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指导+优秀作文5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指导+优秀作文5篇
 
  一、查找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网上查询,搜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就会出现国家文物局提供的名单: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长城、布达拉宫、大足石刻、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龙门石窟、泰山……
 
  二、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建议选择去过的一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在网上查阅,可以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向他人询问。
 
  三、介绍景点的方法
 
  1.抓住特点,突出主要内容。
 
  2.按一定顺序来介绍:从古到今、从外到内、不同景点、不同种类、多方评价……
 
  3.文章结构清晰。全文建议用“总——分——总”结构,分述的每个段建议用“总——分”结构。
 
  4.适当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5.适当融入自己的感受。
 

 
  优秀习作
 
 
  福建土楼
 
  五年级2班刘奕阳
 
  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在众多方方正正的中古代中式建筑中,算得上是一股清流,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2008年7月6日,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有许多有趣的事物,今天我主要来介绍它的发展、外形、以及他“域外凝内”的特点。
 
  福建土楼历史悠久,建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宋元时期。是土楼的形成阶段,那时土楼规模小,结构简单,外形基本为正方形和长方形。明代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福建土楼建筑形式与功能都更加多样。到了清代、民国时期,永定地区经济兴起,人民对生态环境意识也提高了,并且由于人口增长,为维护家族的利益,让宗亲们几十人或者几百人全住在一起,就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围楼和方形、圆形等更多丰富多彩的土楼。20世纪50年代后,仍有居民大量建造土楼,土楼更趋于实用性。
 
  土楼建筑的外形多姿多样,各具特色。现在我们见到最多的为圆形土楼,最早是方形的,有宫殿式、府第式等,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还富有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口,有水井,但也有缺点,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都是一家人,总不能区别对待。于是人们又设计建造出了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这种造型的土楼弥补了方形土楼的缺点,提升了通风、采光功能,深受老百姓喜爱。
 
  但原土楼也有缺点,20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福建土楼居然被美国误认为是核弹发射井。虽经过20年的研究,间谍卫星拍下了无数照片,但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直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才证实了土楼的真实身份,避免了一场灾难。
 
  福建土楼属集体性建筑,具有凝内御外的特点。从历史学及建筑学来看,这样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自卫式居住样式。在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内战的情势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
 
  福建土楼里还有许多有趣的事物,疫情退散后,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秦始皇兵马俑
 
  五年级2班刘子可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坐落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出的兵马俑坑内。兵马诵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而兵马俑就是仿人、畜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用于代替活人陪葬的一种雕塑,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印证。
 
  兵马俑,要有兵有马,并将它们仿制成俑。今天我就主要介绍车兵俑、骑兵俑、陶马这三个较典型的俑。
 
  先来看车兵俑。一个"车”字让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车士。但车士可不是驾车的,它是除去车上的奴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在一般的战车上,有两名车士,为左车俑和右车俑。左车俑一般身穿长褥,外披坚硬的铠甲,胫着护腿,左手持矛、戈等较长兵器。右车俑与左车俑的着装大致相同,只不过是右手持长兵器。车士都为战车的作战主力,手拿长兵器,刺杀车下的敌方士兵,所向披靡。是有强有力的进攻型军士。
 
  再来说说骑兵俑。骑俑是一种行动较为特殊,速度快的一种军士。由于兵种特殊,骑兵的战场着装自然与步兵,车兵不同。骑兵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踏短靴,身上披着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也没有护甲。这样子的着装,看起来十分短小轻巧。毕竟马是一种非常快又灵敏的动物,穿轻轻便,在战场上这冲一下,那杀一下,让敌人措手不及。骑兵还有一种致命武器"弓”。弓是一种远射程武器,他们可以在向敌方进军的过程中放箭,击倒一些敌人,敌人连交手都没有,自己先被射杀,威力十分可怕。
 
  有了骑兵,没有马怎么能行,这就是陶马。马在古代是一种作战工具,必不可少。在俑坑中发现的陶马,大小与真马体型较为相似,身长为210厘米,高120厘米左右。它静静地站在俑坑内,像是一尊雕塑;但它又好似一匹活生生的马,嘴做嘶鸣状,双眼炯炯有神,好像准备随时载着兵士,冲向战场的样子。马的双耳前耸,目光前视,马脖向一侧微微扭转,像是跃跃欲试,以展战马的风采。这陶马雕的是那样的神骏,是那样的传神。这样一尊陶马放入车士中,带来的是势不可挡的威风气概。
 
  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一个展现几千年前秦兵威风的艺术品。

 
 
  乐山大佛
 
  五年级2班刘雨萱
 
  乐山大佛是我国文化遗产其中之一。又名凌云大佛,官方真名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她下令编写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造弥勒之风大行。而乐山位于四川省南岷江东岸,是大渡河、青衣江和泯江三江的交汇之处,那里风浪特别大,水势相当凶猛,贪婪地吞噬着过往的船只与行人。唐代的海通禅师看不下去了,从唐代开元元年到贞元十九年,他以普渡众生为由修建弥勒佛。
 
