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美玉老师。
不知不觉已经陪伴大家近60个日夜,详细讲解了近30篇包括现代文、古诗文在内的阅读篇章,我相信,坚持下来的你,一定有了很大的收获,为踏实努力的你点赞,努力绝不会被辜负,请继续加油。
01
#诗歌分析#
今天美玉老师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一首古诗,王昌龄的《从军行》。
那如果,不看诗歌内容,只看诗歌的题目和作者,你能准确地判断出诗歌的题材吗?给大家3秒钟的思考时间。
没错,这是一首边塞诗,王昌龄也是唐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边塞诗是初中各种大型考试的“老朋友”了,考频相对来说比较高。那在考试中选取的边塞诗又多为唐朝边塞诗。
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在唐以前遗留下来的边塞诗数量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就是和边塞诗所体现的情感有关。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这里的“昏”真的是指天色已晚吗?其实不是,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恶劣,还作为一种背景出现,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
“红旗半卷出辕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吗?不是,而是主动出征,斗志昂扬。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
02
#习题解读#
01
“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边塞军旅图?从题型上判断,这是一道标准的描绘画面题,那同学们还记得美玉老师在课上给大家强调过的描绘画面题的答题步骤吗?
第一步要列出意象、第二步要分析诗句、第三步总结画面特点。那我们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答题,首先在意象上,其实题目已经帮我们列出来了,那是不是题目难度就降低了?
其实不是,题目拿出了重点意象,我们反而要去重点分析意象出现的作用,比如:“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
那接下来就是诗句分析的步骤了,很简单,用我们自己的话,简单地翻译下这两句诗: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
最后,总结下画面特点:由此构成了一幅斗志昂扬的边塞军旅图。这道题就算完整地答出来了。
02
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念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里的谷浑是复姓,指代敌方将领。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
读者的悬念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军首领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
为什么呢?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所以这首诗不同于其他边塞诗情感的地方就在这里,全诗并没有描写儿女情长和各种思愁,而是描写了战争胜利,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这也就是第二题的答案了。
03
#参考答案#
1.“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由此构成了一幅斗志昂扬的边塞军旅图。
2.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04
#留言讨论#
你还了解哪些常见的边塞诗人,边塞诗,
或者是边塞诗常见的情感呢?
欢迎大家留言发表看法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