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思小作家阅读专训
提升的不只是分数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逐步推行,大语文时代悄然来临,“得语文者得天下”逐渐成为共识,语文是母语,是工具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语文正在成为最重要最容易拉分的学科。
阅读,又是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一环,“得阅读者得语文”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
为什么阅读重要?
一
广泛阅读,可以学到许多课外知识
语文知识面非常广,书本知识有限,而广泛的阅读,正好可以进行弥补。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好句,优美的段落以及大量的写作素材。阅读,能够极大地拓宽知识面。
二
在阅读中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1、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过的字词,只是枯燥的释义,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忘掉,如果在课外阅读中,经常碰到这些字词,自然而然地就能慢慢理解。
2、增强词语的运用能力
有些词语,虽然老师讲的时候感觉懂了,但是并不知道具体怎么运用,进行课外阅读,可以了解到那些词语的用法,从新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与补充
语文有很多方法,比如修辞方法、写作方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等,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这些方法的好处,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在运用的时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4、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阅读量大的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较强,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更加准确。在考试中,不论是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还是对文章的细致分析,都能做出清晰的解答。
三
阅读可以增加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的这句诗,就体现了饱读诗书对气质的影响。
北大才女陈更,清华新生武亦姝都是才华横溢的女子,虽然她们并不是特别漂亮,但是她们在诗词大会上,用实力对苏轼的诗句进行了诠释。
四
阅读在考试中的分值高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题直接就是阅读,一共三段现代文阅读,一段文言文阅读,一段诗歌阅读,所有基础题都是夹杂在阅读中进行考查,如果阅读能力稍有差池,语文就很难考出好成绩。
五
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写出好作文
如果说作文是输出,那阅读就是输入。一般高考作文都要求字数较多,还需要引经据典,熟悉多种写作方法,运用大量写作素材,只有经过大量阅读进行输入,积累足够的知识量,才能在写作时思如泉涌,写出高分作文。
为什么语文非常重要?
1、从考试的分值来看
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三门都是主科,特别是高中阶段,这三门课的分值都是150分。分值越高,越容易拉开同学之间的差距。
如果想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语文成绩一定不能差。
2、数学的难度在降低
近年来,很多考生都明显感觉到,高考中的数学难度在降低,因为教育部对高考试题提出了新要求,要杜绝偏题、怪题等。这就导致了数学的区分度也相应地降低,得高分不再是多么难的事情,数学已经不是拉分的最重要学科了。
3、语文难度在增加
近几年,高考语文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对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语文想考100分左右可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想上高分却变得异常艰难,而语文学科的特性是大量积累与运用,想靠短时间的突击来提分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想要在高考语文得到高分,必须从小重视语文。
4、语文对其它科目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都其它科目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识字量的多寡直接影响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其它科目的对题目的理解与分析文字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其它科目答题的严谨性、完整性书写能力直接影响所有科目的卷面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偏科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偏文,要么偏理。如今,理科的难度做出了适当的调整,而语文难度却在逐渐提升,语文正在成为拉开分数的关键科目,所以,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阅读,阅读能力是语文各方面的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能力提升了,语文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所以我们主要谈一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一
阅读能力要从小培养
小学阶段,孩子开始读书识字,从这时候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因为小学课外时间相对比较多,作业量小,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课外书。而且,小学生脑袋里装的东西不多,看过的内容很容易就能印在脑海里,产生深刻的印象。
当然,不是说到了初、高中就晚了,最好的时间是意识到阅读重要性之后,立刻马上行动。
二
阅读书籍不应该局限于文学类
给孩子准备书籍的时候,要尽量丰富一点,不论是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历史、政治,各方面的书籍都可以让孩子翻阅,尽量让孩子多接触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也许孩子能从这些书籍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即使不考虑这么长远,各方面的书都阅读,也能增长孩子的见识,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
三
阅读要有计划
阅读一定要有计划,不能今天翻这本,明天又换一本,不论哪一本书,都应该坚持看完,可以暂停,但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很多孩子只喜欢看插图,一本书插图翻完,也就看完了,这样看书,完全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如果孩子太小,家长要给孩子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什么年龄段看什么书,看多少,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让孩子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将会终身受益。
四
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现在很多老师喜欢让孩子写阅读记录卡,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学生把这件事情当成了作业,当成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导致很多孩子摘抄的好词好句并不是他们真正喜欢的,而是随意写几个来应付差事,可能连文章的内容都没有看完,就直接开始摘抄了。
应该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做读书笔记:用专门的本子摘抄好词好句在书本上进行标记在文段边进行注解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对文章的时间线进行记录对文章的主要事件进行串联读书笔记的重点不在于写多少,而在于看完之后的复盘。
五
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不单单是看书,还要做读书笔记,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思考和联想。
当看到不理解的字词时,要通过上下文去推断它们的意思;当看到精彩段落时,要停下来,再读一次,仔细体会一下作者的写法,想一想为什么会让你觉得精彩,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让你觉得精彩的;当遇到看不懂的情节时,要仔细回顾一下,是不是前面留下的伏笔,如果不是,就要记录下来,后面肯定可以找到答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阅读能力对语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字、词、句、段、篇各方面对语文能力进行提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