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坚守那份责任
原创作者:贾莉莉 来源:语文在线初中版
坚守那份责任
商洛市初级中学贾莉莉


“叮咚”,手机响了。我打开一看:“老师,请问这道题怎么解。”我翻开课本,仔细思考,在纸上密密麻麻的写了半张,“咔嚓”拍了张照片,点击发送。不一会,屏幕那边传来一个金黄的笑脸,“谢谢老师”,一只小手不停地摇着再见。
看着屏幕,我陷入了沉思。今年担任毕业班教学的我,此刻应该在校园里,在教室内,领着学生忙碌的穿梭于形形色色的题型之中进行鏖战,准备冲刺中考。
可意外总会打破人们原定的计划。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肆虐的病毒以它特有的传播方式与惊人的传播速度,让无数人困居隔离,更让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面对此情,防控专家提出“居家防疫,隔离病毒”,一时间万人空巷。可开学在即,学生怎么办?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因此,居家防疫,网络学习成为了当下应急的教学方式。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一场全新的教育革命在全国开展了。各大网络平台成了这场革命的主战场。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也投身其中,在平台的战斗中,坚守自己的岗位,肩负起自己的职责,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开展教学工作,传递知识,抗击疫情。
(一)微信里的直播
清晨,从闹铃的呼叫声中醒来,急忙打开微信,点击“以梦为马”班,发了一条“各位同学,今天早读背诵《出师表》,8点以前发语音到养成习惯”的信息。同时长按文字点击了转发“心心向荣”班。穿好衣服,再次打开手机时,霸屏的是一连串的“收到”。哎!真是无奈。昨天才通告,不用回复,以免覆盖信息,影响其他人查看通知,可今天又来了。如此这般,一直上演。
中午1:40分,打开微信群,点击直播,屏幕上“邀请你观看冰天雪地上直播课”的信息一出,点击发送到聊天界面,输入直播主题后,点击开始直播。屏幕上我的个人头像出现了,摸索了半天,调换了镜头,终于拍出的是课本了。看着屏幕上“直播中,网络良好,20位观众”时,我开始了平生第一次直播,紧张的说话直结巴,可无论我说多大声音,却听不到回应。看着观众人数的增加,我急的直呼,“×××,请回答”。屏幕上出现“老师,我听到了”。我忽然明白了,这个直播,只能我说,学生听。于是,对着手机,自言自语的讲完了今天的教学内容。临下课时,屏幕上出现了“41位观众”的字幕。对着屏幕,我点了上面的红圈,结束直播。可心里不是滋味,学生听懂了吗?带着疑惑我又进入“心心向荣”班,上演了一场同样的直播。
盯着手机屏幕,我开始想念昔日的课堂。
上课前嘈杂声音,上课中天真的面孔,回答问题时的唯唯诺诺,甚至偷偷做小动作、搞怪的表情。也或有寂静无声的时刻,但那是深度的思索。更有甚有几个调皮捣蛋,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但那是有温度的课堂,是有情感的课堂,时散发着爱与沟通的课堂。
(二)晓黑板中的作业
晚上,打开晓黑板,一眼就看清今天交了40位同学的作业。可当打开作业时一张张的图片,远看美观、漂亮。可拿在手上近看时,蒙了。图片上的字是无法看清的。点击图片,放大了,看清了。可当出现错误时,点击了编辑图片并评论。拿起那支红色的笔,在屏幕上写下批语,却发现过去面对面一句话可以说清的问题,在屏幕上写满了,我也没表述清楚,只好文字从简。
每人两张或三张的图片,一一点击放大。书写工整的,赏心悦目。可那些马马虎虎,胡乱应付的,时而模糊不清,时而只拍半边,我只能无奈的叹息,并且做出文字性的评论,以期待他们能在看到后纠错、改正。
语音背诵作业更是奇怪,那些背诵完整的同学自然是优秀的。但有的读错字音,有的背诵一半应付,还有的录着流水声音……我在晓黑板平台更是看到了不同的学生。看着指向1点的时钟,我关了灯。
但我不能入睡。我在想,如果在学校,我会找×××指出问题,找×××重新书写,找×××当面背诵,我会站在教室里指出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要求他们订正。可此刻,这一切只能用文字表述,而他们是否愿意接受,只能看明天的回复,甚至杳无音讯。
就这样,我每天在微信、晓黑板里切换着,忙碌着,奔波着,手机里的垃圾一次次的清理,可还是卡顿。一个多月就这么过去了。我的教学进度在缓慢的进行着,疫情也在慢慢地得以控制,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
(三)钉钉上的主播
三月初,学校紧急组建了钉钉群,召开网上家长会,钉钉软件也走进了我的生活。两天里,我经历了反反复复的阅读使用说明、琢磨思考、实验摸索之后。年近五十的我成了一位蹩脚的网络主播。
打开钉钉平台,点击“发起直播--输入主题--屏幕分享模式--支持连麦--创建直播--多群联播--开始直播”。这下解决了微信分两次直播的烦恼,两班同时授课,有效的利用了时间。看着屏幕上黑色区域内学生的姓名,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尽管我还是看不到学生,可当连麦点击出现时,久别的学生露脸了,清晰的声音,让我找到了课堂的感受,我不再是自言自语,唱独角戏。我知道,屏幕的那边随时都会有人申请连麦。于是,我再次尝试把ppt、音频都应用在授课中。屏幕上优美的画面、清晰的文字、悦耳的范读,比起我一人的讲解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了。看着大屏上观众人数的增多,我知道,自己这几天的忙碌有收获了,我的内心释然了。当直播结束时,屏幕上一连串“谢谢老师”字幕出现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尽管技术不够娴熟,直播时出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状况,只好从头再来,但我乐此不疲,每天准时开播。我知道直播的要求有多高,学生、家长可能会随时提出问题,我的直播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一节课,也是个人业务能力的展示,更关乎着学校的声誉。网络云端的那边,是求知的学生,是家长的信任,是一份希望的寄托。所以,我更应该精心准备,尽我自己的努力,尽最大可能的呈现最完美的课堂,让知识穿越网络滋润学生成长。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在国家有难时所力所能及的。尽管它不如那些在疫情来临时逆行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医生、武警官兵、志愿者,更不如医学专家院士钟南山、李兰娟那样救人于水火之中。但我深深的知道,在我平凡工作的背后,肩负着一百多个家庭的希望,肩负着一百多个孩子的未来,我也正在引领他们安心居家学习,远离病毒,隔离病毒。
平凡的岗位,我愿意坚守。相信,此刻,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不管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山村,甚至沟沟岭岭,都有无数默默地坚守者。用我们忠实的行动,在为抗疫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共同的坚守,让疫情,终会散去。我们会行走在和煦的春风里,沐浴着阳光,嗅着花香,感受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抗疫,我在网络平台坚守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