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作者|韩志刚
 
  河南省清丰县韩村镇高家小学韩志刚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冰心语),使其自由生长,这应当是现代教育变革的总纲领。林格在其力作《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语出惊人。
 
  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被誉为“用脚做学问的人”。在将近十年里,他深入全国各地约1000个县,走进1200所学校,并考察过20多个国家的教育现状,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长期以来,众多的教师、家长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满怀期望,如同“摁着牛头吃草”一般地强加给孩子,结果导致大量孩子不爱学,然后不会学,然后更加不爱学,形成厌学的“癌症”。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着急,老师着急,最痛苦的还是孩子本人。
 
  其实,学习是动物自身发展的需要,正如“吃草”是牛的本能。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学习是一种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是没有用的。杜郎口中学由一所农村三流学校跻身全国名校前列,其成功经验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可见,教育应当和种树、种庄稼时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自然生长一样,使每个孩子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很多时候教育无效,甚至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情绪反感,是因为说教唠叨太多,耳提面命太多了。很多教育者不知道,话语在表情达意时,语言只占15%,表情占30%,而人的状态占55%。状态不好时,会把良好愿望变成心理上的一种压迫,而状态好时,随意说说就会是良好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大爱。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沉着和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自信。孩子的精神状态好了,他整个身体的细胞地开放的、舒畅的。保持这样的状态去学习,学习就会变得快乐,在学习中会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思维也在不断学习过程产生更多的快感。有了这样的学习动力,孩子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发现,最大限度地追求实现优质发展。
 
  伟大的启蒙主义者卢梭说过:“教育就是生长。”这就意味着教育本身的目的是生长,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升学、就业、成名成家之类。孩子的人生目标,应该交由孩子去规划。孩子的的潜能是巨大的,给他一方多大的舞台,他就可能演绎出多大的精彩。
 
  教育是播种明日太阳的事业。教育,至少需要往后看三十年,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使命。想象过了三十年后,孩子已经三四十岁了,你希望他们是什么样子,再回头来看当下的教育,心态可能就会中正平和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