那道光
寺坪中心学校邓雪芳
能够给学生留下一抹温馨的回忆,就是我的教育追求。
---李镇西
下午准备给学生布置作业,手机里蹦出一条消息:老师,你还记得我吗?十分惊讶,离开后几乎没有给他们联系方式。简短的聊天,刚上讲台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信任的开始
第一年,不仅带一个班的语文,还兼带两个班的品德。刚去带另一个班品德课,一切都很陌生,更没有默契。课堂上少有热烈讨论的场面,少有相视一笑的亲切感。每次提问照着名单念,他们紧张又期待的盼着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
有一次,我念到了“邱x”,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
“老师,不要点他!”
“老师,他啥也不会!”……
班里“热闹”了好一会儿,我才明白,他就是大家眼中的差生。
对于课堂发生的一切,他好像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趴在地上自顾自地玩着一块脏兮兮的纸团。下课时,我扫视了全班,余光落到了他身上,我们刚好对视:是一张笑得无比灿烂的脸,跟所有同龄人一样的天真。一时竟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表情回应他。尴尬的笑了笑,也就结束了那节课。
到了第二年,听闻要重新分班。我还没有从与原来班里那群孩子的不舍中走出来,就再一次“幸运”地通过抽签的方式将他的名字抽到了我的班上。
“年级最差的学生”“话都说不清楚”“没人愿意和他玩”……从别人的口中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的评价,忐忑和不安让我愈加“悲伤”:我该怎样面对这样一个孩子?
其中的细节早已回忆不起来,我只记得每天早上,如果我们在走廊里刚好遇到,看到他对我微笑,我也会真诚地和他打招呼。
记得有好几次他怎么也不愿意洗澡,哭到整栋楼都可以听见。我一遍又一遍的安慰过后,从主任的办公室领走他,找到生活老师带到寝室。
记得他泪流满面的跑过来,我耐心地听完他那并不清晰的语言后,立马站在他的一边,去批评那些欺负甚至嘲笑他的孩子。
冯骥才在《珍珠鸟》中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后来,我看到班里的好多孩子愿意跟他玩,我看到他灿烂的笑容时常挂在脸上。
端午节的咸鸭蛋
在他们眼中,我时而公正,时而“偏心”。尤其偏爱那些胆小的,成绩并不出众的孩子。我始终相信:一味以成绩的好坏来对待他们并不公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未来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拥抱世界。
端午节那天上午,没有课,我低头奋笔疾书写教案,丝毫不知道他在办公室外面踌躇了好久。下课了,旁边班的老师发现了躲在窗户边的他,走进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嗨,你们班的邱x在外面不敢进来,估计又来找你告状了!”
打开办公室的门领他进来,正准备找个凳子让他坐着说。他变魔术似的从兜里掏出一个鸭蛋,快速地放在我桌上,然后很认真很用力地说了四个字,发音并不清楚,但我听懂了:“老师,给你!”他笑眯眯地跑出去,还没来得及说谢谢,早就已经不见了人影。原来鸭蛋是爷爷早晨带给他的,他一直握在手里,等了四节课。
教师节的短信
离开那所学校后,听闻他也走了,去上海治病。挺好的,真心希望他早日康复。
7月份,我做完了所有的收尾工作,拉着行李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火车很应景地响起了《漂洋过海来看你》,窗外匆匆而过的稻田,一如这两年的时光。复恐匆匆说不尽。不舍的滋味在那时分外强烈。
初进新学校的陌生感和孤独感让我越发想念以前的环境,那些和蔼的老师,那些亲切的朋友,还有那些曾经十分用心对待的孩子们。
教师节那天早上,6:05分,闹铃响了,我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看微信。
一条语音,点开: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
并不清楚的声音,却足以让我泪流满面。
那一天,我陆续收到了许多微信祝福,来自教过的孩子,来自信任的家长们。
那一天,我的内心很温暖,很满足。尽管我依然还是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
我想,我会永远怀念那一段初为人师尽心尽力的日子,永远感激那群教会我关心与理解的孩子们,永远记得那个用爱和包容感化学生的自己。
谢谢你们,记忆里的那道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