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的边界

  责任的边界
 
  马颖博
 
  指导教师:黄寒隽
 
  近日,日本政府罔顾国内外呼声,一力推动福岛核事故废水排污入海的不齿行为引发全世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默许与忍让,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据理力争,又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世界的参差”——在经济发展之外,中国的“大国风范”与担当正逐渐凸显。那么,什么是“大国风范”,什么又是一个强国所应有的担当呢?
 
  答案不言自明:责任。责任,作为个人的立身之本,国家的发展之基,其履行与否不仅关乎个体本身的利益,更与他人、社会乃至世界的利益息息相关,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责任可大可小,为其划定边界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个人责任的边界通常以公序良俗为准绳。然而不同文化甚至不同时代中,公序良俗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例如在本次风波的中心日本,“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共识已俨然成为个人的责任:在电车上胃部不适,即使吐在自己的名牌手提包里也不愿意吐在地上,因为会麻烦到其他乘客和清洁工人;抱着的一摞书掉在地上,别人帮你捡起,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不是“谢谢”而是“抱歉”,因为你已经麻烦到了别人。
 
  这种对个人责任过度强调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的是一条自我与他者泾渭分明的界限。界限之内,权力与责任概由“我”负责;界限之外,他人的事物,“我”概不管理。异化的个人责任使得人们正常生活交往边界心墙高筑,某种程度上也致使日本社会在经济腾飞的战后日益走向封闭和沉默。
 
  如果说个人责任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国家责任就是撑起国家这栋高楼大厦的柱石。唯有担当才能让一个国家内秀于价值观念,外昂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再观日本,过去为一己私利错过核事故最佳处理时间,任其发展至最高级七级;如今又为了经济利益放弃安全的陆上储存方式,妄想将属于全人类的海洋当作本国的“垃圾桶”,其不负责任、罔顾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个人责任与国家责任息息相关。在日本,个人与国家对于责任的理解看似迥乎不同,但这两种极端的背后或许都源于对领域边界的强化。于个人而言,社会中的他者无处不在,使得个人权力在外墙的逼近中越缩越小,仅剩弹丸之地;于国家而言,以利益关系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他者的存在无关紧要,于是日本的国家权力便得以极度膨胀,而无视他国的生存处境。
 
  正确的个人责任意识应该基于明确且适度的边界意识,即不妨碍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使,同时保障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不受侵犯;而在国家层面,在谋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更应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点考虑和解决问题。
 
  与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相反,中国正以自身行动诠释和贯彻“大国担当”。在全球格局走向多极化的今天,中国内有脱贫攻坚和自我改革,外有丝绸之路和援非建设,既积极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一方秩序又切实推进疫苗研发守护人类安全。作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力量,中国并不完美,但中国正努力以自身的发展促进着人类共同的发展,以切实行动诠释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诠释着“责任”的含义。唯有划定责任的红线,才能让责任与权利泾渭分明,而免于否定个体的合理诉求;唯有明确责任的边界,才能让它得以被履行,而免于陷入“踢皮球”的窘境。“责任的边界”,这一命题,不应被搁置,更不应被忽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