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藏在什么里作文800字左右(优选33篇)

  【学问藏在______里】
 
  《学问藏在细节里》、《学问藏在生活里》、《学问藏在诗文里》、《学问藏在眉宇里》、《学问藏在棋盘里》、《学问藏在小巷里》、《学问藏在山水里》......


           
 
 
  学问藏在棋盘里
 
  九(4)班蔡均昊
 
  “他都对你做了那么过分的事,你都忍得了吗?”我内心的魔鬼说,我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忍不住想冲上前去打他。这时,我心中的天使飞了出来,平静地说:“你还记得那盘棋吗?”这时,我的思绪飘回到了那次……
 
  还记得那天,我在围棋比赛中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最后一局,我面对的是一位强敌,也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如今我已记不清他的模样,但我会永远记得这局棋。
 
  “啪、啪、啪”,棋钟的声音遍布,在棋钟声音的影响下没有人是不急躁的,因为一旦超时还没落子就会被判负。我也如此。赛场上的桌子成行成列,好似棋盘上的棋子。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几十、上百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每一次的落子声,都好似一位英勇的战士在赛场上发出冲锋,一场场比赛下来,有对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决胜局,我拿出了必胜的决心,但面对强者的“进攻”,我却节节败退。我棋盘的左半局被牵制,动弹不得。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比赛已决出胜负,场馆中的人越来越少。我的时间只剩下3分钟了。我强挺压力,在重重的包围下,在对手的堵截中,去突围,并一点点地形成反围之势。
 
  我只差一步就能形成我想要的阵型,可他一枚棋子落下再次打乱了我的部署。那一刻,我的内心又回到了之前死一般的沉寂。此时在场上的人已经只剩下两三桌,一些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收拾棋盘,我的大脑又空白了30秒,我的时间只剩下2分钟了,只能用换子的战术与对手拼胜负。此时的我心乱如麻,手心的汗横生,落子的手也变得有些颤抖起来,反观对手,好似波澜不惊,风平浪静。现在场上也只剩下了我们这最后一桌比赛,裁判们纷纷赶来观看,这使我更加紧张了,我看见了有一两个裁判摇了摇头,这让我仿佛在寒冷的冬天跌倒在刺骨的冰窟窿中。
 
  我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地观察棋局,在杂乱无章的棋局中竟被我找到了突破口,我顺势而上,杀出一条“血路”来。我抓起水瓶,喝完了瓶子里最后一口水。我重拾信心,拿出了翻盘的气势,一步步地逼近。看到这一幕,只见有些裁判点了点头,在那时我悬着的心开始放下,我瞟了眼对手的脸色,仍然是淡然自若,我内心不禁一阵涟漪。但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只能速战速决。就在我的棋阵将要完成之际,突然一枚“不速之客”挡在了我的进攻路线上,这枚“拦路虎“顿时破了我的阵型,我的心又悬了起来。
 
  但这时,对手做出了一个令我大吃惊的一步,本以为他会继续寸步不让,堵截、拼杀我的棋,没想到的是他却把棋子落在了我的后方。经验尚浅的我以为对方露出了破绽,既为对手的落错棋感到惋惜,又为自己即将取胜而沾沾自喜。我毫不犹豫地吃掉了对方的这颗拦路子。当我以为胜负已定时,对方不慌不忙地又在我后方落了枚子,瞬间我的棋子被包围起来,我杀开的那条“血路“重新被夺回。而此时结束的哨声响起,我头脑一片空白,双眼呆滞,一位裁判上前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啊!”……我恍然大悟,眼神重新变得明亮起来。
 
  思绪重回到眼前,难道我又要重蹈覆辙吗?我思绪片刻,慢慢松开了紧握的拳头。
 



 
 
  学问藏在茶馆里
 
  九(4)班何子嫣
 
  小巷深处,传来阵阵的演员的歌声和那锵锵锵的道具的碰击声,还有煮开的热水的沸腾声和店小二的吆喝声……
 
  我随着姥爷的脚步,步过郁郁葱葱树木的小道,穿进那窄窄的、长长的石子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那门匾上刻着的“海棠茶馆”四个大字顿时映入眼帘,走进那小茶馆的门,看到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的几张桌子,还有明晃晃的灯光,和门外那又窄又长的石子巷截然不同。
 
  走进茶馆的玄关处,便能看见大厅里左右两排摆着不同的茶:红茶、绿茶、白茶……还有各式各样的糕点:鲜花饼、桂花糕、枣花酥……店小二见我和姥爷走进房间,连忙赶来询问:“问二位客官想要什么?”这一问,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旧时的茶馆,我想大概那会儿的茶馆亦如此的吧。拿完点心和茶饮,店小二又问:“不知二位是否要坐下伴着小馆的戏曲表演浅尝呢?每人只要15元。”的确,依旧是那一如既往的15元。
 
  我们坐下了,是一个离舞台中央不远的位子。大厅里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有身着花衣裳的小孩,有穿着便装的青年人,有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小孩们磕着瓜子听着戏,悄悄谈论着什么。大多数青年人都手持茶杯品着茶,一口热茶,让人从头暖到了脚,茶杯里冒出的白烟也在空气中慢慢消散了。人们都沉醉在那曲韵和热茶之中……
 
  台上,伶人们唱着海棠戏,那是海棠茶馆特有的节目,“欢迎哟!欢迎你来到海棠茶馆哟!茶是中国茶,传播着中国文化,红茶……”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倒是我,有些按捺不住,四处张望着。墙上挂着幅幅壁画,在那明晃晃的灯光下,隐隐约约,看不真切,好像是古人们正在种茶的场景。种茶,采茶,炒茶,晒茶,无不是一道道极具智慧的工序,而那饮茶更有其独特的中华文化。我感慨道,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可真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啊!
 
  回过神来,戏早已结束,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茶馆,但声音依旧在我耳畔回响,“红茶生津又清热,白茶清热又解暑,绿茶能缓解疲劳呵!您说那学问藏在哪?尽藏在这小茶馆呵……”
 





 
 
  学问藏在花盆里
 
  九(4)班梁轩岚
 
  阳台上,护栏旁,常常望见许多的花盆,一颗颗寄托着希望的种子,被播种在这里。
 
  母亲在家时,不管有多忙,都必须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照料花盆里的几个小生命。向日葵的黄,仙人掌的绿,玫瑰的红,在阳光下聚成一团,花苞在枝头上绽放,交织成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卷。
 
  还记得这是去年夏天我和母亲一同前往海南看望我的舅舅时,从舅舅那取回的仙人掌,那时的它还是毫不起眼的小小一颗,经过一路奔波,才回到我们这小小的阳台。
 
  刚拿回来时,母亲还每日都必须去照看一下它,否则都心里痒痒,巴不得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日日盼望它长高,为了它,还又买回了这一棵向日葵,让它在阳光下不再孤单。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的兴致也一天天地消磨,她没再去打理那几盆花。只有我在无聊之时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才给仙人掌和向日葵浇点水、施施肥、松松土。不知不觉中,仙人掌由最初的几厘米高,到现在的足有半个人那么长,并且还不断有新芽从顶端冒出来,向日葵也差不多能丰收了。
 
  我就不禁好奇:为什么每天一直盯着它也不见能长多少?怎么一下子就长那么快了?日思夜思,终于,我对一盆仙人掌下手了。我将花盆里的土整块搬了出来,一点一点地拆散,尽量做到不破坏仙人掌的根部。湿润的泥土碎屑嵌入在我的指甲缝中,我也无空理会。在三分钟的大工程后,仙人掌全部呈现在我的眼前:仙人掌的根系犹如毛线般纵横交错,根系发达到难以想象。我用手臂擦了擦汗:“怪不得长那么高还不会弯下腰来!”
 
  事后,我还好奇地上网查找了一下,原来,种花种草还是一门学问。为什么种树要三年甚至五年才能长成一棵好树,是因为树木在生长前必须先打好根基,否则就会因为根基不稳而在遇到大风时被刮倒。天天看着它是看不出外在表现的,是因为要先巩固好基础,才能长高长大长粗壮。生活、学习也都应如此,想要稳步提升,也需根深蒂固才能在重要时刻枝繁叶茂。
 
  秋风中,向日葵枝叶迎风挥舞,仙人掌的刺显得银白,阳光,成了我们阳台的贵客,而那份学问也就藏在一个个的花盆里。
 
  (指导老师:易征兵)




 
 
  学问藏在狗绳里
 
  小小一条绳,学问藏得深。什么绳?狗绳。
 
  父亲说,当年在农村,狗是散养的,不知狗绳为何物。村变镇,镇变城,狗的脖子里也多了一条狗绳。
 
  有新闻说,一小狗好奇地嗅了嗅小孩的屁股,把孩子吓一大跳,孩爸护犊心切,将狗就地正法。又听说,某地老太的爱犬被车撞毙,如失爱子,索赔十万。狗命不保,官司纠纷,全因不系狗绳。狗绳是狗的护身符。遛狗牵绳,狗虽然失了自由,却得了生命的保障,就如现今的学生一般,不自由,安全第一。
 
  狗绳是主人素养的外套,文明的西装,对爱宠负责,对他人敬爱。小小一条绳,其实是牵狗人道德的准绳。狗绳的学问,深着呢。
 
  老小区有块绿地,边上一棵歪脖树系了一条小白狗,原来是某户人家捡了条流浪狗,又不想带回家,就系在家旁树上,定时喂养。也有好心人投喂加餐,天长日久,小白狗变成大白狗,膘肥体壮,乐不思蜀。忽然一天,物业说绿地不得养狗,剪断狗绳,还了大白狗自由。
 
  后来怎么着?这大白狗,依旧趴在树底下,不肯挪窝。成天晒太阳,蔫蔫地等人投喂。狗绳虽去,心中的绳索却是永远去不掉了。这就好比职场中人,干着一份苦差事,怨天尤人,反过来想,失去自由,却也端住了饭碗。天长日久,碗里的饭再臭再烂,也端住了不肯放松。悲夫!
 
