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亲子阅读三招

  我家的亲子阅读三招
 
  文/橘子老师
 
  世界读书日在即,苹果校长提议:你有什么好的亲子阅读方法吗?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其实,谈不上什么方法,第一次做母亲,第一次深度参与亲子阅读,很多实操都在摸索中。我尝试了不少亲子阅读方法,有些是前辈们的经验分享,有些是自己“胡乱操作”收获的点点启发,现在整理出来,和大家在亲子阅读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勉。
 
  刚开始让儿子接触绘本,其实我也是懵懂的。这么小的孩子可以读哪些绘本?孩子太小,阅读时没有任何回应,到底听进去了吗?和学龄前的小朋友一起阅读,可以有哪些方式呢?
 
  这些困惑,不少刚开始尝试亲子阅读的家长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纠结。先来说说哪些绘本可以读。其实只要打开网络或者购书软件,就会发现里头罗列了不少书单:0到1岁的、3岁前的、3到6岁的……哪个年龄该读哪些书籍,分得很精细。
 
  不过,我从未按套路出牌。网络上的分级阅读可作参考,但绝对不是“圣旨”。我相信,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绘本的兴趣、理解、吸收也都各不相同,不都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最适合什么书?
 
  家里的书柜里一直放着《我爷爷变成了幽灵》,这是一本有关“死亡与亲情”的绘本,我曾经在五年级的课堂上,给孩子们分享过,学校也有老师在写作课上专门运用过这本书。看上去,这本绘本的内容有些偏难,情感也很丰富,小孩理解起来确实费劲。很长一段时间,它都静静地立在书柜里,儿子没有机会读到它。一次无意中的整理,我找出了这本书,试着给儿子读了读,没想到,当时还不到一岁半的儿子,听完故事,小嘴撇得可以挂个壶。他似乎知道了“变成幽灵”就是永远不会回来的意思,读完故事,他不停地喊着爷爷,要爷爷抱。
 
  我很惊讶,也意识到了,阅读好像没有那么严格的年龄限制。为什么不多给儿子尝试一些之前没有读过的绘本?于是,家里多了不少不同类型的书籍,从最开始的认知类、故事类拓展到了科学类。
 
  刚开始,我们给儿子读书,他都没有太多的回应,我们就好像在台上唱着独角戏的演员。有段时间,给儿子读《宝宝的牛顿力学》,他都表现得没什么兴趣,常常是书读到一半他就跑开玩小汽车去了。本着有始有终的原则,即便是这样,我也坚持把整本书读完。我本以为,这本关于牛顿力学的绘本儿子并没有听进去,可是有一天,他拿着小球在家里扔,边扔边说,小球掉下来是因为地球引力,我才知道,其实他的小脑瓜在我们阅读时一直没有停止运转。
 
  果然,多一些尝试,再有一些耐心的坚持,总能在孩子身上发现惊喜。
 
  现在,儿子已经三岁了,从最开始大人给他读,到后来的互动阅读,再到现在他能一个人安静地拿着一本书,一页接着一页,嘴里还念念有词。我想,这与长期的坚持密不可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开发新的阅读方式,希望时刻保持儿子的阅读新鲜感,同时也在尽力抓住每一个促成阅读的机会,引导他把读书当作生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这两年多来,儿子看了不少绘本,有了一定的故事积累,单纯的阅读有时不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怎么让他每一次看书都能全神贯注,我思考了一些方法,践行后发现对儿子来说,确实有效:
 
  01
 
  阅读时机很重要
 
  儿子第一次坐飞机是在一岁半去三亚的时候,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尝试。飞机给他带来了新鲜感,但是怎样利用好这次新鲜感,让儿子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呢?很简单,就是阅读。出发之前,我特意给儿子挑选了随行的绘本,其中一本就是接力出版社的《揭秘机场》,里头生动地介绍了怎么值机,我们的行李托运后去了哪里,机场里有哪些交通工具,有哪几种登机方式等等。
 
