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辛弃疾
西安高新一中高2022届7班甘一迪
辛,辛者如火,其情也满,其势也热烈。
弃字,意蕴冰冷,颇有断舍离的刚劲决绝之风。
疾乃急厉沉郁,神如疾风,心系人间疾苦而已。
(一)
辛弃疾的名字,常被认为是与霍去病相称。
不错,这正是辛弃疾的祖父,因崇拜英雄霍去病,而对照“去病”二字,给孙儿起名“弃疾”。
不得不感慨举头三尺有神明,去病果然披甲执剑,封狼居胥,为国除病;弃疾果然一生面对国之病民之疾,却无力回天,只得弃那病痨之气,独守赤子之心,登高北顾。
一名二字,定其一生。
我一直不甚了解辛弃疾,曾经误认为那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他少年时挥就而成的作品,也因此感叹这少年人竟有这样的豪迈襟怀。于是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称他“阿辛”,一个极有少年感的名字。
而后即便我知道了他写这首词时已然迟暮,也依旧叫他“阿辛”:率五十壮士直入敌营,生擒叛国贼寇,又全身而退;一心收复中原,北顾旧国,千嘘万叹,涕泗横流;在去世前依旧擦拭宝剑,对着寒光凛凛的剑身高呼“杀贼”……
岁月变迁几十载,阿辛之心,犹不变也。
于是他“栏杆拍遍”,于是他“梦回吹角连营”,他念了一辈子的“金戈铁马”,收复故国,却终生不得实现。南宋偏安,他又岂能以一己之力,挽回残局呢?
呜呼哀哉!是天下,是朝廷,是偷安之风,负辛弃疾矣!
(二)
也许很多人爱辛弃疾,不仅是因为他的一腔报国志,半世英雄名。
若论爱国,我们赞美屈子、陆游;若论忧民,杜甫、白居易当居首位;若论婉约,李易安、柳永袅袅出场;若论豪迈,苏子“大江东去”、贺铸“目遂归鸿”……辛弃疾虽是面面俱到,可若说都做到了极致,宋朝的其余才子才女怕是要不同意了。
因为他像一个真实的人,因为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他豪肠荡气,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他也爱财,对功名利禄都十分在意;他柔情似水,一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许人间有白头”,断了多少辛迷的肠;他一生爱国,渴望身着戎装光复中原,“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君主天下事”;他花间风流,颇有浪子之态……
没有人会爱一个完美的雕像,但我们都爱一个残缺的英雄。
辛弃疾便是如此,生得坦荡而真诚。
最后,我无言可谈,便用阿辛的一首词收尾吧: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切。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胜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贺新郎》辛弃疾
指导老师:齐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