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玲:养花有感

  熟识我的人,都认为我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或许是因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能触动我的情思。
 
  工作后,居住在单位,一个人在家时,三居室的房子竟有些空荡,养小动物不是我的爱好,不养更是因为不忍见证它们生命的终结。所以闲暇之余,我从同事家搜集一些易养的花花草草,如蝴蝶兰、芦荟、吊兰、宝石花、一串红等。品种不多,虽不是什么名贵的花草,但让自己家的阳台倒有了小花园的味道。
 
  每每下班回家后,我的精力大多用在了它们身上,一会儿浇浇水,一会儿除除草;有时修修枝,有时松松土。
 
  每当我掩卷投笔,惆怅益浓之时,总喜欢凝眸细察:四季果是否再生新芽,吊兰是否又添新绿……每天都可以看到花草的变化,这些点滴都会让我欣喜万分,似乎忘却了一天中不尽的烦恼和工作的疲惫,这亦或是人们常谈的养花能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轻松愉快,乐趣无穷的原因吧。
 
  花的确使人乐观,给人希望和力量。不管是高的还是矮的,不管是叶宽的还是叶窄的,它们都鼓足了劲向上生长,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那深埋于泥土的根系,伸向各个角落努力搜寻着生命的养分。为了那片细小的嫩叶,为了那将要开放的花朵,它们不停地努力着。
 
  就像人们在生活中一样,有向上生长的梦想,才会每一步都充满力量。
 
  其实花并不难养,只是有时我们没有把握好它的习性,反而对它的苛求太多。
 
  故而想到,柳宗元笔下有位擅长种树的郭橐驼。“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有人问郭橐驼种树的经验,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繁茂,只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罢了。凡是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土要用原有的,捣土要结实。这样做了之后,不要再动它,不要再担心它,离开后就不要再看它。
 
  在种树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如果放下了,要像丢弃了一样不管;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高大茂盛啊;只是不抑制、不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并不是有能力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啊。
 
  其他种树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种树树根拳曲并且更换新土;他们给树培土,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如果有能与此相反的人,就又爱它太情深,担心它太过分。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来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的皮来检验它是活是死,摇动树根来察看它栽得是松是实。
 
  这样树的本性一天天地丧失了。虽说是爱它,其实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其实是仇恨它。所以他们赶不上我,我又有什么本事呢?”
 
  面对祖国的花朵,我们这些园丁又是如何做的?据我观察,顺应本性者少,揠苗助长者多。我们当父母的、当老师的,常常不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没有顺应他们的个性发展,对他们要求甚多,要求他们说唱读写跳样样都精通,还要他们个个都能考优秀率。
 
  特别是对待后进生甚是不满,每天各科老师轮番叫办公室辅导,家长们更是急着把他们送进各种补习班。结果他们远离了自由生长的快乐,倍受煎熬,而我们却又总是“收获”着失落。
 
  若像郭橐驼一样结合树的本性种树,那么又有什么树会种不活呢?养花,爱花,不在乎它的品种贵贱如否,而重在用心感受养花的培育过程。感受着它们成长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喜悦与烦恼,愿意领略它们不同品行带给我的启迪与力量——菊能熬霜,梅能耐寒,荷花儒雅,牡丹华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