 
  远看佛像宏伟,近看无一处不显工匠之精致工艺。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似乎想要震慑大江,保护人民群众。大佛通高七十一米,为中国和世界最高的佛像。大佛头上的发髻共有一千零五十一个,脚背宽8.5米,可围坐一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似乎像是在收服江水保人民平安。与天王共存的还有在凌云栈道壁上的上百上千尊佛像,有的坐在莲花中,有的在闭眼念经,还有在敲木鱼的小和尚……这些千姿百态的佛像宛如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在文化遗产中熠熠闪烁。
 
  在乐山大佛中,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因为乐山大佛依江而建,不免要受江浪冲击而破损,或其中进水而毁。怎么办呢?古人很聪明,他们在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设计了一套巧妙的排水系统,这系统既能保护大佛不受水的侵害,还能使大佛外观不受影响,可谓一举两得。在大佛头部共十八层的螺髻中,古人在第四层、第九层和第十八层各筑了一条横向排水沟,用锤灰垒成,远望看不出,更妙地还在古人善于利用凹槽等物来排水,还不容易被人看出来。古人在乐山大佛的衣领和衣纹褶皱也筑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这些非常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在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得益于古时劳动人民的智慧,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得以保护至今。
 
  尽管有这个设计巧妙的系统,但乐山大佛因为年代久远而被风化得比较严重,还被人为损坏得较为严重,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20世纪初,经过国家政府与国务院等多方机构的9次修复,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加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关于乐山大佛还有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二十世纪初,四川省乐山市一带经常下大雨,三江江水泛滥,有一天晚上,乐山大佛竟然闭上了眼睛,听说还流出了眼泪。过了几天,天晴了!人们都说是弥勒佛看到这几天江水,残害人们的生命。他见到此情景,便大发慈悲,流下了对世间万物同情的眼泪以及对上天的祈求。但经学者们探究可知,是因为下雨太多并且极为潮湿,乐山大佛的眼上的附着物流了下来,遮住了眼睛,并不是所谓的“闭眼”。
 
  乐山大佛蕴含着古代工匠精湛的工艺,以及古时人们对宗教信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丽江古城
 
  五年级2班陈一轩
 
 
  丽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丽江依水而建,几乎每座居民楼前都有水。人们以水道引导,穿过每家门前,河水有绿有清,绿色的河水犹如一块绿色宝石,清色的河水则清可见底,足可以看见水下的碎石。三三两两的鱼儿在水中嬉戏,水面便荡起一圈圈涟漪,如同木星的光环一般,风儿一吹,水面就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波浪,如同海上的波浪,太阳一照,阳光洒在水面上,再看水面时,便已是闪闪烁烁,如同夜空中的群星,这就是丽江美丽的河。在空中鸟瞰,河水如同一颗大树,全是枝叶,不得不说,丽江的水系真的是弯延曲折,支流很多。
 
  丽江的桥也是数不胜数。一座座的小桥横于江水之上,丽江的桥是平的,并不像赵州桥那样拱着,它有木头做的,也有石头做的,各不相同。一座座距离甚近,那是因为丽江船少,船少的原因是丽江的水面高度和水岸的距离很近,从而使水面离桥距离很近,船只不好通过,因此丽江的船只也很少。
 
  丽江的建筑别有风趣,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双层的。在建筑的外部造型和结构上,古城的民居揉和了中原建筑、藏族建筑、白族建筑和自身纳西族的建筑精华,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从而形成了别有风趣的建筑。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丽江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
 
  这些独特的建筑让夜晚的丽江也更加迷人。当夜幕降临,灯光迷离,织锦灯笼与烛光交相辉映,沸腾的音乐和人潮澎湃,这条白日里寂静的酒吧一条街瞬间充满了生机。这是古城最繁华的时刻,也是人们最悠闲的时候,你可以打着鼓,哼着小调,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也可以和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聊聊天。
 
  丽江的美不能用言语表达,如果喜欢,建议你也来瞧瞧吧。
 
 
  乐山大佛
 
  五年级2班吕可欣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临江危坐,双手抚膝。大佛通高七十一米,相当于一栋二三十层的楼那么高。头高十四点七米,宽十米,有发髻一千零五十一个,神势肃穆。光脚面就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十六米的护发天王神刻,它们威严耸立。有这样一首诗描写乐山大佛“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
 
  乐山大佛是一座有灵魂的大佛。一九六二年,在已连续四年的大饥荒中,惨死的人上万,此时岷山上漂浮众多饿殍,惨不忍睹,大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乐山大佛是一座弥勒佛,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于唐代开元元年七一三年开凿。建造弥勒佛有这么两个原因:
 
  一、当时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三江汇流处将常发生沉船事故,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度众生而发起的。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佛出世天下就会太平。
 
  二、武周时期,武则天用一本《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让百姓帮助了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而当时因为武则天,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开凿时间距离武则天时代只有二十余年,海通禅师自然选择了弥勒佛。
 
  乐山大佛的整个形体超凡脱俗,不同于一般人。大佛的弥勒佛造像是第二个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不同于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它有着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充分体现了唐代人肥胖美的时尚。大佛自然坐立,双手放在膝盖上,让人们看了感觉到平稳,安定。
 
  乐山大佛的意义非凡,包含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大佛也让沉船事故再未发生过一次,是一个美好的象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