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的孩子刚学看图写话,家长常常会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拿着图片让他说的时候,表述得好像没问题。但是写起来就会发现抓不住重点。而且前言不搭后言。
因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不一样的,而且孩子刚开始写句子,逻辑还是混乱的。
很多小朋友看图的时候会犯这样的错误:扫上一眼,看个大概,马上开始动笔,写出来往往是忽略了好多细节。所以写话之前的观察越细致,写话的内容才能越丰富。如何才能做到细致观察呢?在指导孩子的看图写话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步按顺序观察每张图片
我们先观察上面这张图。
首先家长来提问——每张图片上有“谁”“在哪里?”“在干什么?”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
第一张图:下雨天,小狗打着伞。
第二张图:水涨得很高,小狗过水坑。
第三张图:小狗把雨伞当成小船。
有了以上初步的描述。
再根据刚才的问题,让孩子把刚才得出来的信息放进去。
小朋友就能大致梳理出来:下雨天,地上的雨水积得很深,小狗用雨伞当小船过水坑。
当然,仅有这样初步的观察和表达,还不足以把一篇看图写话写生动。如果就这样马上孩子动手写的话,估计字数也达不到要求。
第二步深入分析每张图片的细节
第一个观察点:人物(动物)的动作。
第一张图片,小狗背着一个包,如果是书包的话,有可能是去上学,或者放学回家。
第二张图片,小狗踩到水坑里,水漫到了小狗的大腿上,裤子会湿。
第三张图片,小狗把雨伞反过来当小船,过了小水坑。
第二个观察点:人物(动物)的表情。
第一张图片,由于小狗面部表情比较轻松。那么有可能就是开开心心地放学回家(或者高兴地去上学)。
第二张图,小狗有可能是有点担心书包会打湿。所以第二张图片,它的心情是担心,担忧,害怕。
第三张图,小狗过了这个水坑,心情必定是轻松的。
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来,小狗的心情是开心——担心——开心(轻松)。
第三个观察点:周围环境和事物。
第一张图片,雨哗啦啦地下着。
第二张图片,雨停了。(这里很多小朋友会观察不到)
第三张图片,小乌鸦也夸小狗真聪明。
经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小朋友们是不是对这几张图片有了更多的想法了呢。接着,我们还要想象出一些细节来。
第三步合理的想象
即把图片中没有明显地呈现出来的情况,通过自己的想象写出来。
时间的想象:早上,下午,星期一……
地点的想象:小山坡,离家一百米的地方,超市不远处……
语言的想象:“快点,我不能迟到。”“啊,这怎么过啊。”“嘿嘿,我真聪明。”“你真厉害,小狗。”
第四步学会用形容词
为了让文章内容更丰富。同学们要学会用上形容词。让细节更为丰富。
一个“说”,有可能是“高兴”地说,有可能是“担心”地说,有可能是“大叫”,也有可能是“松了一口气”后说。
面部表情,有可能是“面带微笑”,有可能是“愁眉苦脸”……
诸如此类的词语,要看同学们的积累和观察。(记得平时多阅读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哦。)
第四步梳理总结,重视修改
观察好了,最后要落实到笔头,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要让孩子先将刚才分析的细节再口头梳理一遍。动笔之前,一定让孩子明确:按照图片顺序来写。
写后一定要修改!!!是写作后对作品必须进行的一个检测的环节,也是提升写话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从一年级看图的写话就养成写后修改的好习惯。
修改的方法是先朗读,再动笔;修改的内容包括字或者拼音写得是否正确;词语运用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等。总之,要检测孩子是否完整地再现了刚才看到、想到、说到的内容。如果有错误,要及时改正;如果有遗漏,就一定补上。切记!!!
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动手写一写啦。
注意家长不要拔苗助长
家长千万不能一时着急,替孩子从头到尾说一遍。那样容易让孩子养成写好一句,问你下一句怎么写的习惯。也可能束缚了孩子的想法,因为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可能比家长的更有趣。(我在课堂教学中也遇到过,有时候孩子想到的东西,我都没想到哦。)
以上这是橙妈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点小经验,希望对低年级刚学习看图写话的孩子有帮助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