  有一邻居,收养了一条流浪狗,每天傍晚拿出狗绳,狗子便心领神会,摇头晃脑,低头哈腰,钻进绳套,和主人散步去也。谁知到了小年夜,狗子照常钻入绳套,脖子上的绳却越勒越紧。狗子一命呜呼,成了过年的一道菜。
 
  每天都能带来无上快乐的狗绳,有时却会变成索命的绞绳。这是绳子的学问,狗自然不懂,那些吸毒的,嗜赌的,贪污的……到了绳子越绞越紧的时候,应该会懂的吧。
 
  父亲小时候,家里有条小黄狗,是他童年的好玩伴。每天送他上学,接他放学。不料,大年夜,爷爷把他支出去买东西,回家黄狗成了一锅汤。父亲哭成泪人,待到成大成人,还念念不忘,以我爱狗为理由,收养了一只流浪狗。这狗,毛色像极了他记忆中那只小黄狗。
 
  有的绳子一旦系上,成了心结,便终身难以摆脱了。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便是这样。
 
  小小一条绳,学问深不深?




 
 
  学问藏在范进中举里
 
  文/敖心雨
 
  “噫!好!我中了!”这句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心领神会,“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抬手便挥去了。
 
  “范进中举”的故事家喻户晓,自然有着极深的道理,早已有大学问的先生们研究的底朝天了,而腹中只有些许小学问的我,希望能说出一些小道理了。
 
  范老爷的疯话是我们最喜欢的、大家津津乐道的,走在道上不时想起便拍拍手,嘻嘻笑着向身边的朋友念叨。仿佛也没有别的意图,只是被范进的疯样逗乐了,想起来好笑就要让朋友也一起笑了。
 
  可它远不止于此。这表面幼稚的模仿、无意义的玩闹也有着独属于我们的小学问,是我们内心的体现。
 
  范进的科举没有延续,但它从未消失。我们的中考、高考同样选拔人才,只不过学的不同、考的不同。结果也不同罢了。范进学,我们也学,不过学习方式不同、学习环境不同罢了。古往今来,什么都不同了,但学习依旧是学习。古有范进中举欣喜若狂,今有我们为中考、高考学到发疯。
 
  课间我们曾讨论过,中考后若是考上了那所“梦中情校”,便如同老爷一般高高兴兴发个朋友圈,配上“噫!好!我中了!”的文字准备新的生活。到时候的评论大概人人都是“胡老爹”了吧。所以这样模仿不止是共情,也是我们遥远的期待、深切的希望啊。
 
  学习的深山一座连一座,翻到了山顶,爬上了树梢才看见往后的生活。我曾把班级第一当作山顶,如今才明白年级中我的位置,我也曾以为已经站在前方,现在才看清我527分与579分的距离。或许我眼中如范进中举一般令人狂喜的579分也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不过如此”。
 
  人生的尽头从来不是“中举”,也不是中考、高考。它们可能是人生的转折点,但转折点之后,还有人生的路。范进回头,中举也不过如此,到时我们再回头,中考也不过如此罢了。
 
  胡屠户怀着中举的美好,我们也怀着对中考高中的向往。只有经历过中举的范进才会抬头望天,所以我依旧期盼着那一天,能够欣喜若狂地说出那句:“噫!好!我中了!”,再去拥抱前方更远的天空。




 
 
  学问藏在猪圈里
 
  文/祁诗媛
 
  有一种动物,生来就注定命运悲惨,我看着它们,脑中不由得浮现了一句励志的名言:“我们生活在阴沟里,却仍然渴望仰望星空。”
 
  一群粉白色的猪从车上蹦下来,含糊不清的哼哼叫声呱噪又唬人,小猪崽刚一落地便横冲直撞,然后疯狂向我高速奔来。此时我心中的恐惧包围了理智,就像猪包围了我,为了躲避被猪咬的命运,我只能撒腿就跑----那也许是我此生最快的速度。周围的人捂着嘴憋笑,看着我和猪同时尖叫并狂奔,大家看乐子的兴趣比想帮我的兴趣大多了。我在那时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冷漠。
 
  最后,我跑进猪圈里,和朋友合力把猪赶到一起才结束了这场闹剧。跑了一路的小猪们灰粉的蹄子上沾满了泥浆,也不叫唤了,开始埋头吃食,安分了许多。
 
  “它们不咬人吧?”我小心地问大人。大人乐呵呵地说:“你越跑,它们就越想追,想跟你玩儿呢,小猪就这样。”我嘴角抽了抽,心道,这可不是玩儿,差点要了我的命。我曾经想过是不是应该去喂鸡,但是看见被鸡鸭咬手的同伴,我看猪又觉得顺眼多了。
 
  养猪是一个精细活,又是个力气活,堪比上战场打仗。学习《高效养猪手册》等书籍理论占了我大半的时间,然后要从理论到实践,把另外一半的时间花在臭烘烘的猪圈。不过我还是乐在其中的,因为这比学数理化容易多了。猪的饲料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味,猪不大爱吃,我就得把每天的剩饭剩菜收起来和饲料拌在一起倒进饲料槽里,这样的猪食比纯饲料好,而且油水多,容易长膘。我个子不高,把猪食倒进饲料槽里有些困难,我需要把桶抱起来再倒进槽里,有时桶外的泔水弄得手滑,抓不稳,只能溅得我一身都是,不仅如此,猪食的营养是否均衡,猪圈温度是否事宜,通风程度等,都是饲养员要考虑的。
 
  因此,我和它们的感情更深了。起初我给它们命了名,但后来发现猪长得都一样,便放弃了。我不认识它们,它们也不认识我,它们只知道有人每天投喂,投喂者是谁并不在意,这注定了它们不能成为合格的宠物。日子一天天过,旁边猪圈的母猪临产了,我被叫去照顾。我观察到母猪怀孕时腹部隆起非常大,不便活动,食量又大,容易积食。我认为母猪的产后护理要从产前做起,于是产前减少了饲料量,减少肠胃负担对产道的压迫,一周后,它顺利诞下六只健康的小猪……
 
  猪这种动物,后颈肉太多,抬不起头,所以这辈子都不可能仰望星空。因为没见过,所以不知道星空的灿烂,我把它们翻过来想让它们看天,它们却睡去了。
 
  万年的演化,猪因为惰性沦为了牲口,纵使人们百般呵护,也不过是成了盘中餐的料理。人与猪的区别,便只是一个有抬头的能力而大多数低下了头,另一个没能力抬头,也不愿抬头。看似无意,实则蕴含深刻道理。




 
 
  学问藏在小物里
 
  文/林柏佑
 
  小物藏在生活里。小物,也许是口袋里微小的装饰,或者是路旁下水道边的蒲公英,亦是随处可见的钟……
 
  文人好玩小物。陶渊明独爱莲,日日观赏,自出“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之句,满腹经纶才华作出莲的诵美,高洁纯净,如同凝冻的标本,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莲中读意,因莲而有志。
 
  老舍喜猫,写作的时候,喜猫在书桌旁逡巡,高抬起尾巴,慵懒地靠在他的怀中。喜猫挑连毛发,俏皮地作乱,不小心让尾巴沾上墨水的模样,尘士纷嚣,无聊的日子就看看猫,在猫的陪伴下度过漫漫岁月。
 
  文人清玩,始于遇见,长于陪伴。小物虽小,却能给人温暖,带来勇气足以面对失意的人生。
 
  宗璞在家人离世,生活不如意之时,偶遇紫藤罗花。她写道:“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下水也生的喜悦。”在这一片花海中,她过滤掉不好的情绪,重识认识甘之如饴的时间,感到生命的气息。从小小的花朵中看到它们的超脱与悠闲,紫色的花瓣面上洋溢着一派生机的模样。
 
  “以物养性,不为物役,是清玩是之性,也是为人之本。”从小物里修养自己的品格,但又不会为它所控制,这何尝不是一种学问呢?
 
  小物养清趣。
 
  一枚纽扣是我所喜爱的小物之一。圆润小巧的纽扣,仅用几厘米的线便样。能串起来,装饰着我们的衣领,袖口或口袋。各种形态的纽扣成为了时尚的标志。它有时也是故事的载物。初次尝试将纽扣缝在衣服上,那是友人赠送的精美纽扣,是情感连接的纽带。
 
  小物蕴藏着学问,像是充满无限惊喜的盲袋,总是能带给我们知识。


 
 
  学问藏在音乐里
 
  文/赖泽铧
 
  听音乐时,能使人心情愉悦。当你在休闲娱乐时,可以听一首歌让自己开心。当你在陷入烦恼之中时,也可以听一首歌,让自己放松。短短一首歌,为什么可以起到这种作用?让我们一起来找到藏在音乐之中的学问吧!
 
  音乐无非就是一串音符和几段歌词。甚至有些歌没有歌词或没有伴奏,这些各种各样的歌汇聚成了不同的种类:没歌词叫纯音乐、没伴奏的叫清唱,还有很多其他的类别。
 
  就伴奏来说,过于低沉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到沉重、高音则让人感到紧张。从人声来讲,低沉的声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悲伤,声嘶力竭的声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绝望、无助;高亢的声音像是歌手发自内心的呼喊、怒吼。在以上这一些简单的音调、音色之中,就能构成千变万化、神秘莫测的各种各样的音乐了。为什么音乐存在了这么久,创作者那么多,却仍有新的音乐被编奏出来呢?可能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吧?
 
  在有歌词的音乐中,人们大多只能听到歌手的音色之美或是伴奏的音调之美,但在这种音乐之中,歌词或许也是重头戏。“当你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那是我在为你炸乌云。当你的发丝微乱有阵风吹过,那是我在远处想念你”;“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旧时华彩今又唱,一夜花何漾。”通过这两句歌词,我相信你一定也感受到了歌词的美吧!但是人们听歌时往往不会注意到这些精美的句子,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歌词所想表达的,总是与那首歌的主旋律相匹配,只有听着伴奏的同时领会着歌词,才能真正地读懂那一首歌中深藏的学问。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听音乐的原因之一。颁奖时有隆重且欢庆的音乐响起。演讲时,总要有点背景音乐才不显解单调。不过更多的是应用在了影视之中,看电影时,突如其来的噪声能令你惶怨、一片死寂又能让你惊悚。有了音乐的搭配,才能更好地渲染气氛,让你沉浸于其中。
 
  音乐里的学问还大着呢,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学问藏在热爱里
 
  文/熊婧暄
 
  推开世界的门,看那些不惧重来的人。
 
  我始终相信,不惧重来,因为热爱。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这一切都源于热爱,无尽的学问藏于其中。
 
  我从小学时开始学习管乐器。中音号是陪伴了我四年的伙伴,它对我的重要性我无以言说,我们之间大抵早已产生了某种灵魂的共鸣。我坚信它灵魂的存在,因为我对它的热爱。中音号,是它将我带进美妙绝伦的音乐世界,感受音符,歌唱乐谱,欢度美好的时光。即使偶尔遭到挫折与打击,我也有勇敢面对的信心了,因为热爱而努力,活得会很快乐。从中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便发现学问深深地藏在热爱里。
 
  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都不同,热爱的事物也各具风采,热爱永远都不算晚。希望是美好的,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热爱学习的人,终会站在领奖台上闪闪发光;热爱书法的人,写出的字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热爱旅游的人,踏遍世界大好河山,拥有无穷的阅历……坚定你所热爱的,推开世界的大门,遵循自我,做不后悔的选择,学问便在无形之中充盈了大脑。
 
  带着热爱去走这一趟人生的旅途,在阳光和大雨中默默成长。有时候,坚定自我也是一种学问。他人眼中的荒唐与偏见从来都不是你停下脚步的理由,将刺骨的讥笑与嘲讽当做无形的动力。忠于自我,何不高高立于小人之上?
 
