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习作导写有了方向——读《跟着导图学作文》有感

  前言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疫情得控学未启,诗意韩城,已是书香浓。
 
  庚子春长假,福安全市教师备网课、研技艺;览专著、觅珠玑。在芬芳文字中停停复走走,在凝眉沉思处写写复吟吟。剪一段春光,留一串文字,愿与君共享!(〆、Rаn๑)
 
  当习作导写有了方向
 
  ——读《跟着导图学作文》有感
 
  福安市八一小学刘娟
 
  写作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努力才有可能运用自如。也就是说,努力过也未必就能驾轻就熟。就像只有那个捕鱼人才能找得到桃花源,而有些人却只能被羁梏在洞中,永远暗无天日。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引路人,让在洞中摸爬滚打的人能够“拨开云月见青天”。语文老师便是学生写作的引路人,指引有方,学生就可以顺利到达春天的彼岸,感受繁花似锦,否则,学生们有可能一辈子都在写作这个洞里作“困斗兽”。
 
  统编版教材还没全面铺开适用时,习作一直是语文教材编写当中的一个短板,常常被我们一线老师垢病。教材中每个学段的作文编排似乎很随意,并没有与前后形成一个系统,让学生们的写作知识和能力能够像上台阶一样,步步高升,倒像是在一个漩涡里,一圈一圈重复地转啊转啊,最后把学生和老师都给转晕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只是原地打转。
 
  就在我们和学生都迷茫的时候,陈智文老师的《跟着导图学作文》悄然上线了。这本书重点论述了写作如何强健“骨肉”(即文章的结构与细节)的问题,并提供了真正切实可行的导图作文的方法,让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都如获至宝。就像我们在黑漆漆的洞里领着孩子们寻找作文出口的时候,有人突然从天而降,给我们送上了一盏明灯,让我们的前行有了温暖的方向。
 
  书中不仅结合课例具体展现了导图作文的实际操作过程,而且全面列举了各种体裁下导图作文的操作方法。读来让人觉得作文终于也可以有公式可依,有条理可循了,而不再是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是什么了。
 
  书中的一节六年级的作文讲评课《在尝试中成长》,我慕名前去聆听了,竟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这是黄文锋老师执教的课例。黄老师在这节课上运用思维导图表征了作文的选材问题,又用曲线导图诠释了叙事可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渗透在叙事过程中可运用的三种心情描写的方法,即内心独白法、借情抒情法和梦幻再现法。在讲授写作知识的同时,又大量引用孩子们的佳作片段作为实例来辅助认知,可谓形神俱备。最后,再让孩子们运用本课所学自主修改习作,及时内化写作方法,可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小结时再次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本课所得。总之,全课以导图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推进了写作课堂的进程,有点有面地教会了学生们写作叙事类作文时应注意的结构和细节问题,科学而有效。
 
  而且是亲测的有效,因为我听完黄老师的课,就在本班小试牛刀了。四年级的孩子在完成叙事类作文时,还是有些蒙昧未开。记事平铺直叙,甚至囫囵吞枣,细节意识也未完全孵出。我尝试着用陈智文老师的方法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作文课《一项特殊的作业》。我给孩子们列举了一些例子,甚至自己写了一篇下水作文,给孩子们作为参考,由此讲述此类作文在结构和细节上应如何处理。当然,其间也不时用上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在学生们发挥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异常的活跃,情节上一波三折的处理也远比想象的要精彩,心情描写的片段练习更是能做到活学活用。批改时,我还发现一些平时在作文时常需要搜肠刮肚的孩子,这次的作文也能毫不费力地“下笔千言”;有的孩子平时作文味同嚼蜡,这次居然也出现了生花妙笔。评讲时,我特别兴奋,进行了大面积的表扬,学生们也成就感倍增,个个喜笑颜开。这节课后我颇为感慨,我想,即使教材编排上有种种不如意,但是只要个人勤于思考、耽于钻研,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的。而且课堂的收效与教师的付出是成正比的。付出了多少,才能得到多少。我不禁为自己平常的偷懒,又千方百计找借口而感到汗颜。
 
  除此以外,陈智文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多年阅读与思考的成果,提出了“作文十诀”。作文能力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练就的,它是由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比如生活阅历,他说:“如同母亲哺育了孩子一样,生活哺育了文字。”比如阅读积累,他说:“捧起书来,再调整一下阅读的‘姿势’,你会看到一泓明澈甘洌的清泉,你会沐浴一片艳阳高照的圆满。”比如灵感的捕捉,他说:“灵感一旦降临,就会使你立即沉浸在一片新美的创造天地之中,心念意象纷至沓来,佳句纵横若不可遏。”等等。智文老师针对作文的种种信手拈来,款款而谈,金句迭出,让人受益匪浅。
 
  从此以后,我也有一个心愿,便是做一个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老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