  在等待登机的两个多小时里,我翻开绘本,对照机场里的实物,一样一样讲给儿子听。书本上的每一个图像,都能在眼前的现实世界中找到对应。那漫长的两个多小时,我们就蹲在候机大厅的落地窗前,每开过一辆车,儿子就兴奋地在绘本上找到对应的车辆,告诉我这是牵引车,那是摆渡车。更令他兴奋的是,一上飞机,空姐就送来了一个小小的面包,和他在绘本里看到的飞机餐一模一样。下了飞机,我们去传输带等待行李,他更是在传输带前撅着屁股仔细观察了半个多小时,每当一个行李箱从出口传送出来,他都会转过身对着我笑,那神情好像在说:“看!我就知道!”这股新鲜劲,在整个旅途中被不断强化,让这本《揭秘机场》成了他百读不厌的书籍。
 
  那一次的三亚之行,儿子爱上的不止这一本书,因为对整个行程有预设,所以在选书时早有设计。《揭秘机场》《鼠小弟去海边》《好想吃榴莲》……每一本都精心挑选,和行程密切配合。我把这种阅读称作“相关阅读”。
 
  这个“相关阅读”的方法后来被沿用到节日:春节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圣诞节的《大圣诞老人和小圣诞老人》;遇到节气,再读一读《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总之,每一个阅读时机都不轻易放过。
 
  02
 
  该读什么书?敏感期是个好参考
 
  儿子两岁左右的时候,阅读量加大,一周20本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图书馆里有那么多绘本,先给他借哪些回来读呢?我似乎没了主意。
 
  一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儿童敏感期,我突发奇想:敏感期里头是否有选书的灵感?果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经历不同的敏感期,儿子即将经历这些敏感期,能否通过阅读提前进行引导呢?有了科学的指引,选书变得容易了许多。
 
  两岁,儿子从呼喊自己的小名渐渐变成了用“我”指代自己,这是自我意识萌发的表现之一。从此刻起,儿子的物主意识开始建立。事不宜迟,马上借来泽赫拉·希克斯的《都是我的》,绘本中那只偷吃老鼠零食的海鸥不就是现实生活中偷拿别人玩具的儿子吗?通过绘本引导儿子的物主意识要比单纯的说教有效的多。
 
  根据儿童敏感期的指引,我为儿子借回了适合不同敏感期阅读的绘本。有段时间,儿子对颜色非常敏感,《变色龙卡罗》《自己的颜色》很好地帮助他建立了颜色的概念;有段时间,儿子时常无来由地哭喊、发脾气,《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我的情绪小怪兽》帮助他畅快地发泄了情绪;为了避免儿子进入恐惧敏感期后会害怕无助,我们又借来了《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恐惧梦》帮助他提前认识恐惧。这些绘本,让他平稳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关键时期。
 
  03
 
  将游戏融入绘本之中
 
  随着长大,儿子的语言越来越丰富,小脑瓜里的想法也越来越多。他不再只一味地接受我们的阅读,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所以,在阅读中他时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搞得我们措手不及。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苦恼:要不要停下来回答他那些看似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问题?这样会影响儿子的阅读连贯性吗?那次我们一起读《餐具总动员》,儿子的反应给了我启发。
 
  刚翻到扉页,他就发现了那幅有趣的图:一个戴着眼镜的咸梅罐正在织毛衣。此时此刻,儿子的祖祖正坐在沙发上,戴着一副老花镜,埋头认真地织着毛衣。儿子的注意力立马从书本转移到祖祖身上,他开心地跑到祖祖面前,指着她说:“祖祖是咸梅罐老奶奶!祖祖是咸梅罐老奶奶!”不管我怎么喊,他也不可能再回到故事情节里来了。
 
  干脆顺其自然,我立刻发起了一场“寻找祖祖”的活动,让儿子在绘本中寻找“祖祖”在哪里。他跑回我身边,兴趣盎然地翻起了《餐具总动员》,一页也不肯放过,最后,他在绘本里一共发现了8个“祖祖”。他开心极了。
 
  后来,再次阅读这本书,我们还在厨房里玩了一场“寻找米箱大婶”的游戏。
 
  阅读,不一定非得逐字逐句,也不一定非得“老老实实”,适当停下来,玩一场与绘本相关的游戏,听一首与故事相关的歌曲,在情景中参与、体会,也是不错的方式。
 
  从5个月时起,儿子已将“看绘本”这件事坚持了34个月。34个月在他漫漫的人生道路中并不算长,但他从中收获的快乐、惊喜却像一颗种子,在他小小的心中萌动,也定会发芽壮大,长成参天大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