  不畏风雨,不惧重来,因为热爱。
 
  置身于这摇摇晃晃,空空落落的人间,我们终究需要找到自己的归宿。我认为最好的归宿便是终于热爱。
 
  我们的一生都在学习,追求学问,追求热爱。内心的热爱永无止境,学问永不竭尽。看向热爱之外,是巍峨的青山与翠色柳条,仿佛能看到长风浩荡,满天光明,漫天星河,群星闪耀,总有一颗因热爱而发光,藏于热爱,藏于心。
 
  流星闪过,转眼即逝,那是因为我们不惧重来。
 
  哪来那么多云淡风轻,跌入低谷仍能支撑起这副筋骨的,是勇气,耐心以及热爱。学问藏在热爱中。
 
  唯愿所有的热爱都能如我们胸腔里那颗跳动的红心,至死方休,御风疯长,不忘初心。



 
 
  学问藏在诗词里
 
  文/曾佳
 
  你如夜色松明,抬手一指,便装潢了这千万年的盛世繁华。——题记
 
  长短句,五言绝律,七言律诗……朗朗上口,简单好记,是儿童开蒙的不二选择。
 
  短短一首诗,写尽旷野天空,四季芳菲,品上一品,便是满腹浓郁墨香。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这是王稚登眼中的立冬。秋季刚过,萧瑟秋风收拾好行李,便在这样的夜里,点一点禅灯,匆匆离去。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诗词中,处处是人间烟火,却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一字一句皆从红尘中来,又转身走向清风明月。
 
  有时我也会羡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般在心中修篱种菊的闲逸生活,车马喧嚣既是过眼云烟,只想每日捏一撮茶,放入小小的茶壶,似乎也就氲氤出那馨香的时光。
 
  现在这样的年代,似乎人人都会吟上那一两句诗,简单的就大抵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复杂的也不过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可少有人去探求诗词背后的学问,囫囵记在心中,却忘记去欣赏了沉淀千年的色泽。
 
  “慢品人间烟火气,闲观万事岁月长”,现在的大环境下,人们朝九晚五,都沉浸在快节奏生活中,如此以来,那寄封在诗词中的山村田野更加弥足珍贵。
 
  时间越冲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可诗词中的学问,历久弥坚,让人总忍不住沉浸其中,体会世俗万象。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虽生命短暂渺小,但只求澄澈晶莹,在诗词中寻求那一隅天地。
 
  你写尽扶光万里,满月冰轮,将千年见识存于心中、存于世界,将永不褪色的哲理传唱下去。
 
  你踏碎雪花,惊起一滩金风白浪,将学问寄生于银河万里,城市阡陌,就如同探寻世界最美好的未来。




 
 
  学问藏在滑冰里
 
  文/徐若楠
 
  滑冰,一项少有人知的运动,里面的学问比我们想象中要深奥得多。
 
  华美考斯滕
 
  花样滑冰比赛中,考斯滕是尤其重要的,它是运动员们比赛的“战袍”。考斯滕一般要求衣服质量好,在滑行时运动员的考斯滕是不可损坏的,并且要和运动员的节目相吻合。比如平昌冬奥会自由滑中羽生结弦表演的Seimen的考斯滕,就十分贴切地展现了阴阳师晴明的穿着特点。有象征着晴明的五芒星,以及紫白色的搭配。为了让运动员们在冰场上显得更加耀眼,许多运动员的考斯滕上都会有许多水钻。
 
  有人说:“花样滑冰运动员们真的是集万千水钻于一身。”然而花样滑冰这项运动的学问不仅仅只在考斯滕中体现。
 
  优雅的步伐“冰上芭蕾”
 
  花样滑冰在圈子里也有“冰上芭蕾”之称。花样滑冰运动员们被规定在特定的时间内在冰上划出特定的图形。2022年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滑选手羽生结弦的短节目《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中,他用了上十次连续动作,虽然第一个四周跳因为一个冰窟窿失误了,但全套动作行云流水,精彩无比。
 
  北京冬奥会女单冠军获得者安娜·谢尔巴科娃的《挽歌》吸睛无数。她在冰演中穿着蓝色的考斯滕,就像海洋中一只优雅的天鹅。燕式步是花样滑冰中十分经典的动作,运动员们的后脚高于臀部,身体舒展像大雁一样美丽儒雅。
 
  勇攀高峰的精神
 
  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冬奥精神永不落幕。羽生结弦在冬奥会上公开挑战了4A,虽然并未成功,但他依旧在挑战人类的极限,这种永攀高峰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中国选手金博洋开创了世界花样滑冰四周跳、俄罗斯女单特鲁索娃开创了女单四周跳、安娜谢尔巴科娃首次在正式比赛跳出两个四周跳、羽生结弦首次完成了后内结环跳……这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滑冰时代。
 
  学问藏在许多事情里,只要用心去发现,何处没有学问?




 
 
  学问藏在口袋里
 
  文/左栀嫣
 
  一代代人的口袋,一代代人的生活,更是一代代人的学问。
 
  自小以来,父亲的口袋便引起了我的无限好奇。需要纸巾时,他手伸进口袋一掏;付钱时,他双手插进兜里翻找;拿累了手机,轻轻一放,沉入口袋。钥匙、钱包、买给猫咪的玩具等等各种稀奇的东西,好像尽在父亲的口袋里。在我印象里,他的口袋就像哆拉A梦的口袋一般,无穷无尽而乐趣亦然。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钱包、钥匙、纸币,那都是过去的“代名词”了,现在的信息社会,“手持一部手机,天下我尽有。”口袋里自然也就少了这些用品,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后来我也鲜少有见到父亲口袋里的“秘密”了。
 
  当今社会,约朋友们出来玩,只需要一条信息。本可能是一次久别重逢的喜悦,交谈甚欢,乐趣盎然的见面,到头来却是四顾无言,各自捧着手机,坐在一起玩手机罢了。这样的安排与现实的落差,我却也经历了不少。曾经很好的玩伴,一同走在路上,却是手向口袋里一掏,各不认识对方了。
 
  当我还在为昆虫吓得大惊小怪之时,父母却跟我说他们小时候都是与这些虫子同伴的。那时候哪有现在交流方便?都要早早约定,一起赶到某处汇合。小桥流水,鸟鸣狗吠,无一不为生活缀上浓厚的色彩。蹦蹦跳跳的孩子,口袋里尽藏着无尽的稀奇的玩意儿:折好的纸飞机、几颗糖果纸、抓来的蝈蝈……
 
  小小的破旧的口袋,却藏着那时最纯朴天真的生活乐趣。
 
  我曾看过这样一幅图:一对情侣互相拥抱的背后,各手拿一部手机,却是与另一个人的畅谈。到底是我们科技、进步藏进口袋里,在大步快捷地向前走,还是科技把我们套进了口袋里,禁锢了我们?
 
  这样的口袋,依旧束缚不住所有人。从父亲口袋蹦出来的新鲜事物又回来了----活泼可爱的仓鼠,随身携带的薄荷糖,藏着一家子人的手机,是口袋里的秘密,亦是生活中的学问。






 
 
  学问藏在山河间
 
  文/刘馨语
 
  原野静默了下来。随着最后一朵桃花色的云絮镶上金边,黑紫色的阴影从原野四周包裹了上来。微冷的风吹过,寂静的田野上万象明灭。
 
  噪鹃是第一个歇了声息的。这些白日中的积极分子总是吵吵闹闹,每当夕阳渐落,却也是最容易沦为夜行兽餐食的,但现在,它们的悄无声息却可能藏着些什么……
 
  原来是捕鸟人。
 
  噪鹃有个别名,唤做黑颈八哥,能学人言,以野生品种最为高贵,聪慧。捕鸟人趁着夜幕,穿过林涧,去寻一窝仍在叽叽喳喳的噪鹃,将父母鸟打死,将未出壳的幼崽推下巢穴,带着胜利品凯旋而归。于是,鸟儿们学会了一个学问,安静。这些田野山河的精灵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静默。
 
  我曾夜宿在山脚下的村民家中,也曾借着夕阳围坐在火红的炉膛旁边,看清了锅里翻滚着的狗肉。村口不时传来的几声狗吠,将碗中的肉块衬托的更加悲凉。我停住碗筷向亲戚小声耳语“我不吃狗肉。”却只看见他们投来讥讽可怜的眼神:“快吃哩!好东西,比猪肉好吃多了。”我知道他们不信我,觉得我不懂事,不懂人情世故,但我到底还是吃不下口。事实上,我认为每一个被分食的生灵,都是可怜可叹的。自然而然,我也认为人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将生灵们吃到灭绝是不可理喻的。这个想法,不知道何时才能象普世的道理被所有人理解,我期盼着,这一天早些到来。
 
  山河中的学问颇深,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每个生灵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总有人为了怀念离去的生灵为由,给新的生命戴上枷锁,装进牢笼。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他们未曾领会到山河的学问,是对已经逝去的生灵的玷污,也是对买卖与杀害的纵容支持,是对新生灵的残害……
 
  我相信,只要在山野河流中欣赏过夕阳晚景,从浩淼的穹宇看见金色的长庚星滑过天际,便能看见被璀璨星光唤醒的生灵,在夜幕下此起彼伏,这便是藏在山河间的学问。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事物是无法揣摩透彻的——苍穹与生命。苍穹令人震撼,生命令人敬畏。当我们的目光从山河的天际看见繁星点点,河汉迢迢,就会突然觉得人通透了、自在了。
 
  学问其实不一定非要通过某些规律或事物让人们总结概括得来,学问更像是不时明灭的灯火,闪烁的繁星,令人困惑向往,令人敬畏而上下求索。




 
 
