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满分攻略

  大家好,我是敬老师。
 
  说到童年,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大大的书包,堆积成山的作业,同桌的笑脸,还是吃过的美食。
 
  我们今天要讲解的这篇文章,作者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想到的是与麦客之间的故事。
 
  01
 
  #背景介绍#
 
  大家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吗?见过割麦子吗?割麦子是一个非常紧张刺激的活儿!
 
  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就成熟了。如果不及时收割,下一场雨,麦子就会被雨水沾湿,发霉了,没得吃了。
 
  所以每年到了割麦子的时候,大家都是与时间赛跑。但有些家庭劳动力少,割不过来,这样,麦客应运而生。
 
  麦客就是指到处跑着替别人割麦子的人,曾在北方陕、甘、宁一带流行。每年麦子熟了,麦客们就走出家门,去接活儿。
 
  考考大家,看大家文章读得仔不仔细:麦客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割麦子,还是到处跑,哪儿有麦子就去哪儿?
 
  文章第⑪段写“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麦客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到处跑,哪儿有麦子割他们就去哪儿。
 
  再考考大家的地理知识:我国哪边的麦子最先成熟呀?
 
  各地的麦子成熟时间不一样,一般从南往北逐渐成熟。
 
  所以麦客中一部分是住在晚熟区,也就是北边,他们就像候鸟一样,先从北边跑到南边,再一路往北割,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等他们走到自家门前,自己家的麦子也熟了;
 
  另一部分是早熟区的,也就是南边的农民,他们自己家麦子比较早熟,先把自家麦子割完了,然后出去接活儿,往北边跑,去割别人刚长好的麦子。
 
  麦客都不会独行,通常是成群结队,因为以前匪患严重,大家一起走比较安全。
 
  他们有兄弟同行,有父子同行甚至夫妻相随,今天讲的这篇文章,就和一对麦客夫妻有关。
 
  我们来看这篇文章。
 
  02
 
  #文章梳理#
 
  首先看标题,《远行的童年记忆》,说明这篇文章是回忆作者童年,这是文章的大基调。那如果问到作者情感,“对远去童年生活的回忆”就一定要答。
 
  童年的故事那么多,捉蚂蚱、斗蛐蛐儿,作者打算讲哪一件事呢?
 
  第①自然段指明了回忆内容,“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这篇文章写的是与麦客有关的回忆。再往后看,我们知道讲的是麦客夫妻的故事。
 
  麦客夫妻干了啥?割麦子。
 
  作者干了啥?看他们割麦子。
 
  作者看麦客夫妻割麦子,产生了一些想法、情感。
 
  这篇文章的情节就被我们梳理出来了~
 
  03
 
  #习题讲解#
 
  01
 
  当然,想要更深切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我们还要给自己提出更多的问题,分析得更仔细一些,比如说,“作者眼中的麦客夫妻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通读文章可知,麦客夫妻是一个正面形象。再细化一些,具体一些,我们在文中找一找描写麦客夫妻的文段。
 
  第②自然段:
 
  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
 
  他们衣着简朴……看起来都很壮实。
 
  这里可以得出,麦客特征一:生活简朴
 
  孟酱:这是对所有麦客特征的描述,不是单指麦客夫妻!
 
  别着急,我们读后文,总体来看,麦客夫妻生活简朴吗?简朴。这个词虽然是形容全体麦客的,但放在麦客夫妻身上仍然合适,那就把它写上。
 
  第③自然段:
 
  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
 
  麦客夫妻帮人割麦,价格怎么样?
 
  特别会算计的奶奶最后选中这对夫妻。强调奶奶特别会算计,意在说明麦客夫妻的价格非常厚道,划算。
 
  但是“割麦子的价格厚道”说的只是一个事实,不能直接拿来概括人物形象,不能说这个人价格厚道。
 
  举个例子,“价格厚道”和“价格好”是一个意思,我们不能说“我的同桌价格很好”,听起来像要把我同桌卖掉,拐卖妇女儿童罪,直接铐起来。
 
  我们可以说“我的同桌为人很好”,这样才是对同桌人物形象的概括。同理,文中对麦客夫妻形象的概括应该是“麦客夫妻为人厚道”。
 
  因此,割麦价格厚道,反映出的是:麦客夫妻为人也非常厚道。
 
  至于后两个人物形象就很好找了。第⑪自然段,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这两个形容词直接拿来当答案就行。
 
  02
 
  第2题,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分析句子表达作用,我们首先要指出手法,再结合情节分析手法,说明作用。
 
  首先,写“田野没有一丝风”、“刺眼的阳光”、“火辣辣的”,这是在写当时的环境,可以得出这里是环境描写。
 
  再而,通过“刺眼”“火辣辣的”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天气炎热,环境艰苦。
 
  为什么要写天气炎热、环境艰苦?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麦客夫妻是在阴凉的天气下割麦子,是不是感觉就没那么累,感觉很轻松,好像我也行——这样就无法突出麦客夫妻吃苦耐劳的品质。
 
  因此,写天气炎热、环境艰苦,是为了更强烈地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表现麦客夫妻勤劳朴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03
 
  第3题,人物情感。
 
  我们看第⑧自然段女人说的话。“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我们把这个句子改写一下,“这么准确的答案,这么高的分数,比我考得好多了。”说这句话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羡慕别人考得好嘛。
 
  同理,女人说的这句话,夸土地大,夸麦子收成好,表达的也是对这块土地的羡慕。
 
  04
 
  第4题,段落作用。
 
  第⑨段是插叙,内容上产生于第⑧段女人的话。从第⑧段可以看出,麦客夫妻来自深山,山里地小,粮食收成不好。
 
  第⑨段对第⑧段的内容进行补充,进一步说明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把话说得更完整了些。
 
  04
 
  #文章情感#
 
  最后呀,和大家一起分析这篇文章的情感。
 
  情感都可以在文中找到对应的情节,通常在标题、开头和结尾。
 
  首先,标题《远行的童年回忆》,有对逝去童年的回忆。
 
  结尾句“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也能反映出对远去童年生活的怀念。
 
  再而,文章主要讲了童年看麦客夫妻割麦子的故事,这是情节。这一情节,反映出作者对麦客夫妻什么样的情感呢?
 
  与第①题结合起来,麦客夫妻是勤劳肯干的人物形象,对于正面形象,我们就要赞美。因此,情感二:赞美麦客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品质。
 
  结尾写“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作者是希望大家能够记得麦客的,但是大家都会慢慢忘记,那作者对此就会感到惋惜——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
 
  05
 
  #参考答案#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
 
  生活简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
 
  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表现麦客夫妻勤劳朴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3.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
 
  “女人”夸赞土地大、收成好,认为“比我们山里强多了”,表现了她对这片土地的称赞和羡慕之情。
 
  4.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通过对童年时看麦客夫妻割麦子场景的回忆,赞美了麦客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品质;结尾慨叹现代机械碾碎了麦客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和对远去童年生活的怀念。
 
  06
 
  #留言讨论#
 
  童年记忆渐行渐远,
 
  或许正是它的一去不返,
 
  更增添其瑰丽的色彩。
 
  你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回忆?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