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记
文/何宜谦
“妈妈,我找到了一块翡翠,它一定很值钱。”三四岁的我兴奋地跑回家,手中拿着一块圆形的绿色玻璃。妈妈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仔细端详着这块玻璃,嘴角尽是掩藏不住的笑意。她蹲下来,轻抚着我的头,笑道:“我这就给你收起来。”妈妈把玻璃擦干净,放在了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从此,寻找这些“宝物”成了我的最大的乐趣。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在尘土飞扬的马路边寻找,在小区的假山旁寻找,在学校幽静的小径里寻找,我双眼紧盯着地面,眼睛眨都不眨,看到有好看的“宝贝”就纳入囊中。但有时,想要得到自己相中的“宝贝”也并非易事。
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和朋友一起出去郊游。太阳很毒,泥土被晒得硬邦邦的,闷热的空气使人昏昏欲睡,知了有气无力地叫着……我们站在河岸,宽阔的河面波澜不惊,我们眯着眼,手搭在额头上,想找一个适合钓鱼的地方。忽然,有一束光线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疑惑地朝发光的东西看过去,呀,是一块宝石!它是红色的,只露出了圆圆的一角,晶莹剔透,反射着阳光。我俩顿时兴奋了起来,朋友随手抓住一根竹竿,使劲往土里插,但是泥土已经被晒得极硬,好像一块铁板,插也插不进去。我灵机一动,把矿泉水瓶中的水喝掉,再冲刺到河边灌了一瓶水,把它倒在周围的泥土上,再冲回去灌水,渐渐的,铁板融化了……我们把竹竿插进泥土里使劲撬,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滑落,溅了一身的泥点子,终于得到了这块“宝石”。我把宝石捧到河边擦洗干净,都没顾得上擦汗,就开始细细欣赏:桃红色的表面有乳白色的螺旋花纹,举起来对着太阳,它便发出一种朦朦胧胧的微光,给人一种梦幻的感受。
在收集宝贝的同时,我也在搜集和宝贝有关的知识。到现在我已经订阅了4年的《博物》杂志,每一期的“亲历荒野”专题我都会反复阅读,这里面有大量的关于矿物的知识,同时我还会看一些BBC有关矿物的纪录片,这让我的知识储备量大有长进,慢慢的我不再专注于收集漂亮的石头,而开始收集不同种类的矿石。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去烈士公园玩,百无聊赖中把一块石头摔到了地上,石头竟然摔碎了!清脆的声音惊动了我俩,我捡起石头一看,呀!这石头里面白中带黄,有着玻璃光泽,摸上去很光滑,容易破裂……“这是石英!”我脱口而出,朋友佩服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笑呵呵地说:“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矿物的书”。原来,寻宝不仅要靠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要有丰富的知识。
我的梦想是跑遍世界,收集各种特殊的矿石,有的是特殊的地质环境造成的,有的诞生于岩浆,有的则来自浩瀚的宇宙,我要将它们整整齐齐地放在我的书柜上,而在它们的最中间,就是那块圆形的绿色玻璃。
阿柯老师点评
第一,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开头勾勒出一个理解并保护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心的妈妈形象,细节加分!随后对“我”的寻宝之旅做细致的描写:环境上进行烘托,使用人物五诀刻画“我”寻宝的过程。
第二,首尾呼应,升华中心。文末在发现爱好的基础上感悟知识的重要性,并点出自己的梦想,提升了主题高度。表达清晰流畅,语言凝练。如果行文中再加几处修辞就更完美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