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乐学语文的仪娴老师,今天我们要来讲解的文章是四月刊第十二页的《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现在还是春天,雨水很多,生活在南方的我们经常感觉到家里很潮湿,老师就是一个“追光女孩”,哪里有阳光我就去哪里晒被子,大家在家有没有主动帮过爸爸妈妈晒被子呢?那被太阳晒过的被子,你有没有闻到一种很特别的味道呢?这种味道非常的舒服,甚至让人感觉到很温暖,很多人把这种味道叫做“阳光的味道”。
那你知道这种“阳光味”是怎么来的吗?有人说,这种味道是被子里螨虫被阳光中紫外线烤焦的味道,这可听起来太恶心了,和我们说的“阳光”味听起来太不搭配了。
其实这种味道主要来自于臭氧和棉脂,在经过阳光中紫外线长时间的照射后,被子间隙中的氧气发生了变化,产生臭氧。另外被子棉花中还有棉脂,而棉脂在经过照射升温之后也会散发出味道。棉脂的味道和臭氧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说的“阳光味”。
大自然总是弥漫着它独特的味道,再例如春天大自然闻起来是混着青草味的花香,特别是一场小雨过后,这种味道还夹杂着一种泥土的芳香,那我们所闻到的泥土的清香又是从哪来的呢,今天在我们所要讲解的文章中能找到答案~
01
#文章分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它讲的是什么呢?
说明讲解的是泥土产生清香的原因。“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文章的标题采用了疑问句的方式,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是啊,我们生活中所闻到的泥土的味道是从哪来的呢?
难道是泥土本身的味道?
再或者是因为泥土中生长的植物带来的香气?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到这个文章的解读:
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思考一下,总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总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6自然段,主要讲解了泥土散发清香是因为泥土中的放线菌,第二部分是7~8自然段,补充说明了放线菌的其他作用。
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详细解读这篇文章。首先我们来看到第一部分,文章一开头就采用了设问的方式引出了说明对象。直接给出了我们答案:泥土中的清香味是来自于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那什么又是放线菌呢?
文章在第二自然段是这样说的:“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在这里运用的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放线菌的形态比作树和草的形态,这就把比较难懂和陌生的概念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的眼前。你想想,如果直接说放线菌是丝状的,大家可能感觉很模糊,但文章中把它比作树和草,同学们在脑中有没有展开对它的联想呢,是不是感觉放线菌很形象的展现在我们脑海中呢~
既然泥土的清香味是因为放线菌,那放线菌又是如何发出这种清香呢?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放线菌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是泥土清香的来源。这很符合说明文语言的简洁性。
我们来看到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
在这里,第四自然段是过渡段,在我们生活中的确感受到雨后泥土的清香更加明显,用一个问句单独成段,从我们的生活感受中出发,直接拉近了我们读者和文章之间的距离,也激发了我们读者想继续阅读的兴趣。
第五六自然段逻辑清晰,为我们清楚的介绍了雨后泥土更加清香是因为放线菌释放的孢子在雨后随着小液滴在空气中弥漫,然后被我们闻到。
文章看到这里,心中的谜团一层层揭开,原来微小的放线菌有让泥土散发清香这样神奇作用。在大自然中,这样微小的细菌也在为我们的生活抹上一抹美丽的色彩。不过小小的放线菌能量可不微小,文章第二部分7~8自然段,补充说明了放线菌的其他作用。
在第7自然段讲到“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思考一下,这里运用了哪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呢?
这里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这两种说明方法使得观点的提出更加有依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首句“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与7自然段首句相照应,层层递进,逻辑十分清晰。
02
#习题解读#
01
第一题考察的是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有哪些说明顺序,我们初中阶段常见和常考的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那怎么区分呢?时间顺序常见用于介绍事物个阶段的特点,或者用于介绍制作的过程。
例如老师我想对一道美食的制作过程进行说明,我就会用到时间顺序。
而在对建筑物和景点进行说明时,就要用到空间顺序,例如,讲解如何畅游橘子洲,就用空间顺序。
这两种比较好判断,在文章中有明显时间或者空间变化的词语。那什么时候用逻辑顺序呢?
在介绍抽象事物时,则往往需要用逻辑顺序,在这篇说明文当中,文章第一部分由泥土散发清香的现象到介绍“泥土产生清香”的本质原因,然后第二部分补充了放线菌的其他作用。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属于逻辑顺序。
第一题第二空考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第二部分补充了放线菌的其他作用。
02
第二题考察说明方法的判断以及说明方法的作用。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把放线菌的形态比作树和草的形态,这属于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03
第三题考察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文章主要介绍了放线菌的作用之一是散发清香,另外在7、8自然段还补充了放线菌能生产抗生素、制造味精等作用。
04
最后一题是选择题,要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
在C选项中是这样说的“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我们在文章第5段可以找到答案,放线菌枯死之后会留下之前菌丝释放的孢子,当孢子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长出一个个放线菌,而不是枯死的放线菌又发芽了。
这篇文章我们就讲解完了,是不是感觉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下一次小雨过后,泥土的清香再一次袭来,我们就能自豪的向身边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介绍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啦~
03
#参考答案#
1.(1)逻辑(2)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
2.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
3.(1)散发清香(2)生产抗生素(3)制造味精(4)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4.C
04
#留言讨论#
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大到我们无法探寻到宇宙的尽头,但这个世界又很小,小到一个孢子也在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一抹色彩。
在大自然中有看得见的部分就一定有看不见的部分。无数科学家倾尽毕生之力来揭开自然界背后的奥秘。
同学们有没有留心感受过大自然呢?
你们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味道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