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只有一天光明

  如果我只有一天光明
 
  文/李宛峰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很,嗯……(假装费力思考2秒钟)无聊的书。相信这是大多数同学的心声,小时候被逼着苦读,而又味同嚼蜡的场景一定历历在目。先别忙着否认,这很正常,毕竟在座的各位都没有体会过这样的生活。这里,应该没有盲人吧?如果有,请出门右转,这场演讲不适合你。既然没有,那么我们读之无味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如果“我”只有一天光明,会用来干什么呢?
 
  积极的做法有:拼命地趁最后的光明读几本书、学学新知识,最后进行一下自己喜爱的活动等等。应该还有不少人会选择和海伦·凯勒一样,见见自己的亲友。
 
  至于消极的选择,莫过于是呆坐一天,无所事事,亦或是为即将到来的生活巨变而悲痛欲绝……按照我的估计,不会有多少人这样选的。但我偏偏就喜欢这样,正如我右边的那位“邻居”所说,只有一天光明,睡一天可好?
 
  也许你会认为我在传播负能量,那么,很遗憾,你,答对了!这样确实很消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与海伦·凯勒虽然面临相似的境遇,但却有着根本上的不同?首先,我们本为光明下的人,而海伦·凯勒却长年身处黑暗中,我们还不记得亲友的相貌?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阿尔茨海默症已经在向你招手。我相信这里大多数人应该不至于提早获得老年人的特殊权利。至于以后,亲友相貌早已变化了,现在看,有什么意义呢?其次,她有三天,我们可只有一天,她可挥霍的时间比我们多了足足两倍!怎么能生搬他的选择呢?至于学习新知识这种做法,恐怕收益也不会很大,当你陷入黑暗,学习盲文等在黑暗中生活的技能,就够你“愁白几根头发”,先前学的东西,大概都得忘个七七八八,更何况最后一天新学的呢?既然忘了,学的又有何意义呢?
 
  关于消极的睡一天这种做法,我是极力推崇的。第一,假设你能活到100岁,那么你余生的八十几年都将生活在黑暗中,见不到任何亲友,还差着一天光明?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及早适应适应未来,趁早面对现实来得实在。在这一天适应期里,熬不住了还能睁眼缓缓,以防你幼小的心灵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第二,最后一天,做或看一些你在乎甚至热爱的人事物。想到第二天就要与它永别,指不定就对内心造成双重打击,严重一点儿当场崩溃都说不定。即便没有,告别光明的时候也会更加地难熬。
 
  是的,最后光明的一天是珍贵的,应该有意义地度过,但相比而言,睡一觉,“消极”一点,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放弃无谓的顽抗,趁早面对现实的苦难,为未来做一些准备,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毕竟我们谁都不希望自己登上第二天的报纸头条,来个像什么:震惊,某中学一学生因双目失明竟欲轻生!之类的“时髦标题”。那可是真的如同烟花一般,燃烧自己的一切,以换取“灿烂”,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一瞬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