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
陈思博
何为教育?古人云,“有教无类”,此教,乃大教。反之亦然,求教无类,何为求教,实则开放。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见古代人对于未知的信息是多么的渴望,那么当代人呢,难道不更应该注重学习?吸收他国之长,补足本国之不足吗?
当两鬓斑白的范进因中举而手脚无措,仰天大笑,精神错乱时,牛顿正通过自制望远镜寻找未知的奥秘;当我们闭关自守,洋洋自得时,欧洲扬起的航帆早已跨入各大洲各大洋,探索未知的世界;当我们手棒黄河之水,手摇织机于田间垄头吱呀作响时,西方工业早已运转,任凭蒸汽机肆虐发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因为束缚,所以无知,因为束缚,所以退步。
“我非生而知之者”,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是靠着自己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未知,才会获取新的动力,才会进步,才会发达。
新航路的开辟,西方登上了中国的土地。精美的瓷器,美妙的丝织为我们换取了大量的白银,中国明清之际的商业也因此蓬勃发展。西方人为我们送来了大量的货币,还有更多未知的信息。可以说这是近代的曙光,可是中国却对此不屑,以天朝上国的姿态拒绝了这一切。这耀眼的光辉仅照耀那么一刻,却又转瞬即逝,只因无知。
当英国浩浩荡荡的来到中国,想要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却发现中国的购买率极低。反而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的丝织瓷器。这种逆差终于让英国人以洋枪利炮粗鲁的撬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带着一丝胆怯却又有一些渴望。小心翼翼地迈出了那么一步。师夷长技,可否?
新一次的航行,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中国却不知其中的奥秘。一味以天朝上国蒙蔽自己,弹丸之地,敬上供奉,此显天国之尊也。然而,后来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失败。终于让一些有志之士擦亮了双眼。这是落后,这是无能。哪有什么天朝上国,唯有弱肉强食。闭关自守,只会落后,封建愚昧,只能挨打。也许,战争在另一方面更能加快融入世界潮流。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舞台的千万盏大灯聚集在中国,那一刻中国成为了耀眼的明星。中国不再孤立,积极拓展合作伙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打破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再拘泥于洛后封建的思想。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对于新的世界格局,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尽显出大国的风范。1971年10月25日,中国再一次回到联合国的怀抱。这不仅是对中国的肯定,也是对中国近年来不断开放友好合作的肯定。这一切难道不是对外开放的结果吗?答案是一定的,开放是强国之基,富国之本。
世界的潮流中波涛汹涌。中国也将再造辉煌。可更应谨记历史,中国是强大的,但强大不是我们骄傲资本。回想大唐盛世,无限的荣光,无限的富贵。那段辉煌的历史,只因中国人的狂妄自大,没有好好珍惜与利用。反而被眼前的繁荣所迷惑,不再进取,不再努力。最终这段历史消散在历史的尘埃,消失殆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能承担历史的重任,砥砺前行。
愿我们的祖国更加更强,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