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手是怎么“炼成”的?

俗手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禹汭岑  来源:心斋小屋 
        通往妙手的路只一条,变成俗手的路却有千万条。围棋如此,世事皆然。
         妙手之路,用荀子的话来说,就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圣心,这神明,无疑就是妙手之境;这“积”则是道,是技,也是态度,即妙手之路。其实,一般人都明白只有在“本手”上下足功夫去积累,才能指望有天能妙手偶得。理解这道理不难,似乎谁张口都能讲出一堆例子来论证此理,庖丁杜甫袁隆平杨丽萍谷爱凌……但芸芸众生里真正成为妙手的仍是凤毛麟角,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皆是俗手。
 
         这么多俗手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俗手的初心无不向往妙手之境的,无奈这妙手之路看起来正道直行十分容易,践行起来却十分艰难。但凡你耐不得烦,吃不得苦,坐不了冷板凳,你就成了俗手;但凡你想耍点小聪明,玩点小心机,走点捷径,偷点小懒,你就成了俗手;但凡你认可“出名要趁早”,你羡慕好运“锦鲤”,你幻想不劳而获,你以追波逐流自诩……总有千万个理由、千万条“小路”,让你不知不觉间偏离“大路”,伤了神明,损了德行,终成无可救药的俗手。
 
        俗手从来不是天生愚蠢的猪手,他们多半是自诩聪明的,很自负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比积累之正道要更快更好的,他们从心底里恐怕还是瞧不起本手的笨功夫的。柳宗元之《郭橐驼种树传》里的“他植者”理论,算是比较系统地论证了俗手是怎么练成的。他植者的“窥伺效慕”,刻画了“俗手”对待“妙手”的心态,实在精妙:虽然羡慕而愿意效仿,但又只想窥而伺之,拜师的诚心都没有,更谈不上深入系统地虔诚学习“妙手”郭橐驼的种树理论,窥得一鳞半爪就以为深刻掌握了种树之大道秘诀;尔后,“根拳土易”,无视本手之根本;“旦视而暮抚”,求成心切;“爪其肤而验其生枯”,彻底背离本手之道……
        本手之路,似慢实快;俗手之路,似快实坏。
 
         不愿下本手之功,却想得妙手之妙;出手貌似合理,实则全局受损;俗手就是这样炼成的。俗,本义即大众,大众就是多。俗手多了,就成俗世。俗世的特点是: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短视、匆忙、焦虑、内卷……
 
        要让俗世能成妙世,必得让俗人成为妙人。而妙人之秘诀,关键在于坚守本手之路,相信积累。青年学子相信积累了,他在浮躁忙乱的应考世界里,就多了几分静气与从容,开始有了成长的美学特征;老师相信积累了,题海战术就少了,就多了几分清明与笃定,这老师也就有了师者风范;当官的相信积累了,好大喜功的浮夸就少了,城市农村里就会多几分实在和安然,这“长人者”就有了智者仁心…… 当世人都相信积累了,一头扎入本手之道,投机取巧的少了,俗人也就少了。俗人少了,糟心事自然就少了,人心因而怡然自乐,世界因而平和美好,俗世也就成妙世了。
 

       注释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借用了王迎老师的精妙解读。她曾认为人的智慧最高形式莫过于神明自得,而人生路上的每一次偷工减料,投机取巧都是积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自己的神明。

       注释2:“大路”与“小路”,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着,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