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尊医”蔚然成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让“尊医”蔚然成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南雅中学K1706廖敏君
 
  庚子年这个正月,是不平静的。在本应家人围坐一桌,阖家欢乐共庆佳节之时,却上演着离别……他们是父亲,是妻子,是儿女,但都有共同的身份——白衣战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记者的提问,金银潭医院感染科的夏家安医生坚定地回答:“万一被感染的话,我相信我的同事会救我的”;张旃在请战书中写道:“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64岁的退休老医生李川燕向医院请求上一线,并愿意提供自己家的宾馆作为免费安置点……
 
  然而,伤医事件却与此形成强烈反差。就在疫情爆发前的那一个星期,北京朝阳医院发生暴力医闹,三名医护人员被砍伤;在疫情爆发之后短短五天,武汉硚口区又有病人家属接受不了亲人离世的事实而打伤护士;杨医生血淋淋的事实让人人心惶惶……这些举动,伤了多少救死扶伤的心!《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发生医生受伤事件的医院,从08至12年,由47.7%上升至63.7%,这一数据,断了多少立志救死扶伤的念头!
 
  对比之下,我真真实实感受到,社会愧对医务工作者太多太多……
 
  我想,在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里,对于医患两种角色的理解,应该有这样的改变:
 
  一、对于奉献者,我们感恩珍惜。
 
  在陶医生遇害后,各种惋惜、嗟叹此起彼伏。浏览患者的的聊天记录、叙述后,网友大呼中国损失了一位如此品德高尚而优秀的人才;2019年十月,年仅31岁的方医生猝死在值班室内,人们为他的敬业与勤恳而扼腕长叹。我们应该在破玉锤珠后再感慨失去吗?我想,我们更要在平常去发现那些沧海遗珠。我们要敬仰每一个在岗位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敬佩每一个默默无闻奉献的人。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所有为这个美好社会添砖加瓦的人都应该被珍惜、珍视!
 
  二、对于逾矩者,我们惩戒规范。
 
  近些年医院的安保有所加强,但患者对诊断的讨是寻非、对治疗的任意迁怒、对护士的颐指气使等行为仍时有发生。《调研报告》指出,“高达96.8%的医院表示暴力伤医对医院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六成医务人员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近四成有过转行念头,16%表示“坚决不同意孩子学医或从医”。过去我们不予以重视,往往一个“个人素质低下”的定论将其轻轻盖过。可“祸患常积于忽微”。如今,我们要强调人权,惩戒患者“不顺意”而做出破坏秩序、危害医生的事;我们要维持秩序,让一切在标准下井井有条地运行;我们要完善标准,保障医务人员获得应有的权利,患者履行应有的义务。通过明确“规矩”的边界,小惩大诫,我们竭尽全力杜绝悲剧的再次上演。从呼吁、行动再到立法,我们的社会,一直在进步!
 
  三、对于感恩者,我们褒扬效仿。
 
  我看见过患者对分诊台的护士报以微笑,感谢她们的耐心解答;也听闻有匿名的外卖订单支援一线奋斗的战士们。一颗颗感恩的心汇聚一起,凝结成强大的力量。我们对这些温暖人心的善举加以传扬,既美化风气,又潜移默化地教导着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不是也可以身体力行来表达自己的感激呢?
 
  医者仁心,他们会努力体谅因爱子心切或为母担忧造成的失态;医者也是普通人,要求他们具有高超的学识,完成复杂的工作,又不断要求他们包容耐心,确实有些苛刻。在如今的危难时刻,医者更是需要我们支持的战士!我们学会换位思考,我们宣扬良好风气,我们倡导文明社会,我们对白衣天使报以最真挚的感激和敬仰,便是对他们疲惫的一天最好的报答!
 
  疫情隔离了人与人的距离,却不会隔离心与心的距离!武汉医生朱珊,在救治病人的同时,还给他们加油打气,告诉他们“信心比药物更重要”;而病人们也常怀感激,总让家里人准备一些食物带给忙碌的医生们。
 
  相信只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我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世界充满温情,洒满阳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