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人人皆知的

  少用人人皆知的
 
  前两天,去翁浦公园。
 
  在藕香桥上,听到好响的蛙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现在不要说稻香,连藕的叶都还没从水中冒出头来。
 
  但蛙却已经在这个季节挥霍自己的青春了。
 
  我对着桥下的那片水塘,微笑。
 
  这两天在看一本叫《诗人十四个》的书。
 
  所谓诗人,一半是诗,一半是人。
 
  回想自己读书时,背诗,背词,可能是因为自己愚钝,也可以是老师无心引导,我们心里装的,只有作业,考试,操场,未知的未来,破碎的青春情愫。
 
  我们根本不知道诗歌的美好。
 
  我们根本不会懂得去体悟作者与诗句之间的互相感召。
 
  那可能是一种陪伴,也可能是一种支撑。
 
  现在也是这样,我当老师的,同样对学生无心引导。
 
  因为考试的压力,还是其它,我不知道。
 
  诗歌,特别是古诗,应该是有一种感召的力量的,尤其当你焦虑的时候,它可能会给你一种抚慰或者一种指引。
 
  它还可能让你的精神世界拓得无限大,主要是纵向的。通过想象。
 
  课堂上,我们经常性讲到双关,还有言外之意。
 
  善于处世的人,可能最会玩弄这种机关。
 
  而我,虽然到了这个年纪,但在处世方面,还是停留于天真烂漫阶段。
 
  中国文字的玄妙,对于学中文的外国人来讲,可能更是云里雾里。
 
  比如,有时间再约,它的言下之意是后会无期。
 
  比如,求人办事,对方告诉你原则上可以,那意味着不行。
 
  如果对方对你说原则上不行,那意味着是可以办到的,只是你要付出点什么。
 
  如果你听到“我尽量”,言下之意,能有可能是“别指望我”。
 
  而听到的是我回去想想,或回去再研究一下,那么,就是告诉你“没戏”。
 
  如果听到“你也一起来吧”。你以为对方真的想邀请你?不是的了。他“只是跟你客气客气”。
 
  如果换成很短暂的话,“来!不来?我砍你!”那估计对方是真心想跟你在一起。
 
  单位里有同事在交流、汇报的时候,总提到“说实话”这个口头禅。
 
  总让我感觉,这位同事平时爱讲假话。
 
  “笑死人了”,那是嘲笑。
 
  “笑死了”,那是真的笑。
 
  聊天时,提到我家“某人”,那是爱人,是自己人。
 
  而提到“某些人”,那是仇人,那是可恨之人。
 
  还有,当你听到人家说,让我说句公道话,说明他是有偏心的。
 
  我对事不对人,说明我就是针对你。
 
  我不喜欢麻烦别人,其实就是告诉你,我也不喜欢别人麻烦我。
 
  单一个“好”字,混搭一点东西,含义天差地别:
 
  “好。”=“好的”。
 
  “好呀”=“好的呢好的呢~”。
 
  “好吧”=“随便你了”。
 
  今天翻《世说新语》,重温了新亭对泣。
 
  今天翻《晋书》,记住了青衣行酒。
 
  在楼下看窗外的世界。
 
  这个世界,被窗这么一框,就显得很小。
 
  尤其是黄昏,太阳圆圆的不刺眼,缓缓的被地平线一口一口吃掉。新城大桥复桥,飞奔过去飞奔过来一辆辆的车。
 
  人们是在赶时间,可时间又真的省下来了吗?
 
  它们又最终被浪费在哪里?
 
  我是一个普通人,资质平庸,问题多多。
 
  这辈子做错了许多事。
 
  更多的,是没做好事。
 
  当然,从来不会去故意伤害别人。
 
  人这一辈子,给自己一个定义,定义所谓的“意义”。
 
  然后自己逗自己玩。
 
  工作是意义,赚钱是意义,享受是意义,逆行是意义,实业是意义,相夫教子也是意义。
 
  怎么样让这种意义变得有优越感和自我认同?
 
  修炼!
 
  昨天,录了李镇西的一段文章。今天继续。
 
  今天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
 
  都很熟悉的材料,拿来教育人可以。当成写作素材,就不太好。
 
  写作素材,忌熟。同学们在写讨论类文章的时候,少用人人皆知的素材,除非你有新解。
 
  钟南山院士。
 
  17年前,在“抗击非典”的严峻时刻,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呼吸病学的顶尖级专家,他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那年他已经67岁了,可是一直奋战在前线,为中国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立下了卓著功勋!他因此被评为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当时给他的颁奖辞是这样写的:“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对了,同学们可能已经猜出他是谁了,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钟南山院士。
 
  最近大家可能听说了正流传的这么一句话:“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足见钟南山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
 
  今年,当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出现时,许多人还没意识到病毒的凶险程度,他便以自己精深的专业素养第一个告诉大家真相:“新冠病毒有人传人的危险,请大家没有特殊情况千万别去武汉!”但是,已经84岁高龄的他,却毅然奔赴武汉,来到疫情最严重也最危险的第一线。在火车上他一边吃着盒饭,一边研究疫情,后来实在太累了,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这幅照片感动了无数人,大家称赞钟南山院士是“逆行者”!
 
  可能有同学还不知道,钟南山年轻时是一名运动健将。1958年8月,在首届全运会的比赛测验中,钟南山以54.2秒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6秒400米栏的全国纪录。我想说的是,如今,84岁的钟南山依然是一名青春依旧的运动健将,他以自己的专业,更以自己饱满的生命,引领全国人民和新冠病毒赛跑,冲在抗疫斗争的最前面!
 
  在他冲锋陷阵的背影上,写满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叫“科学”、“专业”、“无畏”和“担当”。
 
  (写于2020年3月26日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