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满分攻略|人即使长得黑,也可以很帅!

  同学们,好久不见!我是杨俊磊老师。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哎呦,我竟然唱出来了!正在听讲解的你一定不知道这首歌来自好多年前的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包青天》,剧里的包拯和柯南一样厉害,没有他破不了的疑难杂案,想当年,正义凛然的包拯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让我知道了人即使长得黑,也可以很帅!后来,又有了一部《少年包青天》,同样是精彩异常。
 
  那些年,包青天是一个大IP,几乎所有人都粉他,在人们心中有很大分量,其意义不亚于《名侦探柯南》对于你们的吸引力。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来电视剧来看一看精彩片段。现在嘛,我们还是先来看关于包青天的史书传记——《包拯传》。
 
  01
 
  #文章分析#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最主要的是分析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读完文章后对人物有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也是史书流传后世的目的和意义之一。本文只是节选《宋史·包拯传》的一部分,然而已经足够我们初步了解包拯的为人了。
 
  这篇选文在分析包拯的人物形象上有一个突破口,就是他担任一个官职就会记载他在这个官任上做的一件事情,从而可以看出包拯做人做官的品质。这样本文的层次划分就非常简明了,直接按照他担任官职来划分即可。
 
  一开始,包拯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他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件: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就到县衙来告状。
 
  包拯却对他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了卖掉。”只看到这里,你肯定认为包拯也不过如此嘛!案子没破,却让原告杀牛卖掉,真是个昏庸的地方官。
 
  然而,没过多久,又有一人到县衙告状,说有人私自宰杀耕牛。要知道,在宋代,耕牛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耕牛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受到法律保护,私杀耕牛可是重罪。包拯又是怎么处理这个案件的呢?他对告状的人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说到这里,你弄明白了吗?包拯已经把两个案子一起破了,割牛舌的人就是这个告状的人,他割别人家牛舌,就肯定有动机继续害牛主人,用心极其歹毒,包拯让牛主人回家杀牛卖掉就是为了引罪犯上钩,最后将罪犯绳之以法。包拯高明的办案技巧让这个盗贼都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后来,包拯转到端州做知府,端州出产砚台,在他之前的端州知府趁着进贡,大都会敛取几十倍于贡数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由此可见,当时的很多官员都非常贪婪,官场腐败很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包拯又会如何整治呢?他下令只按照贡数需求来制造砚台,不多生产一个砚台,这样就不会有贪污现象了。当他当政满一年,也没有把任何一方砚台带回家。用四个字形容包拯就是为官清廉!
 
  再后来,朝廷让包拯暂时代理开封府尹。接下来,本文从正面评价和侧面烘托塑造了包拯的人物形象。他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同学们,包拯的笑和黄河水变清有什么关联呢?
 
  其实,这个比喻特别有趣,黄河水变清是特别难的事,几乎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包拯是一个几乎不会笑,非常严肃的一个人,所以才让人如此害怕。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都说:行贿都不能疏通关系的人,只有阎罗王和包老头。包拯还打破了一个旧规矩,他打开官署正门,让告状的人能够到他面前来陈述是非,如此一来,那些办事的小吏就不敢欺瞒,减少了冤案的发生。执法公正如此,清正廉明如此,当地百姓一定非常爱戴他。
 
  前文主要写包拯的为官之道,最后一段则是写他的为人之道。他的个性刚强正直,不随意附和别人,不会巧言令色取悦别人,甚至和亲戚朋友都断绝了往来。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虽然他的地位很高,不过他节俭度日,所有的吃穿用度和之前当百姓时一样。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孙如果做官也要做个清廉的官员,否则活着时不可以回老家,死后不可以藏祖坟。不听话的子孙就不是他的子孙。包拯的家训可真是严格呀!
 
  02
 
  #习题解读#
 
  01
 
  第1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解答这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A选项句意为: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寻”是不久的意思。
 
  B选项句意为: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遗”(音读卫)应解释为馈赠。
 
  C选项句意为: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造”的意思是“到,往”,比如“造访”。
 
  D选项句意为: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陈”的意思是陈述。
 
  所以,错误选项是B。
 
  02
 
  第2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1)句中的重点词有:刚毅:刚强坚毅;敛:收敛;惮:害怕。
 
  句子译为: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第(2)句中重点词有:伪:伪装;辞色:言语和神色;悦:取悦。
 
  句子译为:(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03
 
  第3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段包拯让原告杀掉自家耕牛,从而抓住了割牛舌的凶手,讲述了他高超的办案技巧。
 
  第二段包拯要求按需制造砚台,写出了他为官清廉。
 
  第三段写包拯让告状的人当面陈情,写出了他的执法公正。
 
  第四段写包拯节俭度日并要求子孙要清廉,写出了他为官清廉,从百姓对包拯的称呼“包待制”“青天”和达官贵人称他为“黄河水清”,可见百姓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03
 
  #参考答案#
 
  1.B(“遗”应解释为“馈赠”)
 
  2.(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3.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为官清廉、为民作主;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语意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04
 
  #留言讨论#
 
  本文中包拯清正廉明的形象让我们无比敬佩,
 
  但是为此而断绝了亲戚和友人的往来。
 
  你如何看待他这样的做法呢?
 
  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自己的观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