  学问藏在时间里
 
  文/李子滢
 
  晨晚交替,四季轮回,而今春风已去,残花落叶,鸟鸣啁啾,无不告诉我时间已悄然离去,无可挽留,但它的匆匆,又蕰含着学问。学问从何而来,且听我细细详尽。
 
  时间无形无影,有时慢得叫人烦躁,有时快得令人感慨。
 
  血的教训,深刻学问藏在它的“慢”里。忆昔时,我不喜欢写作业,所以常常拖延时间。在父母催促下,拿出作业,摊开于桌面上,开始书写。可总是没过多久,我就找名种各样的借口溜走,“我要去接杯水。”“我要去上厕所。”“我要去照顾植物。”理由比比皆是。我的父母一再忍耐,不甚厌烦,最终命令我不能离开椅子。我呆呆坐在椅子上,作业未写几笔,时不时还看下时间,时间走得慢如龟速。
 
  哎!作业还是要写。于是,我一笔一画地写每个字,手移动连个速度随即减缓……慢慢地,悄悄地,乌黑笼罩了天空,家家户户开起了灯,可我的作业仍没写完。父母见状,狮子大吼,暴风骤雨来袭,冲着我就是一顿骂。
 
  慢不得,慢不得,拖延可不是好办法,加紧写完才是王道。
 
  泪的领悟,学问藏在时间的“快”中。那天,我沉溺于阅读的乐趣,看得津津有味,专心致志。这时,我妈要出门买菜,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等电热锅响了,一定要按掉电源。我连连应答,心思却全都被书所吸引,忘乎所以。
 
  专注一件事时,时间就溜得飞快。转眼间,电热锅响了,我却全然不知。等妈妈回来,她大喊,我才回神。而代价就是要等许久,才能吃到午饭。饥肠辘辘的我,欲哭无泪,
 
  学问随即而来:重要事情放首位,其他事情先移边,凡事做好计划,不要因小失大。
 
  时间陪伴于生活之中,学问藏匿于时间里,生活因时间而变化,时间快慢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从中的学问,我自己已经详尽,其余的,且靠你细细品味了。




 
 
  学问藏在衣品里

  文/田钰妍
 
  商场,服装店,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衣服,都附着在来往人群中。自古有字如其人,辗转到现代,衣品时装便成当今现代人的“隐形明信片”。
 
  走在大街上,即使看不出那人的模样,可从或红或粉或绿或黑的着装也能辨出一二来,有的人喜黑色衣裳,黑色给人以冷酷,暗淡的光泽,若衣服较为窄小勒身,整个人看上去便多显活泼俏皮,当然同黑色一般,相对这类暗色系,一般是教沉郁老着人一般穿多了,在老一辈眼中多少没些朝气,相比于年轻人眼中的“大红大紫”来说,现在的人更偏向暗色系。
 
  老一辈多是苦的,新中国成立初他们忙着建设,改革,那时的年轻人依着半亩田就是十几年风吹雨淋的耕种,种田这件事,不但看人,还得看天,万一遇上个风暴雨天,一年的收成就落空了,所以那时人们渴望丰收,期待晴天的到来,便喜欢穿着亮色系的衣服,希望天气同身上的衣服这般朝气开朗。尤其为是红色当先,红色在咱这极有吉祥如意之兆。
 
  当如婚礼一同,中国人的婚礼自古以来便少不了红火,如我们向往红热的光明,而历史的回眸停在今天,现在人又是怎么了?是真如老辈说得那样没了朝气吗?
 
  国门打开后,国外衣着时尚传入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关于衣着,我们有了追求,不再局限于穿得暖,而是穿得好,穿得漂亮丽人,穿得舒适。随着人口老龄化,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人抚养两个长辈甚至四个,一结婚又直接成了两倍,奔波在茫茫人海中的城市,工作上的竞争压力把现在的年轻人压得越来越累,黑色有时也是现代年轻人的象征:疲惫但不会表达,孤独但不会诉说。
 
  黑色一眼望不到头,所有的污渍在黑里都被吞噬,不被显露。那些个身着黑色宽衣,面色疲惫的年轻人有时又何谈朝气呢?
 
  简单衣品,复杂人生。你的衣着无形中彰显你的个性、心情,以至于成千上万种衣品透露着一个社会,时代的气息。
 
  衣品里竟也藏着如此学问。




 
 
  学问藏在雨里
 
  文/田悦
 
  似轻纱,似烟岚,褪下一身淅沥,学问自显其中。
 
  撑着伞,走出闷热的家,进入凉爽袭人的雨夜,暑秋冷热的差异,让我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天凉好个秋,穿过巷口,白日里喧嚣的城市在秋雨中已变得面目全非,行人寥寥,又匆匆忙忙,他们不喜雨中的泥泞,不喜雨后潮湿的空气,但雨后便是晴。
 
  路灯在雨雾中散着微光,街道两边的高楼里闪烁着点点灯光,像一幅褪了色的山水画,我爱它的扑朔迷离,爱它的朦胧缥缈,爱它冲刷凡尘,爱它带来明媚,它洗净了尘埃,吹走了阴霾。
 
  淅沥的雨水拍打在屋檐,奏出一段只属于它的音乐,感受着雨中的清凉,纯净自己的内心,那徬徨悲伤,已不复存在,只留下心底那一潭清澈。
 
  像薄云,远飘荡,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像在空气中融化一般,不再瞟见它的身影。
 
  轻雨后,柔软的薄云中藏着一道彩虹,阳光轻轻落下,城市多了清新,内心更加舒畅明朗,海面上直射反映留有的随波浪层层翻滚的碎片,浓浓暖意中夹杂着明朗与柔情,洒下一片余晖,美好渗入四肢百骸,清澈的美好在体内流淌。
 
  一场聚雨,有喜,有悲,有秋叶凋零,有新芽滋润,是历练,是成长,是面对困难的态度,是决定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雨,在困难中微笑面对,未来就是明朗清澈的,如果就此受挫放弃,就见不到雨后的彩虹,见不到雨后的明媚,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见花开满园,骄阳沐风。
 
  一风雨,一道折,过坎坷,迎春风,青春是花儿初开的锦瑟年华,让温暖的过往留驻心底,我们便会于长长的路上,不管风起雨落,不管尘霜扑面,都会绽一朵微笑,那雨后微阳就是生机的青春。
 
  那成长的学问,就藏在一场场风雨里。




 
 
  学问藏在雨伞里
 
  文/尤艺诺
 
  灰云翻墨,天气微冷,空中时而放睛,时而阴翳。像我这种出门恨不得只揣个手机的人,从不在意天气的变化。
 
  “出门玩啊,记得把伞带上!”大门刚开,客厅传来母亲的声音。
 
  “哎呀,不会下雨的,我不带走了啊。”说着,我便跨出门外,把母亲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我戴着耳机,心情颇好。微小的日光在乌云中夹缝求生。到了后来出了地铁站,一股凉意袭来,果然下雨了——倾盆大雨,毫不夸张。
 
  和好友约定好的商场离地铁口有几百来米。这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好友打来电话,说早就到商场了,我忙跟她解释说下大雨,想让她来接下我。半小时后,她举着把伞来了,区区几百米,为何要半小时?原来,她也没带伞,她找人借了一把。
 
  我们同举着一把伞!摇撞晃晃地走到商场门口。我们一人湿了左肩一人湿了右肩,额头上看着细汗与雨水混在一起,鞋子无一幸免,样子狠狈极了。出门的好心情被抹去了大半,我心中咒骂着这场破雨,但又有些后悔没听母亲的话。我心情极其糟糕地看了一场电影,就回家了。
 
  令人崩溃的是,回家路上,又下雨。我只好跟母亲打电话,母亲把我拎回了家,阴阳怪气地说:“看吧,这下场多好喔。”
 
  其实,出门没带伞这种下场不止一次两次,只是以往都很快地停雨或是雨下得很小。后来,我总会查看天气预报,即使有30%的概率,我也会带上伞。
 
  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人类乃至大自然里普遍规律。想起生物的一个实验,蚯蚓通过多次错误的选择,它才找到了正确的路。
 
  人生中的困难就像这突如其来的暴雨。它可以使我们仓惶狼狈。而那些有准备的人,就可避开。但我们换一种思路,这场雨也可以是人生的转折,我们走过才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总是觉得“耳听为虚”,直到每次的“眼见为实”我们才知道耳听不一定为虚,而是前人用他的眼睛看过经历过,而告知我们。
 
  雨点打落在伞上,演奏着学问之鼓,我握紧雨伞,也握紧了人生的机会,向未来走去……



 
 
  学问藏在云朵里
 
  文/卢彰琪
 
  天上的云彩变幻莫测,天空也跟改变,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有时抬头看天,美丽的火烧云正与你对视着;或有时心血水潮,抬头便可以看到那由云朵所组成的千奇百怪的图案。
 
  闲来无事时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上的云彩,心情便顺时宁静了。碧蓝的天空上云朵不断移动变化着,便想起曾有个孩童在作文中写道天空是块画板,而云朵则是天仙用画笔画出的图画。现在想起到也真的比较贴切。云朵中的学问可大了,先不说云朵的组成变化等深奥的物理、地理知识,单是其演绎的故事便够说一天了。
 
  常在网上看到许有关云朵的图片。有仙女下凡的仙女模样,有被无数小朋友所喜爱的奥特曼与怪兽,还有许多动画人物。这些云朵可以召示人们的内心,你想看到什么,云朵上都有。你想看到亲人的脸,就去看看云朵吧,把云朵在眼中描绘一下,就能看到想看到的人或物。
 
  学问藏在云朵中让你丰富想象寻找渴望。
 
  每次画彩虹,边上总要有几朵白云,这或许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因为天上的彩虹每每现身,边上就会有几朵白云飘过。白云虚无缥缈,看的见,摸不着。登高,想一触云朵那软甜的身躯,却总是抓了空。可那云,却仍旧在那里,“只能远观,不能亵玩”。
 
  失败多次后,我明白,云朵就像是远方的目标,用尽全力,想抓住实现,可达到后,却心中怅然若失,怀念起曾经拼命努力的那段日车,那目标也随之消失,或许知足常乐。
 
  白云在彩虹的对比下黯然神伤。可云朵在天空的映衬下却美丽动人。每日傍晚,天空上被太阳照得通红的火烧云就如同一张美丽的画卷动人心魄,落入我的心中。
 
  学问藏在白云中,要细细品味,不要操之过急。总能在生活中双发现学问的影子。
 
  窗外的云朵在天空上飘着,我不禁心想,那朵朵白云,是否能将人们的心声送往其心系之人,那白云飘啊飘,飘进两个赏云人的心中。
 
  学问藏在白云中,诸君怎么看?有学问的人是否会将学问藏在白云中?



