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和秦岭,相恋于梦中

  请和秦岭,相恋于梦中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高二级十五班卞梦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老家门前那座大山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那座山很长,很高,家门正对着的那面有着一大片枫林,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小时候的我总是喜欢在秋日搬一张小板凳坐在家门前,双手托着脸颊,静静地欣赏。日暮霜天,晚霞夕照,一片片秋叶暮去,亦如干枯了的蝶翅,顺着秋风跌落在小溪的层层涟漪里,旋转着,再旋转着。恍惚有空灵之音,携着涤荡人心的纯净,自枫林中来,自溪面中来,又仿佛自幽谷的清风中来,彼时,月色未满。
 
  后来慢慢长大,才知道那座山不只是一座山,而是一条山脉的一小部分。那条令我魂牵梦萦的山脉,叫“秦岭”。秦岭,跨越中国陕、甘、川、晋、豫数个省份,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其中比较出名的山峰包括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终南山、西岳华山、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太白山等。一道道山岭是秦岭高大的身躯,一座座山峰是秦岭高高隆起的脊梁。山与山相连,岭与岭沟通,组成了这座横贯中国腹地,被人们称为“中国龙脉”的秦岭。
 
  如今我才懂得,这是块神奇的土地。它用丰硕的果实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化,远古的黄帝部落在这里诞生、辉煌,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和周时代,礼仪之邦,诸候臣服,天下太平。顷刻间历史风云骤变,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诸侯争霸,群雄并起,最终天下归一于秦。肖云儒先生有言:“如果说秦岭北麓的黄河水系哺育了周秦汉唐的风华,那么秦岭南麓的长江水系则滋养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不仅如此,“依山傍林,一览翠峰林海;山景阔园,一域天地广袤”“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正是对秦岭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水有水的飘逸灵动,山有山的沉稳厚重,山与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组成了最美的风景。
 
  这等风水宝地,有人不免眼红,认为拥居于此会让自己一飞冲天,富泽于子孙后代。于是,一大批商机涌入,野果子开始大量采摘出售,野生动物开始被大量捕捉贩卖,粗壮的树木被大量砍伐用来种植菌类,甚至还有一些官员滥用职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盖起了一栋栋墅。山体破坏,污水横流,“四乱”频发,秦岭伤痕累累,短短几年,山秃了,河污了,人富了。现实的警钟敲响了,破坏自然的人们幡然醒悟,开始收手。人走了,大自然可以喘一口气,却不知这尖峭的楼板何时才能被水流磨圆?秃兀的山峦需要多久才能长出新的树木?濒临灭绝的动物何时才会再次从路边的草丛中窜出?秦岭,断不会痛失未来!
 
  八百里秦川,离不开秦岭滋养,国之绿肺,岂容尘染!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倾听秦岭的声音,让脚步如斯清影,让春日的蝴蝶别再颤抖着飞跃,让仲夏的弯月别再把欢愉隐匿,让秋末的落叶别再叹息着离别,让冬至的白雪别再掩饰着哽咽;向晨曦问候“你好”,向月色道别“晚安”。请和秦岭,相恋于梦中。彼时,鸢飞,鱼跃,青山青,白云白。
 
  教师点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本文从孩童时期对秦岭的一往情深写起,以时间为序结构篇章,伴随自身阅历的增加,不断丰富读者对秦岭独特的地理、人文风貌的认识。拷问现实,引人深思;静水流深,内涵丰富。结尾有情有思,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几个富有典型性的镜头片段组接在一起,以排比语势出之,富有感染力,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未来。末两句升华题旨,有呼应之妙。值得推许。(骞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