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

  老房子
 
  文/筱昀
 
  回老家办事的空档,顺便,和家人一起回老房子走了一趟。
 
  依然是那个长长的坡,走不到三分之一就开始气喘吁吁,再坚持坚持,才能在最后三分之一处,看见我们家的老房子。不同的是,先前铺满落叶的陡峭小径,变成了略微宽大平坦的水泥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我们的老屋子脚下。
 
  这个曾经讨厌极了的地方,如今看起来却那么亲切。大门用白瓷砖贴过,依然闪亮如初。高大的门头上,“吉祥门第”四个红底黄字,寄托了一家人最美好的希望:吉祥就好,平安就好,顺遂就好。红砖镂空围墙,除了安全作用外,还有一丝农家人内心里想要讲究的小排场。门口的两排瓷砖坐墩,是我们夏天吹风乘凉的好地方。
 
  曾经的红漆大门,在风吹日晒雨淋的岁月里,已经斑驳出白色的风霜。推门进去,那方砖砌就的院子,砖缝里长出了高高低低的青草,旺盛的一处,还开出了黄色的蒲公英花,在温暖的阳光下,独自摇曳,独自芬芳。
 
  从骨缝里都渴望着阳光的我,忽然想起了那个恬淡温馨的暑假。做完手术一直在休养的父亲来看望我,经常坐在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着孙子、外孙女在学步车里滑来滑去。他眯缝着细长的眼睛,淡淡地笑着,偶尔伸出手去,低声告诉还不太会说话的孩子,要慢点,慢点。阳光下的天伦之乐,让父亲暂时忘记了病痛,他出神地看着小生命在阳光下,一点点茁壮。我看着阳光下的父亲,也暂时忘记了忧伤。
 
  后来,先生专门为我和父亲拍了一张照片。小平房门口,高大却苍白孱弱的父亲坐在凳子上,怀里抱着大眼睛的可爱外孙女,我站在他背后,我们脸上,有星星点点的阳光,还有希望时光永远停留的怅惘。
 
  如今,父亲远去,孩子已经成了大姑娘。老房子悄悄变老,却把旧时光为我永远地珍藏。故乡的老房子,是父亲的模样。
 
  推门进到屋子里,熟悉的炕、楼梯,还有那口屋角的大水缸,这些老物件闪着回忆的光,把我拉入岁月更深处。孩子上幼儿园前的时光,一直在老屋子里被爷爷奶奶守护着,也被我们不断不断地牵挂着。每一个周末,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我们心里永远有一盏回家的灯。
 
  那个大炕,是孩子的地盘。她坐在炕上,隔着门帘,好奇地看着院子里有人进进出出;她看着熊熊燃烧的火苗,欢快地跳动着奔放的火焰,小手想抓住玩却又被奶奶笑着制止;她最喜欢站在炕头入神地看天线宝宝,奶奶会趁机把一勺一勺饭喂到孩子嘴里,希望这个心肝宝贝赶紧长胖。孩子还喜欢与家里的大白猫争夺地盘。每每猫在炕头踱步,孩子便紧紧盯着,冷不丁就抓住它的尾巴,把它扔下炕。白猫会轻功般,轻盈地落在地上,喵喵叫上几声,抗议完之后,便从门帘里挤出去找同伴捉迷藏。
 
  在炕上,孩子喜欢来回跑着转圈,手里甩着一块小毛巾,嘴里还嘟囔着咿咿呀呀的儿歌。玩得正欢的时候,门帘一掀,风尘仆仆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把宝贝急不可耐地抱到怀里,亲啊,说啊,总让孩子莫名其妙,却也咯咯笑着,搂着妈妈的脖子,仔细看着她,又欣喜地把头埋在妈妈怀里。
 
  这个山窝窝里的老房子,弥漫着丁香般浓郁的温馨。缕缕香甜,穿过岁月,一直缭绕在记忆深处。那搂着孩子在怀里呢喃的时光,也幸亏老房子为我珍藏。
 
  如今,孩子已经高出自己半头,老屋子也人去房空,只剩芳草萋萋中,阳光还是最初的模样。
 
  2020.4.22早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