 
 
  学问藏在左手里
 
  文/范馨迪
 
  你是左撇子!为什么不用右手写字呢?”从小到大,上至监考老师下至做核酸登记员,我不知被这样的惊奇话语问侯了多少回。在这种尴尬的时刻,我只好笑而不语,耸耸肩。每每这刻他们便像细细观赏文物一样低下头看我写下的字,再抬头看向我,惊叹一声:“左手写字也能写这么好!”于是这段对话在他们对我的好奇打量,我的窘迫微笑中结束。
 
  作为“少数派”,围绕我日常生活的不只是右撇子的好奇,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不便,那些符合人体工程学,右手握来舒适的鼠标,左手用来完全无法有效果,甚至硌得几分钟手就酸胀至极;剪刀厂家为右手使用者精心设计大小不同的握手,能方便舒适地放下右手的全部手指,一换到左手边竟完全无法正常使用。
 
  机械手表用于校准的旋钮永远在右侧,使得左手使用者无法在不摘下手的情况下核准时间。关于这一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每每遇到这类令人不太愉快的问题时,我总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这个社会的所有意义仅仅在于为大部分人群提供细致入微的便利?”我想并不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经济、文化、精神层次的不断提升,大家应该意识到哪怕提升一小部分人的幸福感,也是对于全人类幸福感的提升。
 
  从左手握起笔的那一刹,关于左右手间的博弈就在我与父母间开始。凭借第一直觉,四岁的我用左手抓起铅笔在纸上涂画着,从这刻开始,尝试把我变回右撇子的愿望就在他们内心种下。起初千方百计地试图说服我换用右手,后又因我不听从他们的劝说,把我的左手捆起来以防止再练习右手写字时我又偷偷换用了左手。
 
  在当其他父母都骄傲宣布他们的孩子己经学会用右手写字时,我的父母显得有些尴尬。最终,这场“战争”在我的崩溃大哭中结束。“为什么非得用右手写字!”父母被我的话问懵了,面面相觑,沉默许久。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只是因为那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所谓“社会规则”。只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做了,他们也跟着做下去。
 
  可笑的是从来没有人知晓原因,在无知中一成不变的遵守下去,更甚用激进无理的方法逼迫自己子女遵从,只是因为这样会让他们的孩子看起来更加正常。于是一代代一世世,思想的包袱越来越重,压弯了一个个生来独特的人。
 
  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拥有爱的权利,更拥有创造自己未来的权利!左手也好,右手也好,这并不防碍我们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个体。因此----不必再为那些所谓的规则所侵扰,去无畏地做一个独特的自己。
 
  这小小一只左手,真不知蕴藏了多少学问啊!



 
 
  学问藏在对弈里
 
  文/方若天
 
  对弈,似乎是一种很古老的学问。上溯至古人创造的“棋”这一类游戏时,对弈便出现了。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今的象棋、围棋等棋类游戏仍需要对弈。
 
  对弈,就是看透对手的内心,精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从而提前布局,使对方按照你的想法落子。对弈的双方都会仔细揣摩对手,都想预判对方的下一步。古语云“人心叵测”,看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其实是很难的。所以,一局棋的对弈不仅在棋盘上体现,更是一场内心的决斗。这也造成了棋局的多变,几乎不可能下出两局一模一样的棋。
 
  高手对弈,有时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走下深思熟虑的一步,一整局棋也许会持续好几天。而对弈时,双方都在相互揣测,于是便出现了长时间的对峙。二人仿佛正在生死决斗的武士一般寻找对方的破绽。这不是花架子一般的中国剑术,也不是花里胡哨的西洋剑法,而是一招夺命的日本剑道。不过,在刀锋出鞘前往往会对峙几个时辰。
 
  回到自己的经历上我的体会更深刻。在围棋考级比赛时,经常要不停地琢磨对方的下一步该如何走,我该如何布好局,因势利导,或诱而歼之,或直捣黄龙。专注的思考,沉浸的体验,让我的身体则如同被拴在了椅子上,一两个小时都不会离开。对局结束后,总能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印象深刻的棋局,我甚至能完整地复盘,总结经验教训,这就是对弈带来的乐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的对弈方式出现了——人与机器的对弈。起初,所有人都不以为意,都认为机器没有感情,他们无法理解人的内心,肯定战胜不了有着丰富情感和思维能力的人类。但事实却给予了这一说法沉重的打击。AI棋手“阿尔法狗”以强大的算力、冷静的思考战胜了许多顶尖棋手,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以AI完胜作为最终的结果,引人深思。机器无法看透人的内心,人,不也一样吗?
 
  其实对弈这门学问中最难的是与自己对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以前上完围棋课程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便是几道残局的题目。解题时,不仅要为黑子思考如何做局,也要为白子思考如何破局,如何做出最顽强的抵抗,这便是一种自我对弈。明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有时却也毫无对策,因为,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
 
  对弈的学问,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适用。小到日常交往,大到国家发展,无不需要对弈。生活中的勾心斗角,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就能更好地化解。放眼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是如此。本质上来说,中美的贸易战是一场对弈,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其实也是一场对弈,只是这种对弈参与方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面对的情况更复杂。
 
  对弈中蕴含的学问其实远不止于此,它呈现在生活中,展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也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你说这门学问大不大?



 
 
  学问藏在下棋里
 
  文/孙率
 
  小时候,总与父亲下棋,父亲以十分缓慢的速度落子,十分缓慢,至少,对我来说如此,我不明白他为什么每走一步总是要想很久。我不愿意和父亲下棋,但他总会拉住我。
 
  “棋局开始还未终止,就是在进行着,为什么要走开呢?”
 
  “和你下棋太慢了。”
 
  “做事要有始有终,更应该有耐心。”我执意要走,他也不会再拦,却只是轻叹一声。
 
  下棋只是我的部分娱乐,比重不大,只是会偶尔心血来潮。周边的小伙伴对下棋也不太感兴趣,我只好去找父亲,父亲自然乐意。他拿出棋来,我将炮架住中路,父亲默然上马防守。“你的动作不能再快些么?”无济于事,父亲头不抬眼不撩地说:“你的心乱,致使你认为我的动作慢,心静些,自然也就不急了”。
 
  父亲上车,森森然加固阵角,以车守御做下埋伏,静等我挥军进去。“听起来像是我很急似的”我说,在某种意义上,很可能的确如此,三思而后行,方能落子无悔,走得太快,可是要露出破绽的,心急难以获得胜利。
 
  见父亲不再言语,我将马跳到他车的侧面,以诱使车移位走开,父亲始而中计,继而猛醒,将炮撤回来,把防御范围如针山般缩于一处。
 
  “你也似乎渐渐狡猾起来了嘛!”父亲笑道。
 
  “还远远不是你的对手。”我笑着回答,卖出一个破绽,若是他将我的车吃下,旋即转身离去,大抵明白我早被看穿,我向他问道:“怎么吃我的车?这么明显的陷阱,让你悔一步罢了”。“你可以在下棋时重来,可若是现实中呢?因而人生如棋,一步三算,你这么想赢,我不让着你,不是不太好?”
 
  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因此落步才要愈发珍惜,三思而后行。



 
 
  学问藏在茶香里
 
  文/张铎龄
 
  人生三种美滋味,无外乎书香、茶香、墨香。思绪放空,在冬日的夜晚,明月在窗,一书在手,茗香逸逸,多么惬意自得啊!
 
  如今,人们口中的美妙“滋味”是越来越丰富了。“果茶”、“奶茶”“烧仙草”……,随处可见,耳熟能详。放眼望去,处处奶茶店,家家功夫茶,而近年来还兴起了许多的“茶院”。而我最爱的还是那一抹传统的中国茶。
 
  小小的一杯瓷碗中,热汽四逸,飘着几缕茶叶,其中还透着红、绿、白等清浅浓淡的颜色。可就这么简单的组合,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4000多年。
 
  根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茶作为一种饮品,开始于神农氏,其后在西周时期,有文献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荼蜜皆纳贡之。”“荼”即为“茶”。唐朝时期,陆羽创作了世界第一本关于茶制取、烹、炒的文集——《茶经》,是以,陆羽被奉为“茶仙”,从此,茶就成了具体的一门学问。无论从出现时间上,还是从茶最早出现的地理位置上看,茶都不容小觑。
 
  从名字来源上看“茶”,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唐朝以前茶并不被称为茶,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如“荼”、“茗”、“荈”等七八种称呼。唐朝以后,“茶”才统一了称谓,这是在国内方面。从国际方,“Tea”的称谓享誉全球。在古罗马时期,茶就通过丝绸之路销住各地,并在古罗马皇宫贵族之间,极富盛名。在福建省厦门市方言中,茶读音“退”——“TEY”。在明末清初,西方远洋船队由厦门等地方言得知茶被称为“TEY”,遂译成英语“TEE”,拉丁文“THEA”,后来英语拼成“TEA”。至此,在全球,随着日不落帝国的贸易,茶就有了统一的称谓。
 
  一碗茶,仅是用来解口履之渴,调开味人生,岂不是太无“趣”,于是“茶”不仅要好喝还要“有趣”。宋代盛行一种游戏——“斗茶”,其时,运用一种“妇孺皆知”的点茶法。其做法是:先将研磨细致的茶粉调成膏状,然后注入汤水,以箲击拂,打出泡沫,比色泽,看水痕,行茶令,当然也可啜饮胖呼呼的泡沫取乐。此外,茶还有许吃法,例如,打油茶、摇茶、凉拌茶等。时至今日,这些吃法只有某些少数民族还在传承,或即将失传,甚为可惜!
 
