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文《说“木叶”》学构思:说“黄花”

  说“黄花”
 
  周南中学K1916胡睿杰
 
  指导老师:向羚翔
 
  在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这里,黄花就是菊花,但诗人不用“菊花”而钟爱“黄花”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花”与“菊花”的区别,关键就在“黄”字。
 
  首先,“黄花”较“菊花”而言多了一份凄寒、消瘦的意味。所谓“面黄肌瘦”,其中“黄”字的含义不言而喻,面色蜡黄、形销骨立。而“菊花”左读右念无外乎花的含义,比之“黄花”,情感和意境上的韵味淡了许多,如同喝了一杯白开水,左右也只有水的味道。
 
  中国诗篇幅短,中国诗人尤其讲究炼字,咬文嚼字间带来的是情感分量的变化。如若把“人比黄花瘦”改成“人比菊花瘦”,瞬间意味寥寥,读者也就难以切身感受到诗人茶饭不思的愁绪和凄凉。
 
  其次,“黄花”本身具有的颜色暗示容易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枯败飘零、萧索孤寂。黄色,是落叶的颜色,黄花,让人联想到落花。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面对落花满地,乱世飘零的女子如何不愁?又如“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思远人》),红叶飘落,黄花凋零,几抹色彩,几多思念?这份飘零之感,“菊花”难以传达,而“黄花”借“黄”字言简意赅地表现了出来。
 
  不过,“黄花”也有灿烂、明媚的意思。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就展现了一幅冲破婚姻牢笼的巾帼新貌;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中“战地黄花分外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旺盛和战争胜利的希望。此处的“黄花”是金秋之花,耀眼而明净,饱满而热烈,一扫清秋之寂寥和暮秋之萧索。
 
  诗人选取的意象总是与其要表达的情感密不可分,“黄花”与“菊花”虽只有一字之差,其承载的情感却差之千里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