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末,铭记一个普通者
莫负春光。
今天下午去了一趟学校。
这个浙江省最美的学校之一。
3月下旬,春溢校园。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
我们上《社戏》。
我们讲到触觉。
朱晓瑜提出疑惑。她说这句话是触觉吗?
我说当然,除了嗅觉外,自然还有触觉。
触,人可以触物。
物,自然也可以触人。
这里是风,带有清香的风,触人的脸。
春天,适合把感官调动到最敏锐的状态。
让脸的绒毛,安静地倾听风的低吟。
让心的笑靥,温暖地反馈春的躁动。
多少年前,江南的那帮小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并不好。
但他们很快乐。让人眼馋。
临水处。
我们如果看到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兰花。那么,我们多半会推测出她是一个村姑。
但如果她叫兰若,恐怕会觉得是个大家闺秀。
兰花,兰若。
一个字的区别,但它们由于带有传统中积淀的意义与情感,它们的高贵与卑微,自有云泥之别。
一个人的修养,气质,有时候,在举手投足间,就展现出来了。
比如,滴滴车。一个年轻妈妈,戴个眼镜,人小巧,声音轻巧。
带的娃,六七岁。
一上车就喊叔叔好。
坐在后排,自系安全带,又欢快地帮妈妈系。
这对母女,让人舒服。
我们普通的小孩,口风紧。
一上车就喊叔叔好的,有几?
我们对学生,家长对孩子,应该要用好这次疫情。
怎么样辩证地看问题。
怎么样向英雄学习。
学习英雄,树立榜样。
对人的成长,肯定是很有助益的。
李镇西老师写过一组人物。
我这里收录一位:
柳帆
2020年2月14日,59岁的她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去世。消息传开,无数人为之流泪。其实她既不是著名专家,也不是一线的医生,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室从事护理工作的一名护士。
她之所以让大家感动,是因为明明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她却主动要求延迟退休。哪怕只是任注射室的护士,她也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有人说:“她只是一个打针的护士。”
可是,打针的护士是直接接触患者的,与患者是零距离接触,比分诊台的护士风险还高。
关键是,人的生命是等值的,生命的天平上,她和钟南山一样尊贵!
让人痛惜不已的是,柳帆去世前,她的父母、弟弟也先后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她是怀着怎样的悲痛坚持屹立在抗疫前线的?
亲人去世几天后,柳帆也在防疫战场阵亡,她代表了千千万万奋战在前线的英勇护士,她是当之无愧的抗疫英雄!
同事们这样评价她:“柳帆性格随和、爱说爱笑、工作认真,执行医嘱从未出过差错、事故,而且护理技术非常过硬。”
她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写于2020年3月25日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素材和范文,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