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教育评价总体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基于此,2022年高考数学“变脸”。题型变化之剧、题目难度之大,让多地考生饱受打击。
人们疑惑:这样题型和难度,是否合理?明年的难度会不会降低?
命题专家回应:提高难度,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
有关部门也明确:以后数学试卷出题方式和难度会和今年差不多。
高考从来不只是一场高校选拔考试,它同时也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试题出题方式和难度的改变,必然影响到高中备考策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
作为高三的学生,对此我们除了被动接受,或许还有主动发声的权利。我们来“晓之以理”,给命题专家或相关部门写一封公开信,就此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作成文,字数800以上。
难宜有度,顾全大局
2003班夏熠
指导教师:何飞虎
命题专家:
你们好!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我见证了2022年高考数学“变脸“带来的影响:部分学长首当其冲,焦虑情绪弥漫我们当中,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今天,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感受与思考。
不可否认,高考题型、难度的革新,是新高考推行落实的必然要求。而出题方式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认为:难易需有度,大局务顾全。
首先,高考难度的增大、题型的陡变带来的是群体性的焦虑。父母担心孩子的前途,孩子迷茫自己的未来。在焦虑情绪的席卷下,人的判断力或许会本能地降低。一些培训机构便趁此大打嚎头,招致家长的迷信。而其后果,则是学生的课外负担大大增加,精力和财力都被分散。这反而违背了国家“双减”政策推行的初衷。
其次,倘若将提高数学难度作为发挥选拔人才功能的一种手段,我想请问:只有数学好的学生才能称作人才吗?显然不是。我们的社会建设,需要的是多方面的顶尖人才。而今年高考数学难度提升,却无疑在数学“掐尖”的同时,使得一些其他科目较好但数学稍弱的同学失去了通往更高平台的机会。同时,在“数学为王”的时代,学生投入数学的时间势必大增,其他科目及课外活动时间相对减少。如此亦不利于人才全面发展。
更重要的是,高考难度升级的同时,配套的教学体系却还未完全提升。以老教材的思维方式应对新高考的能力要求,似乎未免有些期望过高。在学校的教学层面,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以应对新高考,老师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该从哪些方面着眼,缺乏纲领性、具体化的指导与建议。育才方式没有革新,而选材标准却迅速提高,未免失之过急,不符合事物成长的客观规律。
由以上可见,一时提高难度、一门提高难度、仅有难度提高均不合理。
高考不只是一场高校选拔考试,它同时也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人才检验的分流器。我认为,使决策真正合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顾全“双减”政策大局,适度减轻学生负担;要顾全人才全面选拔的大局,平衡好全科的难度系数,不局限于一门;要全面优化相关教学体系,顾全人才成长周期大局,尊重客观规律。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高考难度的改革能够更平稳、更适度地推进,更好地实现育材选材的大局规划。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三学生
2022年10月3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