  品茗夜读,香香生色,足以醉满吾心。但每当我们端起一杯茶时,心内了然,这品尝的不仅仅是一种味道,这品味的更是一种内涵。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社的不竭动力。推此及彼,不仅对待茶文化要醉心细品,对待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投一份不竭的探索之心去细细去研读。



 
 
  学问藏在柠茶里
 
  文/李铭浚
 
  小时候,因在香港出生,所以饮食习惯也香港化了。
 
  我的家庭一日三餐最喜去的便是茶餐厅。那时候便看我的哥哥每天叫着一杯饮料——柠茶少冰。
 
  那时年纪尚小,不知柠茶好滋味,每日喝的是一杯暖心的热巧克力。直至日复一日的长大,每到了夏天总是燥热不堪,于是,我试着点了人生中第一杯柠茶少冰。
 
  插上细长的吸管,用铁勺细细挤压柠檬,搅拌茶水与柠檬汁,立即沁出一阵清香,浓烈但淡雅,冰爽而怡人,喝上一口便爱不释手。
 
  直至那时起,我便一直留存着点这杯饮品的习惯了。直到后来去了老家附近的茶餐厅,我才发现柠茶也多姿多彩。
 
  当时正在享用晚餐,餐品中有一道酸菜鱼,我至今记得我那时因辣而呼吸急促的窘样,于是我便说了一杯熟悉的饮品——柠檬少冰,来缓解辣气。
 
  那杯柠檬茶极为特别,与我先前所喝过的都不一样,它有一阵非常独特秘密的香气。喝下去,到候、到胃、到心间。细细观察后才发现,有两片绿柠檬加入其中,所以滋味才变得不一样,浓郁的柠檬香配上芬芳的红茶,改编也成为了新的经典。
 
  当今,新式的茶饮层出不穷,我们也对老牌的茶饮感到些许厌倦。但在我这一杯柠茶中,我却能看到它与时俱进的影子,总是在不经易间品出记忆中的清香和凉爽。但无论配料表内容如何被“玩出花”最爱的仍是那一杯记忆中的柠茶少冰,饮品是千变万化的,但人的回忆绝不会被抹煞,就像是我们的初心,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动摇。
 
  如今越长越大的我,依旧喝着这一杯柠茶少冰。回忆中与现实中柠茶的模样早已不同,但是味道我是永远不忘的。柠茶恒久远,一杯永流传。透过这一杯饮料,我能看到初心永远赤诚,永远没有改变。爱着的,我一世爱着。坚持的,我一世坚持。
 
  永恒的,会在我的回忆中,永恒。


 
 
  学问藏在诗词中
 
  纪伯伦说过:“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文以载道,诗以传情,透过五千年繁华更迭,诗词顺着历史的风烟穿越红尘俗世,将古人的智慧成为传世的学问。在诗词中学,在诗词中问,学问藏在诗词之中。
 
  有人认为,鉴赏诗词已然成为应试的题目,浅薄的记忆与背诵使之渐渐地成为行将就木的过时产物,以至于质疑如今的我们要不要重读诗词。然诗词之学问,既不会是麻木的字句,也不会是应试的敷衍。从诗经到诗刊,诗词中的诗意,在现实中如月下清泉般滋润着一代一代中国人。将诗词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它真正的意蕴。倘若停留于“留灵修兮儋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的拗口聱牙,便会失去一曲忠臣忧君王的山鬼歌;倘若埋怨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混淆背记,便难以窥见重章叠句的咏叹韵律之美;倘若厌烦于“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晦涩难懂,便会忽略鲁迅先生那个黑暗的时代下,他执笔利剑的铮铮钢骨。诗词中的学问,顺着岁月长河流淌,摇晃着滚滚红尘。
 
  诗以写情,词以写愁,诗词抒为人之经,写己身之求,教化人的品性。喜乃登科春风马蹄,一日长安;怒为不遇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哀是伤别离浮云后,流水十年;贪是恋疏狂醉酒今朝,明愁明忧……诗境三千,欲念三千,诗情所发,七情六欲之所起。古人昨日之诗词,千古留存而余韵不减。诗词篆写着每一位诗人抒发的情感,记录着他们的情志,将他们用自我岁月积攒下的学问汇成短短诗词。学问藏在舴艋舟都载不动的离乱之愁,磨损胸中万古石的不平之怒,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还乡之喜……诗词待人如沐春风,退散戾气,修养个人学问,大有裨益。诗词字字句句皆为过往,过往皆为学问。
 
  诗以写志,词以写理,诗词述处世之道,叙时代之任,影响时代风气。历史往昔,我们听得见文天祥绝笔长叹“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丹心汗青,抗元楚囊,是责任,亦是他的道;当代今朝,我们看得到赵一曼勇毅豪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新华”抗日救亡,奋勇捐躯是她的选择,建立起伟大的抗日精神。时代的变化与传承中,诗词展现出它不同的意义。抗疫支援日本物资印下“青山一道,共担风雨”;支援意大利写着“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援法标语“千里同好,坚于金石。”古韵诗词成为现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嘉音,对于社会发展带来了跨越千年的积极影响。将诗词栽在今朝的土壤,会长出馥郁的学问之花。
 
  拾起一本诗词,撰藏着的满篇风华与过往,今朝与学问,我们便不必彷徨于迷茫无知的当下,得以找到一片月光,迈向诗词殿堂,传承千年学问。“”吹灭读诗灯,一身都是月。
 
  尧陈泰睿评语:开篇以名言引出中心论点,照应标题,清晰明了。全篇妙在三点:一妙设置三个分论点,将诗词的意义与历史的连贯和人之情感,志向理念融汇贯通。二妙在论据的时代性,以疫情中国为背景,以时间为轴线,以诗词为桥梁,再现历史的厚重感;三妙在语言流畅优美,众多古语,逻辑缜密,渲染了晦涩与简洁间的矛盾感,让人叹为观止的同时,也会对全文的细节产生一种朦胧感。


 
 
  学问藏在乡味里
 
  湖南的热烈与柔情似乎都凝聚在了柴米油盐,融汇成诗意的乡味,如她娇美而坚毅的轮廓,框住被湘菜宠惯的味蕾,形成独一无二的学问。与乡味挂起的一串串记忆,都镌上了外婆的足迹。在二十平方米厨房中,烹饪出湖南的味道。
 
  六零后的她,一袭红裙,灰黄粉墙中映出她别样的气质,孔雀发饰衬出发丝自然卷的温婉,又在三十厘米高的火焰中现出湖南女子的飒爽。外婆确乎是端庄大气的中国古典美人,笑眼含情,眉间温柔,皱纹是神女在她脸上拂过的痕迹,淡妆浓抹总相宜,优雅中又映出湖南的豪劲。
 
  焦黄灯光下,阵阵腾起的白烟,汹涌出小米辣和孜然粉此消彼长的味道,乘着清风的顺路车,勾起孩童的馋意,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传奇。血鸭,腊肉,酿辣椒,乡味在外婆的锅铲中被赋予岁月沉淀下来的历史韵味和热烈柔情。
 
  幼时觉得外婆是最有乡情的人。每日暮里黄昏,用过晚饭的人便纷纷出门散步,没有被手机囚禁的灵魂,更没有被琐事敲碎的心志。皎皎月圆,我牵着外婆的手,外婆牵着外公的手,在碎石铺成的小路上,外婆的肉嘟嘟而散着凌乱皱纹的手,像是跨上了岁月的缆车,娓娓道来,顺着时间漫游却不平庸,靠在外婆的怀里,是那厨房的柴米油盐间特有的味道,清雅素洁又热烈洒脱。

  长大后觉得外婆是最有乡音的人。伴着油爆锅铲的声音,我也总会趴在门边偷偷窥望一番,再择菜洗碗,这淡雅或是麻辣,总是先送去了隔壁家的院子,再端上我们的桌。在车喧嚣中,浓重的湖南乡音招呼邻里,“我们做了血鸭,来吃点!”乡味弥散在这个厨房,弥散在几间院子,弥散在整个湖南。
 
  现在我觉得外婆是最有乡味的人。大红色塑料袋中,外婆寄来了一罐罐的乡味。过往的寓言,童稚的传说,悠扬的浪漫,紧紧的闭在罐中,在一排排包装奢侈的快递中,似乎格格不入。然而,在打开罐子的一瞬间,熟悉的清雅素洁又热烈,洒脱溢出,教予我,不要再花丛锦簇中迷失了永恒的春天。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外婆用她朴素的乡音一遍遍勾勒出生活的诗意,她从未提过她过往的光辉,只是一句句带着乡味的诗篇熏陶着我那梦一般的童年。随性自由的发丝和手痕教予我岁月的学问,使我在看到枯萎时,幻想初春的绿芽。
 
  学问藏在乡味里,它是几十平方米的厨房透出的生活诗意,它是月下湘味熏陶出来的岁月静好,它是邻里弥散的人情练达,在一层又一层的伪装中,我看到了亘古而深挚的学问,藏在乡味中……
 
  教师评语:用湖南美味与湘菜独宠定位外婆的乡情、乡音、乡味,既锁住了味蕾,又体现了色泽,还再现了乡俗人情,聪明如小作者;用时间为线索,描写外婆在我成长历程中的关键的作用,幼时晚饭后的闲适,教会我生活的味道,长大后将美味送人,教会我友善的味道;现在邮寄的包裹,教会我怀乡的味道,睿智如小作者;用色彩叠加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热爱生活;用美味物象做抒情凭借,表现乡味具体形象,用诗句美化意境,表现学问的高深,文采如小作者。


 
 
  学问藏在照相里
 
  随着网络时代的逐渐发展,手机已经不再是稀有物。而每每出去玩,照几张相,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照相,正记录着我们的每一天。
 
  篮球场
 
  在阳光沐浴之中,锻炼身体,挥洒汗水,绽放青春,在红色的400米跑道上,图的是放松,图的是快乐,图的是打起精神迎接新的一天。一呼一吸,迈开双腿,尽情奔跑,掌握自己的节奏,何不乐哉?而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欣喜,而这一份份的欣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练习。“咔嚓咔嚓”,做事要学会坚持。
 
  卧室
 
  拿起笔,翻开作业本和课本,充满信心,“两耳不闻窗外事”,奋笔疾书在电功率与溶液浓度中认真思考;“一心只读圣贤书”,刻苦背诵在古诗词与英语课文中用心记忆。不论是多难的题、多难的课文,坚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惧困难,一往无前,总是会做完的。“咔嚓咔嚓”,认真学习就是最美的姿态。
 
  地铁站
 
  辛苦了一上午,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来到新开通的“深圳之眼”--岗厦北,感受现代科技加持的美妙,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无线充电齐上阵,拓宽视野,大饱眼福;数个天窗架在顶端,在地下也能感受到温和的阳光,加上站内暖色调的衬托,从哪个角度看都美轮美奂,富丽堂皇。“咔嚓咔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力量是无限的。
 
  阳台山顶
 
  阵阵晚风调皮地撩起头发,远处,落日的余晖洒在每一寸土地上,送给人们依依不舍的几瞥,便随着时间急匆匆地把自己的脸藏进了海底,可又放弃不了对大地的眷恋,硬是减下速来,只为再看看,等到太阳终于落山了,空中的云却还是红彤彤的,仿佛代替人们在和太阳告别。“咔嚓咔嚓”,时间如流水,我们无法挽留太阳,只能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客厅
 
  一天的最后时刻,和父母一起聊聊天,说说今天的感受,打打牌,下下棋,看看花,赏赏月,听听歌,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亲密的坐在一起,也能够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累了一天,这是最好的放松,最好的舒坦,从而能更好地面对第二天。“咔嚓咔嚓”,亲情不愧是人生中的一大法宝。
 
  这就是照相,每一天,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详细的记录下来,许久之后再回来看,如果说可以感到一种幸福感,那一定是从一张张相片中获得学问的幸福感!
 
