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名利”读书可休矣

    为“名利”读书可休矣
    长沙市南雅中学K1706戴斯为
 
    古人谈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人谈教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疫情之后谈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更多的钟南山。不同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方式在发生着变化,教育的受众面亦不断扩大。可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未改变,即培养以为社会、为国家乃至全人类做贡献为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人。而为一己私利、个人名誉的“假”读书可休矣。
    读书人应不被名利驱使,不忘读书初心。疫情发生后,不少所谓的“专家”忙着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却误导国内疫情方向。诚然,作为科学工作者,发表论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本没有错,可不能忘记的是,作为一名中国的科学家,应先为一名中国人。学术诚可贵,人性价更高。在疫情面前还有什么比人命更重要?为了一己私利让疫情扩散;错误的引导让同胞饱受病痛折磨;这如何对得起那些培育你的恩师,养育你的亲人?科技部发文:“科学工作者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疫情之后大家都认识了一个老人——钟南山院士。从他临危受命奔赴武汉以来,我们频频在电视上看到他的身影,而他的话也成了我们的定心丸。为什么在铺天盖地甚至谣言四起的环境中,他的话被我们奉为圭臬?因为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尊重事实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看到了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和高尚的医德,更看到了一名医学工作者对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关怀。在2003年,他力排众议,在巨大社会和国际压力下带领我们战胜了非典。17年后的今天,他依然谨记自己的使命,用专业的知识与医者仁心为我们撑起保护伞、筑起防御墙。这才是我们读书人应当追随的榜样。
    书不在读的多,而在于读懂为什么读书。将知识与热血挥洒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一名读书人应有的担当。长沙伢子郑能量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在疫情严峻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在家放假,而是大年初一只身驱车前往武汉,一天志愿工作近20小时,吃随身带的干粮,睡在桥洞底下的车里,已经连续工作近一个月。武汉志愿者认为他令人感动,也让人心疼。而他自己说:“我不怕死,就怕此生有憾。”读书不是让人看淡生死,而是让人明白人生的价值。在疫情期间,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医务人员冲锋陷阵;有海外学子自掏腰包寄回抗疫物资;还有自发为医务人员提供车辆、送餐送饭的普通群众。他们将不能帮助他人作为人生的缺憾,将不能奉献社会作为生命的遗憾,读书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更要有高眼界、大格局和家国情怀。
    作为高三学生的我们又该如何读书呢?我们即将完成高中学业迈入大学校门,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来分辨是非和判断黑白。首先我们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为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其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切不可“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也许我们都冷暖不愁、衣食无忧,但我们不能对人间苦难漠然置之;虽然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但我们不能对战火中难民的呼喊置若罔闻。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关注世界,将自身优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做到以天下大事为己任。最后,李文亮医生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我们要有质疑与发声的勇气。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成为在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
    人类之所以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我们有绵延不断、不断壮大的教育力量支撑。“为往圣继绝学”,一代代人传递教育的薪火,让人类得以延续与发展。我们不能做为一己私利、个人名誉而读书的“假”读书人,而应该不忘初心读书,身担人类使命,成为一名真正的读书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