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满分攻略|初中高阶版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大家好,这里是《阅读满分攻略》初中高阶版的阅读满分攻略语音讲解课程,我是赵可欣老师。
 
  本学期第一周校园生活结束,大家的阅读打卡有没有继续坚持呢,一定要记得是做完练习之后再点开我的语音讲解,做好重点笔记哦。
 
  今天是四月刊第二周打卡的最后一篇学习时间,为默默坚持的你点赞。
 
  01
 
  #热点分析#
 
  在讲解文章之前,给大家分析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中华遗嘱库发布了《2019中华遗嘱白皮书》,首次公布年轻人立遗嘱大数据。截至2019年底,共有2333位六十岁以下中青年人订立登记遗嘱。其中有不少90后的年轻人为了自己早早地订立了遗嘱。
 
  立遗嘱,总觉得是一件离我们还很遥远的事情,固有的印象全部都来自于影视作品里:弥留之际的老人交代后事、留下遗嘱。
 
  可是现在,订立遗嘱的人群数量持续增加,并且年龄趋向年轻化,可能有同学要问这是在咒自己早死吗?多不吉利呀。
 
  其实不妨换一个角度想,这未尝不是一种社会进步,同时也是我们对死亡这个生命终结课题的理性思考。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人人都是向死而生,我们能够留下什么?
 
  而且“向死而生”是我们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的生命现实。明明知道前面有一个归宿在等着我们,但仍然形成了非常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也是无数作家在文本中经常探讨的话题,而且往往喜欢寄托在一个富有生命寓意的事物中。
 
  我们在课堂上曾经给大家讲解过的《蝉声阵阵》《层林尽染枫叶红》,还有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题《草木结霜》以及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题《黄蜂筑巢》统统都是在探讨“向死而生”话题的散文。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篇18年江苏徐州中考题《野菊花之恋》也不例外。所以在讲解文章之前,我想和大家好好解读,所谓“向死而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命意识?
 
  首先,我们看重生存的价值,认为生命短暂宝贵,应该珍爱生命,比如缅怀先人的清明却有着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的传统风俗,都表现了对生命的热切关注和对生命之美的欣赏;
 
  其次,尊重逝去的生命,慎终而追远。人的一生不仅包括有尊严地生,也包括有尊严地死和死后被有尊严地对待。中国人不仅珍爱活着的生命,而且尊重逝去的生命。清明节的习俗,包含对生命本身逝去的缅怀与悼念。
 
  再次就是我们会努力超越生命的短暂,去实现人生的不朽。一个人的肉身虽然不在了,但他生前若是品德高尚,或建立了功业、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言论而被后人铭记在心、彪炳史册,即从事了“三不朽”的事业,就可以实现不朽。这使得中国人具有较强的担当意识和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古代爱国仁人志士留下的诗词,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现的就是这样的生命意识。
 
  02
 
  #文章分析#
 
  1
 
  第①段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秋风等特定秋景,将老树、乌鸦、枝叶、秋风等秋景赋予人的情感,与下文写野菊花带来的生动和暖意形成对比,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特点,为下文赞美野菊花做好了铺垫。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物描写极具渲染力和感染力。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第②-⑧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讲的是,在秋天荒凉寂寞的季节中,野菊花是如何绽放它价值,层次非常清晰,讲述了野菊花令人肃然起敬五个方面。同时这五个角度也是层层递进的。
 
  首先从野菊花绝处逢生的生存状态,赞扬了野菊花贫贱而不卑贱的精神品质。
 
  其次,野菊花在春天悄然绽放,在秋天厚积薄发。这也是野菊花生命意识的体现:不与群芳争艳,超越生命的短暂,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围绕着这一点,作者进一步升华,“野菊花”作为意象的精神内容,从历史和现实意义两个维度中,通过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挖掘野菊花两种精神内涵,它是王者之花,也是雅致与悲情的代名词,赋予野菊花更为深层的人文色彩和诗歌意蕴。
 
  最后,写到了野菊花生命的终结,也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做药泡茶,野菊花以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实现了自己的不朽,只留清香在人间。
 
  这也是我们在初二秋季的课程中,曾经给大家讲过的,拓展意象时空,来达到情感升华,让情感表达含蓄蕴藉的写作方法。
 
  3
 
  最后一段,也是我们阅读题第3题要解决的问题。
 
  这一段通过野菊花在冬日里的涅槃和等待,似乎在宣告着,虽然恶劣的环境不断在让我屈服,但是始终蓄积着力量,别让我逮到活下来的机会。只要时机成熟,春天到来,我又将卷土重来。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题,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代表“向死而生”主题的类似意象还有很多,比如秋天的枯荷、枯草、枫叶以及秋蝉。至于“向死而生”包含了哪些主题,前文老师已经总结过了,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好笔记总结。
 
  这样我们以后再遇到诸如此类的写景散文时,对它的精神内核有了充分的把握,如果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必担心自己出现读不懂主题的情况了。
 
  03
 
  #习题解读#
 
  再来看到4道阅读题,首先看到第2题,第1小题考查的是加点字的赏析,根据赏析对象的不同,我们需要在“点、析、评”的基本步骤中,做相应调整。
 
  第一步需要解释字词含义,这里的“逼”是威胁、强迫的意思;
 
  第二步需要点明手法,然后“逼”字没有明显的手法运用,所以这一步可省略不写。
 
  接下来的两步分析事物特点和评价作者情感,我们可以一气呵成。
 
  “逼”字用在这里写出了野菊花勇于面对绝境,突出了野菊花的倔强和孤傲,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2小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赏析,非常简单,只需按照点明手法——分析事物特点——评价作者情感,三个步骤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态,以及带给“我”的愉悦、舒畅之感。
 
  至于第1题,第3题和第4题,我在梳理文章情节的过程中已经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了,大家可以自行对照答案进行订正即可。
 
  04
 
  #参考答案#
 
  1.蓄势而动,厚积薄发(默默无闻、努力生长);王者;雅致和悲情
 
  2.(1)“逼”是威胁、强迫的意思,用在这里写出了野菊花勇于面对绝境,突出了野菊花的倔强和孤傲,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态,以及带给“我”的愉悦、舒畅之感。
 
  3.通过野菊花在冬日里的涅槃和等待,深化了文章主题,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4.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秋风等特定秋景,将老树、乌鸦、枝叶、秋风等秋景赋予人的情感,与下文写野菊花带来的生动和暖意形成对比,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特点,为下文赞美野菊花做好了铺垫。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物描写极具渲染力和感染力。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05
 
  #留言讨论#
 
  今天我们讲了一个稍微有些沉重的话题。作家冯唐在书中记录过他遇到的一次飞行意外。
 
  “飞机剧烈颠簸,周围所有人都自觉系好了安全带,一脸死灰。”
 
  没有人不会恐惧,但是他在那一瞬间想到:“即使我挂了,还有十几本著作留下,根据版权法,还有五十年版权可以分给我的亲人,另外,我有很大的信心,再过一百年,我的书还会有人读……”
 
  那么普通民众如我们,在那一天到来之前,那么你希望给这世界留下什么呢?
 
  今天留言区写出点赞最多留言的朋友,将会得到我们送出的精美礼物一份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