  马蕴航评语:铺排整齐,有如大军行阵之将行,蔓引株连之缠绵。留影之形,追叙佳期。以留意之心,作者“拍”下了生活中一幕幕美好;以时空之序,芜杂之物悄然中连结;以感怀之思,学问自然在心中升腾。诗意的文笔之下,显现了作者的一天,无谓的烦恼也好,无明的惆怅也罢,都在这一张张照片中凝为永恒,都在这一张张照片中随风消散。



 
 
  学问藏在努力里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的话道出了做学问的要求——努力。如果把学问比作广阔的大海,那么努力就是一叶小舟,带你驶向彼岸;如果把知识比作一片花圃,努力就是一只蜜蜂,酿出浸润人心的蜜;如果把学问比作一座高山,那么努力就是一个先导,助你登上顶端。只有在努力中,我们才能发现学问。
 
  努力做学问,需要明确的目标。努力离不开目标就像航行离不开罗盘,没有了目标就没有了方向。只能原地踱步,无法向前。焦裕禄向人民生活幸福努力,带领人民脱贫摘帽,做成了“脱贫攻坚”的学问;进步学生在五四运动期间高举收回东北的大旗,向巴黎和会成功努力,阻止了屈辱条约的签订,做成了“自强不息”的学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将美军打回三八线,人民安全生活而努力,在冰天雪地之中坚持不懈,赢下抗美援朝一战,做成了“自我奉献”的学问。目标就像黑夜中的萤火,给人以力量,振奋人心。是一条走向学问的荆棘之路。
 
  努力做学问,需要专注于一件事。专心才可以凝聚力量面对困难,一生只做一件事终成匠心。没有了专注就没有了力量,无法解决向学问走去时,遇到的泥泞,无法前进。顾方舟专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研制出小小的“糖丸”,抑制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与发展,做成了“医者仁心”的学问;中国工人阶级专注于革命,登上了历史舞台,帮助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成立新中国,做成了“共产主义”的学问;改革开放专注于“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方针,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做成了“人民幸福”的学问。专注如同一把宝剑,给人以斩断阻挡的力量。是一种向学问而去的能力。
 
  努力做学问,需要不断地坚持。愚公移山是坚持,精卫填海也是坚持,只有坚持才称得上是努力。没有了坚持,就只会半途而废,无法到达终点。李大钊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做成了“思想”的学问;华为坚持抵抗美国的打压,从基础做起,一点点打破美国的封锁,做成了“科技”的学问;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成了“人民”的学问。坚持就像一种信仰,支撑着你不断向前。是一种让你不停下的力量。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问是生活中的奋斗,是工作中的敬业,是学习上的坚持。找目标为方向,持努力做武器,以坚持为信仰。在努力的阶梯上不断深入,谱写学问之篇章,挖掘深藏之辉煌!
 
  马蕴航同学评语:层层妙喻,句句道理。小作者以论为基,以例为体,以喻为饰,铸就智慧之殿堂。窥古,览今,观中,思外。事例铺排,显学问之理;喻引穿插,明努力之志。文章论证严密,在事例的丝线中交织而成,杂而浑然一体;在混乱中构筑秩序,现出学问与努力的真章。


 
 
  学问藏在人格里
 
  学问如拐,而行路无疆。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学问砥砺前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庄周的生活学问;“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韩愈的文字学问。古往今来,多少人都追寻着学问的极致。对于正值学习时光的我们,学问又藏在何处呢?
 
  学问,藏在“摩挲画壁尘网里,勇气烨烨虬须张”的一往无前里。面对茫茫学海,不加奋勇前行,反而苦大仇深,可笑而无为。陆羽修禅二十年,毅然排开众僧反对,出山求取学问,呕毕生心血著成《茶经》,奠中华茶艺之基础;清学者万斯不畏冷语,不近官场,苦悟《茶经》,昼偕老农杂作,夜集子弟讲习,非鸡鸣不止,终成《明史》。临茫茫学海,唯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才能扬帆起航。
 
  学问,藏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持之以恒里。匡衡凿壁借光,说《诗》解人颐,迁光禄大夫;车胤囊萤映雪,明镜不疲,求一死以露权奸,成一朝佳话。相比之下,夫差一时逞快,囚勾践十年,却就此懈怠,与盟而罢兵去,终被勾践反噬;爱迪生潜心研究电话多年,却因一时的思路不通而放弃,后继者贝尔却仅稍作修改,便完成了这一重要发明,名留青史。书山驾孤舟,唯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行将致远。
 
  学问,藏在“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虚怀若谷里。项王不听劝谏,烹周苛,并杀枞公,阬壮丁,终不得人心,血洒乌江头;而此时的刘邦却虚心纳谏,复入壁而深堑自守,并力击楚,围于垓下,四面歌残终破楚。这是运筹之学问。陈毅同志战功赫赫,却总是谦虚归功于党和人民群众,说:“个人太渺小,党群才万能。”人生在世,唯有浩瀚襟怀扬子水的虚心,才能领悟学问之道。
 
  学习永无止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问藏在人格里,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怀揣勇气,坚守恒心,秉持虚心,修习自身人格,才可触及到学问的彼岸,翱翔风雨之中。
 
  马蕴航评语:论证严谨透彻,逻辑框架缜密。事实陈列,叙人格之重要;诗句齐整,增藻饰之光彩;语言工整,论学问之无穷。小作者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从小处入手,辨学问之深理,书蕴籍之华章,言求学之真意。学问,是一往无前之勇,是持之以恒之毅,是虚怀若谷之德。求学,是人生上的勇毅笃行,更是心灵上的振帆远航。


 
 
  学问藏在钟声中
 
  古老的铜钟声声作响,在深山中缓缓回荡,起起伏伏,淹没在松林中,荡下满地松针,轻风卷起漩涡,扬起绿色的水花带着古钟的韵味,在心头久久回荡。
 
  深山,老林,曲折的羊肠小道盘绕在山间。不用说茶花点缀在山间,随风飘来的阵阵幽香;也不用说群鸟交飞,路传来的声声小调,单是地上的松针,就有着看起来洋洋洒洒,踩起来吱吱喳喳,闻起来清香满溢的乐趣。这条松针铺满的路有两岔,一个通到丛林深处,绿色的丛林深处有一个古庙,一个通向山外面的世界,学校,集市,再远些就是群起的高楼,这是我对这山的唯一记忆。
 
  唱着歌,摆着头,一行小人背着书包,早上六点就往学校走,到了路口,便听见远远穿出山上的古钟声,悠远,绵延,久久不停,又在无意间飘散在了山谷中。钟一响,世界都安静了,鸟不叫了,风不跑了,似乎泉也放轻脚步。回望山上,一抹轻烟就在山顶缓缓拉长,融入初生的鹅黄,再往下看,学校就到了。
 
  早上从钟声开始,晚上由钟声结束,钟声永不停歇的响着,我的小学就在这钟声里结束。久而久之也不在注意,忽的一天,它被玻璃窗外的电子铃声替代,回忆才猛的被勾起,置身深圳这样的都市再也没有深山的宁静,没有钟声的悠远,没有童年的记忆。我时常望着窗外发呆,看着那山,那水,消失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间。
 
  山依旧,水依旧,松涛依旧。那时的我每天放学,每当走到那个岔路,回头往绿意更浓的深处走去。古寺半遮半掩,在林中露出一段古色古香的屋檐,深沉的瓦片无意间说着时间的沧桑,寺前,亭中,扫出了一片空地,立起一个铜钟,上面落着新鲜的松叶。踏上去,软软的,秋天的味道弥漫在眼前。我时常翘起脚去触摸染满铜绿的钟,细致的纹理爬满钟身,写下了时间的故事。
 
  “哒哒”木鱼声响,一个小僧走来,合什,鞠躬,无言的走向铜钟,不一会,回忆中的声音又缓缓洒向山谷,带着我的心也走入林间。古树下,小僧盘坐在松针中,他身后是迷蒙的山间,也是无边的天地。
 
  不记得钟响了多久,不记得钟上的花纹,但心好像久久回荡着钟声,如今课桌前的我,每当陷入无休止的题海时,每当面临中考压力时,我都仿佛听见了那钟声,我的心也不由得舒缓下来,眼前满山绿松。
 
  自然的学问,在林中;人生的学问,在钟声里。
 
  马蕴航评语:钟声荡漾,荡出悠远的余响;松涛依旧,勾起温馨的追忆。学校的打点钟声伴我成长,古寺的晚课钟声净化躁动。落叶飘零,往事终将流逝;铜钟作响,今朝物是人非。从老家到深圳,从幼年到成年,小作者在追梦的路上,踏钟而行。时间空幻流转,密林中深藏智识。终于在中考最焦灼的时候,作者恍然重闻钟声,重现那闲适禅意。他仿佛窥见了白草净华,听见了内心的声音。“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学问,就藏在这悠扬钟声里。


 
 
  学问藏在盏茶中
 
  我常喜欢独自一人静静饮茶,细细地啜一小口,清清苦涩淡入口中,细细流转,抹抹清香又回荡流中。徐徐咽下,略有烫口,却茶香满腔,清涩荡漾。看青叶杯中浮浮沉沉看袅袅白烟翻腾飘起,闻悠悠清香萦绕鼻尖。沐浴暖柔温阳之中,坐嘎吱小藤青椅,受轻风之拂面轻柔,享茶之幽清苦涩,倍感惬意。
 
  中考一日日渐渐地近了,我感受到了迎面扑来的压力与烦恼。我迷茫,不知所措,浑浑噩噩度日。周末在家,面对山一样的作业,竟不知所措。
 
  坐在日暮烟霞的黄昏里,空气在阳光的西晒下泛出橙黄味道。我细细品着,啜着,看着。不觉中,茶已尽,杯中空,只留一层轻伏于底的青叶。我突然为这叶而感悲哀:它没了浮力,就如同人没有了动力,没有希望般坠落不起,又如同甘愿呆在最底层的淤泥,丝毫没有觉察到自身的清香与甜美。

  我迫切地想沏茶而入,好让叶飘起,重沁纷香——却匆忙之中碰倒茶壶,茶皆散尽,洒湿一地。我忽而愣住了。顿然,我明白了茶教给我的道理:是啊,急又有什么用呢?
 
