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三尺讲台,不忘儿时梦想——写给自己的第20个教师节

  敬畏三尺讲台,不忘儿时梦想
 
  ——写给自己的第20个教师节
 
  我上小学的时候,总觉得老师是天下懂得最多,说话最有趣、最好玩、最讲理的人。我经常幻想,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讲台上当老师,那该多好呀。
 
  18岁师范毕业后,我如愿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刚走上讲台的我,语言简单、词汇贫乏,备课时,经常把自己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写下来,真有点怀疑自己的当初的选择。
 
  时光匆匆,还好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坚持,一直在三尺讲台上坚守。
 
  如今,执教20的我,特别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因为——
 
  备课时,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备课时,从来不用别人设计好的教案。我喜欢自己设计教学过程,自己画每篇课文的思维导图,自己总结每课的写作方法。
 
  这样备课费时费力,颈椎经常“提意见”,但是每当我想通一个问题或者想到一个好点子,那感觉比中彩票还兴奋。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编排顺序,我一直没想明白,直到今天终于想通了。第1课《观潮》是时间顺序。第2课《走月亮》是“移步换景”,也可以理解为“空间顺序(不同地点)”。第3课《现代诗二首》是略读课文,很简单。第4课《繁星》,是巴金先生先后三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察星空后写的文章。
 
  孩子们只有学了有关“时间”和“地点”的文章,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才能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下的景物不一样,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孩子们同样也能理解,时间在变,地点在变,但巴金先生对繁星的喜爱却一直没有变。
 
  上课时,学生是我的老师
 
  上课时,我经常忘却周围的一切,全身心投入课堂。当看到孩子们小手高举,两眼放光,听到孩子们对答如流,有理有据......自己备课时的苦和累也会一扫而光。
 
  课堂上,与其说我教孩子们学语文,不如说我们相互学习。比如上第1课《观潮》时,我没仔细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出示这一张课件后,我脑子里想的是:“钱塘江不是流入东海吗?怎么书上写的是涨潮时,江潮从东往西,到底怎么回事?”我站在讲台上支支吾吾,很尴尬。
 
  细心的孩子发现后,马上举手告诉我:“黄老师,你看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你这样就看明白了。”
 
  还有的同学说:“江潮从东海而来,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东面的湾口很宽,西面的很窄,江潮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拜的壮观景象。”
 
  在孩子们的耐心讲解下,我终于明白了:平时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是涨潮时,水平面变化导致江水倒灌,江潮是从东往西奔涌的。
 
  哎,我简直成了“固定思维”的代言人,自己为什么不能换个思路想问题呢?谢谢孩子们,你们是我的老师。
 
  下课后,及时反思进步快
 
  这两周,一上完语文课,孩子们写课堂笔记和小练笔。我自己也“趁热打铁”,赶快记录课后反思,孩子们写完,我也记录完毕。既能完成当天的教学反思任务,还可发布在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分享给更多的老师和家长们。
 
  我能养成及时反思,随时记录的好习惯,要特别感谢我们高新三小的谭校长。从2012年开始,谭校长为了减轻我们手写课后反思的负担,她鼓励我们“一课一得”,让我们在QQ空间记录每一课和每一单元的教后反思。同事们之间都相互加好友,这样大家就可以资源共享,一同进步了。
 
  刚开始,我真不知道怎么写教后反思,一想到领导和同事们要查看,只能像挤牙膏一样,一点儿一点儿慢慢“挤”。不知不觉,我已经在QQ空间坚持记录教后反思8年了,现在终于敢把自己的反思分享给更多人了。
 
  思考,可以让人进步。
 
  反思,可以让人更快地进步。
 
  下班后,多读书提升自我
 
  平时下班后,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
 
  我爱读书,我儿子爱读书,我的学生也爱读书。
 
  坚持读书,我最明显的变化是,课堂语言丰富多了,精彩语句,张口就来;引经据典,“金句”不断;孩子们听讲专心,笑声不停。
 
  有时候,给孩子们讲作文,直接口述一篇精彩的范文,孩子们叹为观止,羡慕不已。
 
  我再也不用像刚上班的时候,把上课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下来了。
 
  这20年,
 
  感谢三尺讲台,让我一直保持前进的动力。
 
  感谢孩子们,让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现在孩子们见多识广,我肯定不是他们心中懂得最多的老师。
 
  如果我继续坚持多读书、多思考、多记录,会不会成为他们心中说话最有趣、最好玩、最讲理的老师呢?
 
  但愿如此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