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双喜是如何成功化解矛盾的 ——从《社戏》中学口语交际

  教
 
  师
 
  节
 
  快
 
  乐
 
  名师简介
 
  谭兴茂,长沙市开福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
 
  看双喜是如何成功化解矛盾的
 
  ——从《社戏》中学口语交际
 
  长沙市开福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谭兴茂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社戏》。《社戏》中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其中双喜是“最聪明的”。他心细如发,乖巧伶俐,特别是说话很不一般。
 
  当外祖母担心“不可靠”时,双喜马上“看出底细”,并且列举让人信服的理由。当母亲站在桥脚盼我们回来时,他又能“忽而大声”报平安,宽慰“母亲”的心。当六一公公责怪我们偷豆不好好摘时,他拿出“我们请客”来回答。总之,每次他都能使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小小双喜到底是如何成功化解矛盾的呢?请看:
 
  摄图网_500598175_wx_教师节信封祝福(非企业商用).jpg
 
  一、“看出底细”打包票
 
  “我”没看成戏,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在讲戏,看到“我”不开口,大家都叹息且表示同情,但又无可奈何。只有双喜想出了办法:用八叔的航船。可是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又看出底细来了。”
 
  这“底细”是什么?就是外祖母说的“不可靠”。
 
  晚上,几个孩子,驾着平桥村唯一的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去看戏,“不可靠”的地方多着呢。一是人身安全;二是航船本身安全,例如会不会把船弄坏;三是船上的财物,例如煮豆器具、油盐等会不会弄丢。放在现在,没有哪个大人同意小孩子用你的船,也没有哪个大人同意自己的小孩驾船去看戏,原因很简单——安全。
 
  可是在平桥村,祖母担心的不是弄坏弄丢。因为孩子们都会驾船,而且根本不是第一次集体驾船出河,这从后面的分工合作、驾驶娴熟等情节中可以看得到,航船本身安全这一点外祖母不担心。外祖母也深知孩子们不会乱动、偷拿船上器物设施,财物丢失的可能性很小,外祖母也不担心。
 
  外祖母唯一的牵挂就是人身安全。聪明的双喜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外祖母是疼爱自己的小外孙和一群孩子,生怕有什么闪失,所以,双喜“看出了底细”,直接打包票。
 
  这“打包票”的几句话,哪一句都是紧紧围绕大家的安全来保证的:
 
  “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船大,平稳;不乱跑,是关键;识水性,有保障。况且双喜是“大声的说”,足见其理由充分、信心十足。难怪外祖母和母亲听了以后,“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
 
  双喜成功劝说外祖母和母亲,最主要的是,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核心,直接打消了长辈们的顾虑。这样的小孩,真是孩子们的领头羊啊!
 
  二、“忽而大声”报平安
 
  去归去,母亲还是放心不下,早早地站在桥脚上等着孩子们回来。
 
  “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回来时已经“过了三更了”,那么母亲什么时候来的?她怎么熬过这“三更”的?
 
  肯定来得很久了,肯定等得不耐烦了,肯定在心里已经想象过很多不测了。不然母亲不会“颇有些生气”、不会责怪“怎么回来得这样迟”的。
 
  当然,一般小孩不会明白长辈们这种揪心的牵挂,但是双喜明白,你看他:
 
  “都回来了!哪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地说。
 
  隔得还很远,模模糊糊看着一个人,便料想是迅哥儿的母亲,站立船头便“对伊说着话”,此贴心其一。“大声的说”,声大显底气,“忽而”,时间短促,平安报得非常及时,此贴心其二。“都回来了!”表明一个不少、个个平安归来,人未上岸先宽其心,此贴心其三。
 
  所以,迅哥儿的母亲先是生气,继而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双喜又成功地宽慰了迅哥儿的母亲,这样的小孩,真是长辈们的贴心小棉袄啊!
 
  三、“我们请客”展民风
 
  孩子们知道,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恐怕会挨骂的,他们甚至想好了应对的办法。直到第二天向午,八公公并没有来“兴师问罪”,倒是六一公公来了:“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先说说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六一公公是一个淳朴善良可爱的乡民形象。
 
  再说双喜:面对六一公公的责骂,双喜没有表现出惊吓之色,倒是大方、机智地化解了矛盾,并使六一公公转怒为“笑”。看双喜是怎么说的: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他说了四层意思:“是的”,对于六一公公讲的“偷”,毫不掩饰,毫不推诿。“我们请客”,他知道,祭出“请客”大旗,就能转危为安。“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说的也是事实,嫌六一公公家的太小。“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典型的转换话题,转守为攻,反责怪。四层意思,有理有据,但为化解矛盾立下汗马功劳的却是“我们请客”。
 
  六一公公听说是“我们请客”时,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双喜毕竟是平桥村人,身上有着平桥村人热情、淳朴、善良的品德。双喜也深知,在平桥村,“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双喜用“我们请客”又成功地化解了矛盾,在这种淳朴民俗民风浸润下的双喜,真是平桥村的代言人!
 
  总之,双喜就是一个乖巧伶俐、能说会道的小孩子。曹操曾赞叹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作为平民百姓,我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我希望“生子当如小双喜”。
 
  他是孩子们的领头羊,长辈们的小棉袄,平桥村的代言人!
 
  这真是:能说会道解矛盾,暖意贴心现民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