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优秀作文范文:窗外的海

    《窗外的海》
    二市校区教师陈健航
 
    ①秋色渐冷的时候,窗外是一片寞寞落落的青色,清清寥寥、惛惛罔罔,从过去到现在,帘子内外隔着一片青色的海。秋收冬藏,寒来暑往,厦门,四季都是这个颜色,沉敛、静穆和阴郁。印象中,只有几次午后的颜色是明朗的,明朗灿烂而不真切:金色的阳光洗礼着窗,将书桌上麦黄的花影拉长,直至和书架的阴影重合。那也是至今最不真切的时光。
    ②这样的青色沉郁而不孤寂。因为住在一楼,父亲索性将窗外的草地改造成了院落,当我回过神来,已然一片草木森森、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一来,窗外多了一道花墙,阳光便再难洒进来了。我的窗外,成了“人杰地灵”的地方,小区的流浪猫狗,总会适时拜访。在某个雨天或是夜晚,一拉开窗帘,就能看到酒红的花盆下睡着一只白色的花猫;他们或是躲在密叶间,或是蜷缩在花盆下,有时与我四目相对,不吵也不闹,歇息完了就走,就像是途经一处驿站。一只母狗怀了孕,暂且在此地落脚,父亲用纸板给它搭了窝,母亲用柚子的皮作碗,早晚盛些吃食给它。没过多久,就有嘤嘤呀呀的叫唤声伴着一院花草陪我入梦,又过了一阵子,一只稚嫩的小崽子便隐没在花草之间,好奇地扒拉各种叶子,有时干脆啃下一片,一路含着溜回窝,徒留父亲心疼的叹息。
    ③这一院的花草,我全都叫不出名字,只能用最通俗的颜色称呼它们。最喜欢的,还是酒红花盆栽植的“红花”,从我这个角度看去,蓬松而有棱角,像纸折的一样。若是雨后,花瓣则一根一根地散开来——它的花瓣,就像细长的火红的羽毛,最外圈舒展着“触须”,那应该是花蕊吧?不太明白,虽然离我只有两三米的距离,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我从未走近观察它,更从未触碰过它。这大概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④后山的古寺外种的也是这种花。那是儿时的事了。深褐色的泥瓦墙外,围着一圈都是这样的红花,成片成片地拥着寺庙,在一片香火氤氲中出尘,在萦绕的诵经声里摇曳。偶尔从香炉里扬落的灰,一如花海中点点尘霜,给每一片花叶都镀上了神性。在一片青色的海里,它们空寂如莹然的烛火,是漂流在苦海里的浮灯,渡着每一只船上的香客,四季如一日指引往来的孤帆登岸,既是祈祷又像是父亲唤我一样:健航、健航。
    ⑤我喜欢它的神性。徐志摩将“一花一世界”译为“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妙哉。三千世界里,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是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如此观之,我们这一界,不过一粒沙耳;小小的一院落里,又端的不止三千界,每一界里至少有三千种烦忧,其中两千九百种是求而不得,剩下一百种是庸人自扰。
    ⑥自小迷恋香火的味道,以至于每当看见这花,就能闻到记忆里的香火气息。儿时每日清晨随着父亲登山,不是为了祭拜,一路小跑踩着青石到了山顶,趁着父亲做操锻炼的空档,钻进庙里,在斑驳的墙角捡一根没烧完的香,伸进烛火里点燃,然后看着青烟一点一点升起,在墙外的红海里显出云蒸霞蔚的气派,在烟雾缭绕里静默发呆。
    ⑦那时喜欢,纯粹是因为好闻。怎会知每一根香点的,都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抑是生、死、耳、目、口、鼻;怎会知那一鼎香灰里埋的,是厚重的飘渺的祈盼。在一片青色的海里,这些七情与六欲,和儿时手里的香,都随着明火一缕缕成了空;深褐色的泥瓦墙、墙外的红花,连同陈年的旧梦都作了古。斑驳的古寺不再,守庙的僧人隐入云深,只剩下一个苍老的年轻人,守着山间道的两径风草,在晨钟暮鼓下徘徊。
    ⑧而今,这花重新开在了我的墙外。看着它,好像看着一场做了二十年的梦。它落入了凡俗,染上了人间的烟火味,那无色的花香,分明是离合悲欢的味道。在这片铺展开的青色的海里,它成了大千的一点朱砂。昔日它开在佛像前,是神的拥趸,守着四大皆空;如今开在我跟前,守着一个凡人的愁与痴、酸与苦,这样的境遇,对于花来说,是大起还是大落?
    ⑨窗外的母狗带着小崽子走了,去哪成了一个谜,留下的窝成了客栈。前不久我到半山腰散步,似乎看到了它们的身影,隐没在花草中,一闪而过。薄暮的浓荫是迷途生灵的归宿,西风吹过的栈道,映衬着这片浓荫,从山脚没入林间深处。
    ⑩冷冷淡淡、渺渺茫茫,我的窗外是一片青色的海,在秋色渐冷的时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