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向金陵事更哀?
北大包丽昏迷半年后去世、少女被高管养父侵害、女子被丈夫推下山崖重伤……每每这样的新闻跳到眼前,作为家有闺女的母亲,无法做到忽视。路旁见花发,似女初生时。看到别人家花儿摧残凋零,痛惜之余,就会思考如何好好保护自家花圃里的苗儿。
如何永葆自家孩子一生平安?希求法律保护?法律,就像空气,我们平时是感觉不到的,一旦需要启用“呼吸机”吸氧,身体已然受到损害。最能起保护作用的,除了孩子自带锋芒,就是最亲近的父母。但,来自父母的保护似乎总是隔了几层藩篱,特别是在恋爱结婚后。
养女就像养花,各种精心呵护,等养大,被人移栽到另一处。没有哪个父母会在女儿初嫁时此般“诅咒”:“生活若不如意,你大可不必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低眉顺眼、忍悲含屈,娘家会为你撑腰!”而是盼望花儿长在他地,也能土质肥沃、阳光充足、长势良好,绿叶成荫子满枝。古来如此。
古人称回娘家为“省亲”,省亲需要获得男方批准,由娘家人接回。所以战国时代赵太后将女儿嫁到燕国为后,女儿上车,她“持其踵,为之泣”——摸着女儿的脚后跟哭泣,悲叹女儿远嫁,从此难以见面。女儿走后,纵千般思念,却在祭祀时祷告“必勿使反”——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希望女儿生育子孙,福泽绵延。民间父母,同样希望女儿旺夫旺家,逢年过节,女儿女婿亲亲热热双双回娘家,女儿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香粉脸上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女婿手里抱着胖娃娃,父母见了,自然眉开眼笑。这也就理解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其母大悲摧”之原因。
中国有句俗话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再怎么不喜欢,却得承认它有时的确是现实。《诗经·氓》中女子决绝而去,“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回到娘家处境会好很多吗?刘兰芝“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将妹妹视为累赘,急急嫁出而后快。鲁迅小说,《祝福》只见婆家各种摆布祥林嫂命运,却不见祥林嫂娘家吭半句声;《离婚》泼辣的爱姑为离婚闹了三年,施家的灶已被娘家人拆过一回。父亲庄木三厌倦这一场纠纷,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爱姑回到家还能“重梳蝉鬓,美裙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吗?更不要说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中金菊的两个哥哥,一番打砸,只为逼高马拿钱,完全把妹妹当成商品,丝毫不考虑妹妹的终身幸福。是不是娘家实力雄厚,就能此生无虞?我看未必。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王熙凤的判词,这个精明强干、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按照作者曹雪芹的设计,命运是被休回娘家。王熙凤娘家是何等富贵?“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熙凤也曾对贾琏说:“把我们王家地缝扫扫,就够你们贾家过一年。”但她哭向金陵,总是逃不出悲哀结局。
那我们到底能如何保护娇娇花朵呢?我也说不出个道道。名门培养大家闺秀的方式,不是我等草民想象得来,就分享身边两个小家碧玉的故事吧。
一个女老师,知书达理,夫家大小都尊称她为老师。两个多月的寒假,她一直住在公婆家。公婆好客,房子又在热闹集镇,政府再怎么提倡宅家隔离,街坊的老邻居,还是忍不住像平日那样串门拉个家常。但只要在她网课直播时段,公公守着大门,不准人进去打扰上课。被拂了面子的老朋友,不气不恼,满是羡慕。儿子小时候顽皮,老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现在被媳妇“制服”,一心一意勤劳致富,孙子也教得彬彬有礼,婆婆发自内心感谢亲家教出好闺女。娘家的掌上明珠,婆家依然视若珍宝。
还有一个女老师,自家老爹老娘总是胳膊肘儿向外拐。她冲丈夫咆哮,老爹老娘就冲她开吼。受了老婆欺负的女婿后盾坚实,不战而胜,捂着嘴儿偷乐。湖南有句俚语:“岳母娘见了郎,屁股不粘床。”岳父岳母关怀备至,尊重疼爱女婿,还不是希望以真心换诚心,希望女婿善待女儿?女子有两次“投胎”机会,一次是娘家,一次是夫家。婚前睁大双眼,挑选良人;婚后用心经营,呵护家庭。
但愿闺女懂得,寻觅人生伴侣,是金风玉露相逢的喜悦,是桃花春雨相遇的成全,而不是为了一张“长期”饭票慌不择路,更不是为了弥补情感缺失吸渣不止,最后被重负压垮。
家有闺女,只愿自己能擦亮她辨识人的眼光,能给她披挂一身铠甲,能给她一生站得挺直、活得畅快的底气!没有金陵的富贵豪强,但有坚实的藩篱,肥沃的土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