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文时,我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点头赞许。为什么呢?看了学生的作品您就知道了。
拥有令人捧腹大笑功效的作品:
观察自己
经过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我是一个爱挑食的孩子。
在吃饭方面,我知道我做错了。我不爱吃青菜、西红柿、青椒、还有茄子。它们是我最讨厌的几种蔬菜。每当妈妈做这几种蔬菜,我都一口也吃不下去。自然,妈妈也会这样生气地教训我:“不能挑食!所有的蔬菜都含有丰富的钙、铁、还有维生素!”我知道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不会再让妈妈生气了。
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观察,你们的呢?(179个字)
爆笑指数:★★★★★
(由于每人笑点不同,爆笑指数因人而异。)
爆笑理由:
1、这次习作,我的要求是“观察自己”,观察班会前后自己在遵守纪律方面的变化,观察期限是最近几天。而这位同学的观察期更长——“经过这几年的观察”。特别可爱,特别可乐。
2、其次,作文要求是“观察自己对遵守纪律方面的变化”,这位同学反思的却是自己“是一个爱挑食的孩子”。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学生一直都恪守学校班级的各种纪律,是一个好学生。我为什么这么肯定他不是偏题了呢?因为从一年级到现在,他在纪律方面真的做得十分完美。所以,在班会课上,我嫌学生不遵守纪律时,他反思的却是“自己爱挑食”。你让他反思自己行为上的问题,他老老实实地反思,他能意识到的问题只有这一项“自己爱挑食”。他的老实,让人忍不住想笑。
3、最让我开心的一点是,他的作文虽然很短,但是文通句顺,不用我费心修改。这个学生虽然不是反应最快,最聪明的,但却是最踏实,最勤奋的,老师的要求,他都会尽全力去理解,去落实。因此,语文中最难的部分——作文——他从一开始就做得很好。这让人忍不住开心,这笑是欣慰的。
第二篇:
自己的变化
有一天早上,马上就要晨读了,我发现有三位同学在拖地,还有人在扫地。老师说过打扫卫生的时间是下午放学,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明知故犯。虽然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但受他们的影响,我也想去拖地。我加入拖地同学的阵营之后,又一个男同学跟我一样,也跟着来水池边洗拖布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师看到我们没有在晨读,就生气地冲我们喊:“赶紧回班,把卫生工具放回原位,回座位读书!”
这时,我已经有预感,老师又要“火山爆发”了。班会课上,老师气极了:“你俩知道吗?他们几个人晨读期间拖地,我不生气,但是你俩一直都能遵守纪律,可现在连你们也把班级纪律抛到九霄云外了吗?”
但,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心里腹诽:“老师,你光说我俩,还有别的同学也拖地了,你是不是把她忘了?”
回家后,开始写作文,我才反思到自己的错误——我的确不该在晨读时拖地,我也不该拿违反纪律的同学为自己开脱,我最不应该的是把规则和纪律忘得一干二净。
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408个字)
这是让人皱眉思索的文章。因为这位学生想表达的意思很丰富,很复杂,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句式杂糅的毛病。我不仅需要揣摩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还需要帮助她找到合适的句式,当然需要我很认真地皱眉和思索。
第三篇:
观察自己
有一天,老师生病了,只有下午来学校了。今天,又没来,而且是一整天。
老师没来的那一天半,我承认我做得不太好。晨读的时候,没有很认真。文文读得很认真,嗓子都喊哑了。其他同学连读都没读,扫地的、拖地的、走动的,竟然还有打闹的。哎,晨读简直乱成一团了。
老师来了后,大发雷霆,让我们连续反思了整整三节课!我们所有人都一动不动地坐着,教室里安静得,哪怕一根针落在地上,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第一节课,我只是干巴巴地坐着,脑袋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想;第二节课,反思反思了一半,又不禁想起了巴啦啦小魔仙里的严莉莉;第三节课,我下定决心了,一定要按老师要求好好反思自己,我反思的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好好和同学玩耍。
以前,我只以为所有老师只需要对学生发一下脾气,随便留些作业,再上几节课而已,很简单,很容易。而我们学生则需要辛苦地学习、遵守规则什么的。这次班会上,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了很多,而这样教诲的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些话也让我明白老师和家长也有他们辛苦的地方,可是作为孩子,却并没有体会到过。
我要对爱我的家人说一声,我爱你们;也要对尽心教育我的老师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478个字)
这篇文章最值得赞赏的是这段话:
第一节课,我只是干巴巴地坐着,脑袋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想;第二节课,反思反思了一半,又不禁想起了巴啦啦小魔仙里的严莉莉;第三节课,我下定决心了,一定要按老师要求好好反思自己,我反思的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好好和同学玩耍。
这段话写出了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真实的普遍的反思心理。我相信,有一些学生在面对成人的反思要求时,会是这样的反应——大脑空白、浮想联翩。可以说,这才是儿童世界的真实写照。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得者李东华曾在文章中写到:“能否深入表现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情感,是检验儿童文学艺术水准的有效标准。”
而这位同学的这段话却达到了这样的水准——描写出了具有普遍性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情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成人去赞美吗?
我相信,最能懂得儿童心理的就是儿童自己,当然,最能描写出“具有普遍性的儿童的心理和情感”的也是儿童,因此,引导和帮助儿童获得课标要求的写作水平是我们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儿童历来缺少的不是“心理活动”,儿童缺少的是“表达意识”和“写作能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