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发言搞900字:以荧烛末光增辉岁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0年11月,网上红了一篇演讲,红了一个短片。
 
  红了的演讲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她在演讲中提到现在孩子普遍的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演讲内容因为“普通人”三个字引发极大争议,支持者认为拿到了破除教育焦虑的解药,反对者则称:“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而是让你认命。”
 
  红了的短片是《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凌晨四点,加班的程序员关了灯,卸下了一天的疲惫;与此同时,早餐店的老板开了灯,开启了一天的劳作;为了工作,让老板随时能联系到你,你习惯24小时开机;但你也可能因为工作——一个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习惯很久不回消息;刚下班的你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为了家庭转身变身“骑士”……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你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做一个“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的主题发言。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以荧烛末光增辉岁月
 
  雅礼中学1820班沈喆懿
 
  指导老师:钱垠
 
  同学们:
 
  大家好!
 
  大家都认识李白,诗仙,绝对不是“普通人”。可大家只听闻李白诗篇,不知其政坛建树。因为李白在政治上确无建树,哪怕他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恢宏大志,但面对建功立业,他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只能失意,最终认命。
 
  刘瑜教授的演讲大家都看了,其普通人只能通过“放弃成功”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观点令我生惑。难道我所认识,所接纳的自我就一定是“失败的自我”吗?难道沧海横流之中,我就只能随波逐流吗?
 
  我想用曹植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河,荧烛末光增辉岁月。”
 
  诚然强盛如魏,也只不过引发后人“而今安在哉?”的感慨。时光之前,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既如此,若是问我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我愿我一生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做荧烛末光,有一分光便发一分热。
 
  也许我会成为“打工人”的一员。普普通通,为生活奔波,加班至深夜,走在大街上埋怨“人生不易”。但是,在某些时刻,我又能清晰地感受到,作为万千“打工人”中的一员,我和无数个与我一样的普通人正在一起推动这个世界的发展,让岁月增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令我感动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是“英雄”也不是“伟人”。因为个人的力量、生命,都是有限的;惟微光聚集,方可照亮漫漫长空。
 
  回归到每个个体,我认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是“拥抱成功”的真正关键。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成功也有小有大。对一个外卖骑手来说,“赚一个亿”是巨大的成功,加班拿到年终奖是小成功。也许他终其一生也没法获得令世人侧目的巨大成功,但一生拥抱了千万个小成功。这样的人,尽其力而无悔也,其孰能讥之乎?岂能以“放弃成功”而一概而论?
 
  反观那些沉迷于无法达到巨大成功而放弃一个又一个唾手可得的小成功,这难道是“认命”?不过是饱食终日者为自己抛弃命运找到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枯荣有数,得失难量。同学们,对世界来说,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每一个人都会感到焦虑、迷茫。而对每一个拼命的人来说,又何常不曾以荧烛末光增辉岁月呢?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思辨精深,论理博大。非常能体现“文学之美”“风骨之美”与“理性之美”的一篇佳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