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叶的故事

  一花一叶的故事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王丹蕾
 
  6月,天气逐渐炎热,黑板上倒计时的数字越来越醒目。我刻意在板书时不去看那个数字,好像生怕它刺痛些什么。在枯燥和一成不变的复习课开始之前,语文课课前演讲依旧在坚持,关于文字和生活的分享依旧在继续,教室里依旧有笑声,有掌声,我和教室里的他们都无比珍惜。
 
  同时,课堂上、课堂下,或是嬉闹中,或是沉默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大家的眼神里有什么在变化,是什么呢?我们似乎都不想说。
 
  一日,在食堂吃完饭之后,心头并不轻松自在的我突然想到校园里走一走。一路上,一些我以前从未关注到的小花和小草跳入了我的眼帘。我才恍然发现,夏日,万物繁盛喜悦,本就是最美的季节。而我辗转于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与它们擦肩而过。我不禁想到,草木有本心,我心头的烦忧,也许这一花一叶,它们最是懂得。那么他们——我的孩子们呢?他们心中想说的呢?回到办公室,我开始构思这个写作任务,但心中也有些忐忑。6月初,学业如此紧张的他们,是否还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完成这与考试关系不那么紧密的写作吗?第二天语文课,我和他们分享了我的这个想法,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眼中跳跃着兴奋的光芒。不放心的我,再次强调,这次写作不做强制要求,想写的孩子两周后把文章交给我。
 
  端午节假之后,收稿的期限也到了,我早就说服了自己,若没有几个孩子交作品,也没有关系,我都理解。可是,再一次让我没有想到,每一节语文课后,都有孩子拿着本子给我,有的一脸羞涩,有的一脸神秘,还有的在我不知道的时候,把本子偷偷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到7月初,我竟然收到了几乎全班的本子。每天,阅读他们的文字,我都沉浸在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和欢喜中。读着他们的文字,我时而开心,时而惊喜,甚至,有时,我的泪水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
 
  你瞧,一片平凡的叶子,他们观察到了它颜色的沉淀,脉络的变化,感受到了那小小叶齿的锋芒,还闻到了那淡淡的草木香。一朵落在泥土里的小花,他们小心翼翼拾起,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夹在书页中,感受着它的温度。他们还从一花一叶中看到了一个世界,看到了自己的故事,这故事里有迷惘的泪水,还有成功的欢笑,还有那一个、那一些一直一直守护着却也许被他们忽视的人。
 
  那个走得飞快的少年,只想驻步,对那个老师说声谢谢;那个一直理性而清醒的女孩用她的笔轻轻地诉说着永远;那个似乎总长不大的男孩竟不愿意脱下校服,在问着自己:这是怎么了呢;那个平时不善言语的女孩在写着那朵小花,又不只在写那朵小花……他们在用一花一叶说着再见,还有很多很多平时没有说出口的话语。这些话语是那样打动着我的心,触摸着我的心。
 
  感动之余,我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写作教学。回想自己布置这个任务的初心,一方面我是想要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不要因为一切理由而变得麻木;另一方面,我也想锻炼孩子们升华文字主旨的能力,让他们的文字有细节也有深度。更重要的是,我想让他们在离开这里前还留下点什么。他们积极回应了我的希求。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其他的思考。平时在课堂上,我们总会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好文章?立意,构思,选材这些当然样样要学。但是,这些还绝对不够。还有一点更重要,那便是写自己真正想写的,想记录的,让写作根植于自己生活的沃土。
 
  前一阵看到一本书中,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初中的孩子正在少年时期,我期待他们的文章本色而明净”,什么是“本色”呢?是指写自己看见的,写自己所知道的,写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要存着一份心,说我“应当看见什么,应当知道什么”。回到这次写作,为何写作任务布置下去,孩子们能如此积极,完成的质量又如此之高呢?
 
  根本原因还是这些文字是从他们心底涌出来的,是真实发生的,是他们真正想写的。我也想到,平时一说提高写作的方式,学生总会说要多看书,多练笔,多摘抄好词好句,但却总会忘记一点:要多观察生活!
 
  让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再放慢一点!朱光潜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慢慢走,欣赏啊”的文章。这种“慢慢”的态度,关乎作文,更关乎做人,关乎人生!
 
  一花一叶说再见,我不想和他们说再见,可是又必须说再见。那些当面说不出来的话语,就用笔来轻轻诉说吧。别让写作成为一种负担,而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它本色,让它明净!这是这次写作经历带给我的思考,带给我的收获。
 
  同时,对于他们,我亲爱的孩子们,写下这段文字时,离毕业只有2天了。这三年,我就如这校园里最普通的一朵花,一片叶,陪伴着他们,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而今,他们要离开这里,我则原地驻守凝望。心中有万般不舍,但我们的故事如这一花一叶,继续生长在这片校园,继续开放在彼此的心田!
 
  待他日归来,我还是那朵一直很爱很爱你们的“红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