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写作的《慈母情深》课文解读——感受真情,更学习方法

  感受真情,更学习方法
 
  ——指向写作的《慈母情深》课文解读
 
  《慈母情深》我上了4节课,确切点说,是5节课。
 
  第一节,疏通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节,熟读课文,反复读第7、19、30、32自然段,完成课后和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就这样结束了?怎么可以?文学大师的文字难得一遇,字字珠玑,怎么能就这样轻易放过?第三、四节课进入我的轨道:寻找《慈母情深》里的写作秘诀,周五下午的延时,意犹未尽,捋一捋,又用了一节。
 
  一、紧紧跟随的环境。
 
  厂房低矮,非常压抑,狭窄的厂房,光线阴暗,酷暑炎夏,犹如蒸笼,四壁潮湿颓败。
 
  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个工人,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噪声震耳欲聋。
 
  作者浓墨重彩描绘母亲工作的环境,让读者感受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表现出母亲挣钱的艰辛。
 
  二、海量语言(没有提示语)。
 
  “你找谁?”
 
  “找我妈。”
 
  “你妈是谁?”
 
  “那儿!”
 
  “妈——”
 
  “妈——”
 
  “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以上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量多
 
  2.文字少
 
  3.段落多
 
  4.没有提示语
 
  震耳欲聋的噪声中,一个急于赶工多挣点钱的母亲,一个急于要钱又心怀愧疚的少年,任何提示语都没有必要,任何解释介绍都是多余。
 
  三、放大有价值的瞬间。
 
  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瘦弱的脊背,龟裂的手指,皱皱的毛票,犹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母亲的劳累、疲惫,儿子的愧疚、自责,跃然纸上,如一副木刻版画铭刻在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深处。
 
  四、反复。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重复出现的“我的母亲”仿佛让读者听到满怀愧疚、自责的呐喊,字字有情,催人泪下。
 
  四个“立刻”反映出母亲挣钱的急切、生存的而不易,一个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的母亲,一个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拼了性命挣扎的母亲。
 
  五、委婉含蓄地表达感情(爱,不要说出口)。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有些感情,不需要说出来,她藏在一些微小的动作里,藏在含蓄得到省略号中,酸甜苦辣,各有体会,万般情愫藏心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六、家常话
 
  “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旁边的女人”没有母亲的见识,看不惯母亲给儿子钱买闲书,淳朴善良的母亲觉得给儿子钱买闲书天经地义,没有煽情、没有渲染,两个母亲都是天然本色,无任何雕饰。
 
  七、首尾呼应
 
  开头:我一直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结尾:母亲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八、文学大师写的也不过是琐细小事。
 
  感人至深的一个温情故事,其实只是一件琐细的小事——要钱买书,像极了现在的要钱买玩具、买衣服……像极了疫情封控期夹到你碗里的那片肉,像极了过马路时那双担心的眼睛,像极了你晚归时那焦灼、企盼的身影……
 
  小海螺说
 
  就这样,五节课,《慈母情深》被我像吃甘蔗一样,削皮、砍段、咀嚼、吮咂……还剩点渣,也没扔,加点水,再榨尽最后一丝甜,总算没浪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