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一见你就心旷神怡的心怡老师!
小朋友们,你们害怕什么吗?
当你感到很害怕的时候,
是谁在保护你呢?
想必有很多小朋友的答案是
爸爸妈妈在保护自己吧!
爸爸妈妈都是这么强大,
生来就天不怕地不怕吗?
今天的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来跟心怡老师一起探索吧!
01
#文章分析+习题讲解#
《母亲•我•狗》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用段落大意概括法,将每一段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组合在一起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啦!
第一段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就是告诉读者,作者怕狗。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呢?作者很怕狗,偏偏上学路上要经过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作者感到害怕,还是告诉我们作者怕狗。
第三段告诉我们,母亲决定送“我”上学。
第四段到第六段,母亲送“我”去上学,保护我,让我顺利上学。
第七段,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作者儿时怕狗,母亲一直护送他上学,开启下文作者了解到真相,抒发情感,升华主题。
咱们将文章段落大意提炼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就非常好概括啦!整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
前两节课,咱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人物分析的方法,有同学还记得吗?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特点,我们在回答的时候应答:人物特点1+具体事例1,人物特点2+具体事例2……在分析人物特点时,重点找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分析。
就像你今天蹦蹦跳跳的走着,我们从你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你今天的心情非常好,是个活泼可爱的人。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篇文章中的母亲有什么性格特点吧!
第一段中“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关键词:“长时间”“细语”。
你想一想,当你妈妈温柔地安慰你很久,你自然会觉得,哇塞,妈妈今天真有耐心真爱我真温柔呀!同样的,在文章中的“长时间”也可以看出母亲非常的有耐心,“细语”还可以看出母亲温柔的性格特点。
第三段中“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母亲“笑着谢了大婶”可以看出母亲有礼貌,待人温和。母亲“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可以看出母亲举手投足间的慈爱,语言间表现出了对孩子学习的关心,重视教育。
第四段中“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早起朴素勤劳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而且母亲说到做到,承诺送“我”上学一点不含糊。这一段中母亲有个举动“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母亲为什么要找根木棒呢?看到后面你就会发现,其实呀,母亲也是害怕狗的,拿根木棒是想防身,所以这里也是为母亲其实也怕狗做铺垫。
第六段中“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母亲的手湿漉漉的,说明母亲的掌心流汗了,你的手什么时候会流汗又抖?肯定是你很紧张的时候,那母亲这么紧张是为什么呀?是担心作者吗?肯定是担心害怕,但不仅仅是担心作者,还是因为原来母亲也怕狗呀!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第三题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呢!
文章中,你还找到了哪些母亲怕狗的证据呢?
第八段揭示了真相,“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原来母亲竟是这么怕狗!母亲这么怕狗,还选择陪伴“我”保护“我”去上学,这更加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呀!文章中第二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呢!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是整篇文章的亮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前八个自然段都是在写“我”怕狗,母亲保护我。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知道了母亲怕狗,作者保护母亲。
这不正是一个反哺和感恩的表现吗?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记叙了一件事情后就结束了,那这样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就比较浅薄,升华主旨会让你的文章更亮眼哦!我们的升华可以从个人到群体甚至到社会,可以从自己到他人,可以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比如,这篇文章就是从自己到他人,母亲对“我”的保护,对“我”的爱,是第一层次。将爱传递,由母亲保护“我”,转变为“我”保护母亲,“我”对母亲的爱,这时候文章的主题情感就得到了升华。你get到了吗?
纵观全文,你觉得这篇文章中的母亲是胆大还是胆小呢?
我们要综合来看,母亲既是胆小又是胆大。胆小,是因为母亲很怕狗,遇上狗时,手都有些湿漉漉,还有些发抖,所以母亲从这一方面来看是胆小的。但母亲又是胆大的,即使那么怕狗,母亲还是每天护送“我”去上学,保护“我”不让我害怕。而这么怕狗的母亲,为什么还是愿意护送“我”去上学呢?母亲是突然不怕狗了吗?从倒数第二段来看,显然不是,母亲是一直怕狗的。但母亲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所以又是胆大的。
阅读的第四题,你知道答了吗?
最后一题,如果“感动中国”要为这位母亲颁奖,请你为这位母亲写一段颁奖词。
很多同学遇到这一题就犯了难,其实这道题是整篇文章中最简单的一题!同学们可以结合文章内容来谈对母亲的阅读感受,关键在于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紧扣题目要求,来赞美母爱,所以扣住“母爱”这一主题来谈阅读感受即可。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把文章中的母亲想象成自己的母亲,去赞扬她,赞美她做的事迹,是不是就有话可说了呢?
02
#参考答案#
1.“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
2.(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3.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4.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