  回念过往,急于求成、浮躁行事的生活让我吃了不少苦头。做试题时题目一扫而过、一目十行,使不少题频繁出错;每周末急急忙忙收拾行李返校,到校后才发现自己丢三落四;做事难静心,自然难成事。"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会只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平凡的世界》中这句话便是这样,要在精神上寻找人生。
 
  于是,静下心来的我,好好地泡上一壶茶,慢慢悠悠地沏茶,认认真真地倾茶,仔仔细细地品茶。那些茶叶在水的浮力下,慢慢漂起,在杯子的最上层。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盏茶里的学问:应端正态度,直面挫折,化解压力,三思而行,人生的路才能被慢慢修整、抚平,我们才有动力、有方向地奋斗。这一杯茶,何尝又不是人生呢……
 
  茶倒洒还可以再沏,但机遇错过了、青春挥霍了、人生浪费了,这些都可以再重来吗?生活就像杯中茶叶,起起伏伏,飘忽不定。挫折总将生活击垮,就像这茶时而在杯底打旋打转,顺顺悠悠,犹豫不决;备受感发,又总会有动力悄悄托起,徐徐而上。
 
  再重新看看手中的这杯茶。坐下来,轻轻地,慢慢地,认真地,品尝它,不让任何一滴落下,才能让人生不留下任何遗憾。
 
  马蕴航同学评语:人生如茶,苦旅间;茶如人生,杂清香。窥青叶而见人生,品盏茶而悟明哲。文章语言清新明丽,华饰文笔中深藏了大彻大悟的透彻。小作者以小见大,以茶叶之悠思,喻学习之疑难;以盏茶之道理,明人生之困惑。文章正如飘着缕缕薄雾的茶,淡如轻风,意如雷鸣,纵旅途漫长未知,也要在风起之时,细品盏茶,铭记旅程本身的意义。品茶,不仅仅只是探求学问,更是把握当下,更是追忆人生。

 
 
  学问藏在酸菜里
 
  南北方的酸菜是不同的。我曾只回过东北老家几次,前几次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临走时送入口中一盘酸菜馅的饺子便随父母匆匆的赶火车去了。近几次回家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小缸淡黄的酸菜。

  南方酸菜色深,绿阴阴的,散发着幽气。东北的酸菜可不这样。田地里新鲜摘来的大白菜去了残根烂叶后,铺在太阳底下晾晒几天。有些人家喜欢用晒融了的雪水,把晒过的白菜洗净,用沸水微烫一下,底材便做好了,接着就是那口棕红的大缸的事儿了。在故乡的那条村,几乎每户人家后院里都有一口陈年的大缸。听乡里人说,家族年代越久远的,缸越大,外号是“大缸人家”。年幼的我老是盯着后院的这口大缸出神,实在不知道他是小是大。每到这时,年迈的奶奶便倚在炕边,慈祥而静谧地望着窗外的我。
 
  缸口围着一圈浅白的细纹,黑土色的陶瓷瓶身膨起粗笨的肚皮。从底开始铺下一层白菜,撒上一层粗盐,如此反复一直铺到瓶口,最后盖上路旁随手扛起的大石块,腌渍个二三十天便可以揭盖食用了。
 
  这样一听,这北方酸菜似乎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工序甚至还比南方酸菜简单些。事实如此,但吃起来却未必。东北酸菜,脆,还得酸,更要爽。东北酸菜有个特性,就是任你怎么做,是做饺子馅,炖粉条,炖骨头做汤,配五花肉,还是混在一起做大炖,它都不会显得突兀,都主动低下身来顺着其他主要食材。一旦轮到它大显身手时,丰盈的菜丝便爆出酸爽的脆汁,萦绕着馒头的香甜,充斥着整个口腔,却不让人觉得齁。到了乱炖时,它则自觉地在大锅中静卧着,将体内的丰醇与酸韵一点点的释放,渗透入锅里的每一个角落。看似不争不抢,却处处留下了它的痕迹,东北酸菜是朴实的。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明白自己的价值与作用,那份直爽与酸脆是蕴藏在它的骨子里的。东北酸菜,不因为任何事而丢掉它骨子里的东西。
 
  每年过年,家乡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吃它总得配酒。在酸菜的脆爽中,一年的忧伤与烦心事儿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时至今日,记忆中家乡院里那古旧的瓷缸仍时不时传来阵阵酸浓而亲切的坛香。我又想起了故乡的酸菜,忆起了那可爱质朴的人情味……
 
  教师评语:这是苏州市2022年中考题。东北人的特色菜肴都与酸菜有关,作为老家东北人的小作者,突出酸菜馅饺子作为印象中最深的食物,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粗笔描写南方酸菜色泽、气味,细笔描写东北酸菜的制作方法,从取材、清洗到烫制下缸,体现制作精致的特点,陈年大缸腌制体现了年代感,奶奶的出现拉长时空的距离,腌酸菜是东北的乡俗文化;烹制的粗犷、搭配的随意、种类的繁多、味道的酸脆,酸菜的朴实、顺从、低调的个性,无论搭配在哪一种食材里,都能制造出美味,更能体现东北的美食文化。酸菜里的学问就是制作要精致、食用可简单,味道真醇厚,东北人的江湖性格。


 
 
  学问藏在路标里
 
  “南…施…街…姐姐我读得对吗?"
 
  某个周末,我跟着妈妈一起去接表弟下课。表弟在园区少年宫上美术兴趣班。6岁的小屁孩刚开始系统地学认字,每次见到我都要向我炫耀炫耀最近认识了哪些字。我牵着他的手,顺着他的小心思夸到:“嗯,嘟嘟真厉害,这么难的字都会念啦!告诉姐姐是谁教你的呀?”
 
  “李老师教的!李老师还说了,我们上课的地方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个村子,就像老家一样,很多很多人住在一起!”

  “对的,这个地方原来叫南施村。后来为了开发园区,这里的人都搬迁走了,新建的马路就沿用原来的村名,取名‘南施街’。其实苏州还有很多路的名字都是这么来的。就比如说圆融天幕街那边的‘华池街’,你知道为什么叫‘华池街’吗?”
 
  “是不是因为那里原来是华池村啊?”
 
  “对啦!嘟都真聪明!那姐姐再考考你,少年宫南边那条路为什么叫"万盛街''啊?”
 
  “我猜,因为那儿原来是万盛村吧?”嘟嘟挠挠头。
 
  “错啦,哈哈不知道了吧?”
 
  听到自己错了的嘟嘟一下子有点懵了:“姐姐,那是因为什么咧?”
 
  我看着嘟满脸期待的小表情说到:“其实在古时候,那里叫‘万人堂’,后来给路起名字的人就现发在苏州话里头,‘万人’的读音听起来很像‘万盛’,于是就给这条路起了‘万盛街’这个名字。”
 
  “那你再猜猜‘苏惠路’是怎么来的呢?”
 
  “啊这…我怎么知道啊?总不可能还是苏慧村吧?”
 
  “当然不是啦!我们上次是不是去了一个园林叫‘惠荫园’啊?”
 
  “哦!所以是不是因为它在惠荫园边上所以它叫苏惠路?!”
 
  “对啊,嘟嘟真棒!真聪明!能联系到惠荫园了。这个苏代表苏州,惠就是代表惠荫园,合在一起就是‘苏惠路’啦。其实园区还有很多的路名里还出现了其它城市,比如说:星桂(林)街、星海(口)街……苏州不是还有一条‘中新大道’嘛?它取中国之‘中’,新加坡之‘新’。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工业园区,融合了新加坡与国际先进城市的规划经验。你现在可能还听不懂这个,但等你长大了之后就懂啦!”
 
  苏州真是个神奇的城市。这座城市的路标,从村落沿用到历史底蕴,从城市互联到与时俱进。你说,这学问何尝不是藏在路标中呢?


 
 
  学问藏在象棋里
 
  晚上作业写完了,我便经常坐在客厅沙发上,陪着家人下几盘棋。对于我来说,这是学习一天后最佳有效的放松。
 
  我的棋艺都是父亲在我小时候传授的。一张板凳支起一张薄薄的纸棋盘,一个个象棋子光滑圆润,上面刻的字十分恢宏大气。在一声声象棋落在棋盘上清脆的声响中,父亲将人生的学问逐渐传授给我。
 
  日斜的午后,阳光懒懒散散地照耀在棋盘上,晃得有些眼疼。我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棋局,风都吹不走我脑门上细细的汗珠与心中的慌张。终于,我拿起一枚我的“炮”,放在一个小小的十字上。但我心里正美滋滋地想着下一步棋就可以吃掉他的“将”时,父亲却突然启动了他的“象”,二话不说,将我的“炮”摧毁。“不对,我上一步不是要下这里!我要悔棋!”我大叫着,企图把我的“炮”要回来,但父亲却语重心长地说道:“在这盘棋上,你是一个将军,有指挥权。你应该对每一个落在棋盘上的棋子负责,不论这一步棋是胜还是败,都需要直接去面对。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从那之后,我便知道我要更加郑重与坦荡的面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不论这个决定是重要还是不重要,都要思虑周全,做好充分准备。一次抉择,便只有一次机会。而我要充分把握住这次机会,因为落子无悔。听了父亲的话,我不禁感慨,学问原来藏在象棋里。
 
  人生的学问,无不藏在这一盘棋里,藏在这一枚一枚圆形的棋子中。“卒”要果敢,拼命过河,成为架在敌人脖子上的钢刀,人应如卒,追逐梦想的路上奋勇拼搏,乘风破浪。待到渡过难关,便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将要思辨,运筹帷幄,预测未来千变万化,人应如将,有自己的想法,坚持真理,高瞻远睹。车马很强,驰骋沙场,但仍需士象后防,团结协作,让胜局掌握在自己手中;兵卒虽弱,但也有勇往直前的勇气,英勇无畏,不惧困难,亦可以敌过强大。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落地生花。通过这藏在象棋里的学问,可以让人生这盘棋中,每一步都让它精彩纷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